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工程畢業論文

  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為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EPON下的配網通訊技術思考

  摘要:配電網通訊系統作為配電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對電網執行的可靠性、穩定性產生影響,是我國未來智慧電網建設不可或缺關鍵技術之一,研究、應用前沿性、可行性的配網通訊技術對於配電網的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其中,EPON配電網通訊技術以其傳輸速率高、執行穩定、抗干擾能力強、組建方式靈活等諸多優點正好滿足了目前配電網發展需要。因此,有必要對EPON配網通訊技術進行研究。

  關鍵詞:EPON;配電網;通訊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用電規模持續擴大、電能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這就需要建設自動化程度較高的智慧電網,以實現對配電網的集中監控、遠方控制,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資訊通訊技術的支撐。由於配電網終端裝置具有分佈廣、節點多、傳播資料大、施工難度高等特點,這就需要一個在技術、效能、造價、施工、維護等各方面都能滿足要求的通訊組網方式。而EPON配電網通訊技術正好滿足了以上要求,該技術具有組網靈活、執行可靠、維護方便等諸多優點,是我國目前智慧電網建設不可或缺的通訊技術之一。可以說,EPON技術在配電網通訊系統中的應用,不僅為配電網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還提供了重要技術保障。因此,基於EPON配電網通訊技術的重要性,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文章在簡要概述配電網EPON通訊技術原理及網路結構的基礎上,提出了具體的通訊組網方案,具有一定的實踐借鑑價值。

  1配電網EPON通訊技術概述

  EPON能夠成為目前配電網通訊技術的優先選擇,與其自身的工作原理及技術特點是密不可分的,對其技術原理及網路結構的瞭解是將EPON技術應用於實踐的基本前提。

  1.1EPON技術原理

  EPON技術不僅能實現媒介共享,還具有點到點網路的優點。EPON下行採用廣播模式,OLT以廣播的形式將資料包傳送出去,ONU選擇性地接收資料,這完全匹配了傳統乙太網的傳輸特性,從而實現網路資料的共享,易於開展視訊共享和資料互動等業務。EPON上行採用P2P模式,無源光合路器/分路器的定向性特點導致ONU的資料幀不能到達其他ONU,而只能到達OLT。這種點對點的網路通訊方式,採用分時多重進接***TDMA***技術對各通道進行了隔離,進而保證了配電網資訊資料的安全。

  1.2EPON網路結構

  配電網EPON通訊網路主要由光線路終端、光網路單元***ONU***和光分配電網路***ODN***這三部分組成,具體網路結構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OLT處於EPON系統的局端位置,一般位於變電站側,可以是開放式系統互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二層交換機或第三層路由器,為光接入網提供區域骨幹網與本地接入網之間的介面,並經由ODN與使用者側的ONU通訊。EPON通訊網路中,OLT為多業務接入平臺,其與ONU為主從通訊關係。而ODN為OLT與ONU之間的光傳輸通道,包括光纖光纜、無源分光器、光聯結器等OLT與ONU中間連線的所有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分配光訊號功率。基於配電網科學規劃和設計考慮,光分配電網路設計過程中,應重點考慮光鏈路保護、分光級數、擴容和資源預留等引數。從EPON通訊技術的技術原理和網路結構可以看出,其應用於配電網通訊系統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符合我國智慧電網建設實際需求,這也充分說明了研究配電網EPON通訊技術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配電網EPON通訊網路具體方案

  配電網EPON通訊技術研究的關鍵還是將其應用於實踐,唯此才能發揮EPON通訊技術的真正價值和優勢,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以下配電網EPON通訊網路組建具體方案,具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2.1組網方式選擇

