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內容素材

  通過手抄報還能擴大小學生的知識面,加強指導、開展學習經驗交流,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的圖片參考

>

  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參考圖片***1***

  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參考圖片***2***

  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參考圖片***3***

  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參考圖片***4***

  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參考圖片***5***

  畫多字少的二年級手抄報的資料參考

  一、寓言故事

  春秋時代的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澤,而且乾旱少雨。農民種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澆灌。

  當時有一戶姓丁的農家,種了一些旱地。因為他家的地裡沒有水井,澆起地來全靠馬拉驢馱,從很遠的河汊取水,所以經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地頭用茅草搭的窩棚裡,一天到晚專門幹這種提水、運水和澆地的農活。日子一久,凡是在這家住過莊稼地、成天取水澆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勞累和厭倦。

  丁氏與家人商議之後,決定打一口水井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灌溉難題。雖然只是開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徑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進行井壁加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幹了半個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過節一樣。當丁氏從井裡提起第一桶水時,他全家人歡天喜地,高興得合不上嘴。從此以後,他們家再也用不著總是派一個人風餐露宿、為運水澆地而勞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說:“我家裡打了一口井,還得了一個人哩!”

  村裡的人聽了丁氏的話以後,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無關其痛癢並不在意的。然而誰也沒有留意是誰把丁氏打井的事掐頭去尾地傳了出去,說:“丁家在打井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了一個人!”以致一個小小的宋國被這聳人聽聞的謠傳搞得沸沸揚揚,連宋王也被驚動了。宋王想:“假如真是從地底下挖出來了一個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非打聽個水落石出才行。”為了查明事實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問丁氏。丁氏回答說:“我家打的那口井給澆地帶來了很大方便。過去總要派一個人常年在外搞農田灌溉,現在可以不用了,從此家裡多了一個幹活的人手,但這個人並不是從井裡挖出來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說明,凡事總要調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輕信流言,以訛傳訛,造成視聽混亂。

  二、成語典故

  【成語】: 未可厚非

  【拼音】: wèi kě hòu fēi

  【解釋】: 厚非:過分責難、責備。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成語故事】:

  漢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陰謀手段篡奪皇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稱帝后,任意改變西漢王朝的邊境政策,將句叮王亡邯誘騙到郡城處死。益州郡許多少數民族首領紛紛起兵反對朝廷。王莽得知益州地區發生***,派一名將軍去招募士兵,並向百姓徵收重稅充作軍費,用來進攻句叮。戰爭持續了將近三年,消耗了不知多少錢財,***還是沒有平息下來。玉莽見那名將軍無法收拾局面,便將他召回京都處死,同時另派一名將軍,徵調二十萬大軍進攻句叮。大批糧餉只能依靠沿路州縣提供。當地有個名叫馮英的大守認為,這將給本來已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百姓加上新的災難。為此他拒絕提供,並且向王莽上書,請求停止派兵,結束征戰。王莽大怒,立即下詔撤去馮英的官職。但過後又想,這樣做會引起當地百姓不滿,於是又假惺惺地對身旁的人說:馮英如此做,其實也是不可過分責難他的。就這樣,馮英的官職總算保留下來,只是被改調到別處去當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