  在配電網EPON通訊網路組建過程中,應結合配電網一次網架結構來佈局,整個EPON通訊網路結構應與配電網線路結構相符合,進而可採用單輻射、雙電源雙T網、手拉手環網等組網模式。基於配電系統各業務的高可靠性要求,宜採用雙無源光網路***PON***口、雙介質訪問控制***MAC***地址的ONU裝置向相應OLT註冊。另外,EPON網路宜採用光路全保護方式,如手拉手全鏈路保護模式。從目前配電網EPON通訊網路的應用現狀來看,主要是基於非均勻分光的鍊形結構和基於均勻分光的星形結構。其中,非均勻分光會帶來較大插損,且OLT與ONU之間的多個光纖熔接點和活接頭也會帶來插損,再加上分光器數量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的現場終端施工難度。因此,基於配電網通訊系統執行、造價及未來的擴容、調整等需求考慮,均勻分光結構更具有優勢,是EPON通訊網路結構的優先選擇。在選擇均勻分光結構過程中需遵行一定的方法及原則,以採用變電站和環網櫃兩級均勻分光配合的模式為例:其一,對於10kV配電主幹線路環網櫃,採用分光器位於變電側的一級均勻分光,基於配用電業務的智慧化發展需求,可因地制宜選擇1∶2或1∶4均勻分光;其二,對於大分支線路或分支分界開關,可在環網櫃側採用二級均勻分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1∶4或1∶8均勻分光。

  2.2通訊光纜敷設

  雖然近些年光纜價格不斷降低,但施工及賠償費用且在逐年提高,重複布放光纜將會帶來較大的建設成本。因此,基於可行性、經濟性考慮,光纜敷設應充分考慮未來配用電業務對通訊網路的實際需求:首先,光纜路徑應以變電站為中心,並考慮配電終端地理分佈、施工、維護、搶修等實際需求,宜沿靠公路,兩端接入不同變電站,互為冗餘。其次,一次網架結構設計時應考慮光纜的敷設,在配電網線路建設過程中應預留通訊專用管孔。最後,根據地區經濟增長、未來業務發展、分光點的佈置來綜合、超前選擇光纜芯數。

  2.3通道損耗設計

  光通道損耗為ODN的重要效能指標,因此,為了保證滿足OLT與ONU之間光功率預算要求,配電網EPON通訊系統設計過程中都需詳細考慮光通道損耗。光通道損耗為分光器插入損耗、光纜本身損耗、光纜熔接點損耗等各項損耗的總和,必須控制ODN中最大的衰減值,建議控制在26dB以內。一般情況下,EPON網路光通道損耗計算可按1:4和1:8兩級均勻分光考慮,10kV主幹線採用48芯光纜按10km考慮,支線採用24芯光纜按0.5km考慮。

  3結語

  雖然EPON的配網通訊技術優勢明顯,但其應用過程具有一定的複雜性,文章只是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普遍性EPON配網通訊系統實施方案,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考慮配電網的實際情況及未來發展,以此充分發揮EPON通訊技術的各項優勢。

  參考文獻:

  [1]唐海國,冷華,朱吉然,等.智慧配電網EPON通訊技術的應用分析[J].供用電,2015,***8***.

  篇2

  談談電子通訊技術相關策略

  摘要:當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重要支撐,尤其是電子通訊技術的作用,電子通訊技術的有效應用便捷了人們之間的溝通交流以及各領域的經濟發展,全面優化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本文主要對電子通訊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相關的探討,希望對同行業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電子通訊;技術;探討

  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資訊化時代的到來,電子通訊技術作為資訊化具有代表性技術之一,廣泛應用於各行業的生產運營過程中,在提高智慧化和自動化的同時,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加強對電子通訊技術的研究具有實際意義。

  1 電子通訊系統概述

  1.1電子通訊系統的組成

  電子系統與通訊系統的相互結合稱之為電子通訊系統,其是高度整合多種高新技術成果的系統,包括資訊科技、計算機網路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等眾多先進的科學技術,電子通訊系統伴隨著生產力水平以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應運而生,是生產力創新的代表,隨著電子通訊系統的深入發展,其在計算機領域、工業生產領域以及生物技術領域等社會生產、生活的重要領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對提高社會各個領域的生產效率和質量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是現階段社會各領域生產、生活的關鍵技術。

  1.2電子通訊技術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電子通訊技術獲得了飛速的發展,但由於起步較晚,整個電子通訊行業的產業鏈還處於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時期。電子通訊產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成為了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是我國佔據國際市場制高點的重要引擎。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以及經濟驅動要素的改革,電子資訊產業將成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從電子通訊技術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電子通訊產業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技術突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資訊產品製造基地。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電子資訊產業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戰略理念,導致電子資訊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其應用也沒有相應的標準,這嚴重限制了電子資訊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電子通訊系統中的關鍵技術

  2.1通訊網路安全防護技術

  電子通訊系統的建設依賴的是計算機網路技術,這就需要通訊網路安全防護技術對通訊網路進行有效的安全防護,以保障電子通訊系統的正常執行。通訊網路安全防護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技術:第一,防火牆技術。防火牆的設定會控制利用網路對介面對通訊系統進行訪問的資料和資訊,對那些越過防火牆的資料流進行限制,從而有效預防例如黑客侵入等對通訊網路系統的惡意攻擊。也就是說防火牆技術的有效利用能夠阻止黑客等對行動網路的惡意攻擊和更改,達到保障通訊網路安全的目的。第二,身份認證技術。

  身份認證技術主要是對通訊網路的訪問使用者進行身份核實的技術,只有通過身份核實的使用者才可以訪問通訊網路,有效阻止惡意使用者的訪問和資訊的獲取。另外,為了防止其他資訊系統的內部入侵,還要採用入侵檢測技術來有效防護通訊系統的正常執行。入侵檢測技術是實時監控通訊系統網路的執行狀態,及時發現系統執行存在的異常情況並作出相應的處理。在網路技術不斷髮展的新時期,其複雜程度逐步加深,以往的單純依賴網路管理人員對系統進行安全管理已不再符合網路技術的發展需求,這時我們還應該採用漏洞掃描技術,掃描系統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及時進行修復,不給黑客等惡意攻擊者可乘之機。第三,虛擬技術。虛擬技術主要是保密使用者資料和資訊,為使用者提供特定的安全通道,加密這些使用者資料和資訊,從而有效防護資訊的安全。

  2.2對準與跟蹤技術

  對準與跟蹤技術在自由空間鐳射通訊技術範圍內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應用技術,此技術可以實現對通訊物件的符合跟蹤,還可以促使信標光的穩定性達到完成通訊的狀態。對準與跟蹤技術在ATP系統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利用粗跟蹤單元並通過天線與探測器實現對目標的粗跟蹤。簡單來說就是上位機根據衛星運動軌跡發出命令後,粗瞄準機接收到資訊使望遠鏡對目標進行定位並獲取相應的訊號。二是精跟蹤單元利用深埋溝道位移寄存技術讀取目標的移動速度和移動範圍,精跟蹤單元的精確度直接決定著對準與跟蹤系統的精確度。另外,還要提高頻寬來有效降低系統的干擾性,從而保障對準與跟蹤系統能夠及時獲得反應速度。

  2.3衛星通訊技術

  衛星通訊技術以其自身具有的通訊質量高、顯示通訊距離遠等優勢,廣泛應用於通訊系統中,並且隨著衛星通訊技術的深入發展,其能夠滿足更多、更復雜的通訊需求。衛星通訊系統中應用的主要技術有資料壓縮技術、多址連線技術、衛星鐳射通訊技術、數字調製技術以及寬頻IP衛星通訊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有效運用極大地提高了衛星通訊系統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鐳射通訊技術能夠保護衛星通訊系統不受大氣層的干擾,並且以鐳射資訊作為通訊載體能夠最大限度的擴大發展空間。

  3 電子通訊系統的網路架構

  如今,電子通訊技術不斷深入發展必然會帶動通訊網路架構朝著智慧化、寬頻化以及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從目前不斷變化的市場發展需求來看,通訊網路結構將呈現多樣化發展的態勢。當下,電視、網際網路及電信網路已相互融合,為了更好地幫助使用者完成網路切換功能,將會出現帶有接入不同網路系統的多介面物理終端,從而形成了使用者接入到有多種通用接入點組成的重疊網路結構,在此網路架構下,當用戶轉移不同接入點時只需切換網路就能實現,無須再更換裝置,同時此通訊網路結構還可以支援單個賬單和預約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通訊網路架構的發展會使每個使用者可以擁有自己的通訊網路,從而形成綜合寬頻通訊網路。隨著業務和網路的逐漸分離,電子通訊網路將具有自身的核心骨幹層和接入層的組合架構。

  4 結束語

  總之,電子通訊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中,有效提高各個領域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推進了各領域實現自動化和智慧化的步伐,從而進一步加快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為實現我國的科技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珏.電子通訊技術創新分析[J].科技風,2011,10:43+45.

  [2]劉耀,張玲瓏,施張浩,俞凱東,張文申.電子通訊技術的創新淺析[J].電子製作,2013,23:144.

  [3]傅銘今.我國電子通訊技術發展概貌[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