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師德培訓心得體會範文

  這個暑期我校組織了師德培訓活動,在這段時間的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個從事二十多年教學工作的我,認識又加深了一層,對教育教學又有了一個新境界。以下是暑期師德培訓的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

  一:

  今年暑假,中心學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暑期師德培訓,每年的師德培訓就像一頓心靈的雞湯,洗滌著汙濁,淨化了靈魂!今年的培訓更是如此。通過師德師風的學習,使我從中加深了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理解。教師既是知識種子的傳播者,又是文明之樹的培育者,既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又是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開拓者,是年輕一代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和光輝典範。因而,教師的言行是構成對學生影響的最現實的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習狀況及其效果,而且影響著學生人格等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發展水平。

  記得剛剛走上講臺的時候,常常回憶起自己上小學時的情景,那時自己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曾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那門課的學習。我想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的教師。本次師德學習體會最深的體會就是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用愛去關心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我深深地認識到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而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在教育工作中,一切師德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等,既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老師作為學習的榜樣並加以模仿。

  師德是師愛的靈魂。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困難了,教師對學生的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

  有的人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授業”,這是很片面的。殊不知傳道、授業、解惑是密切聯絡,同步實施的任務。教書育人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光榮職責,要完成這個光榮而神聖的重任,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這應視為教師修養的首要問題。正人先正己,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可見,為人師表必先修養鍛鍊自己的品德,才能夠成為學生的表率。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模範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去感染學生、陶冶學生,使學生有純正的心靈。

  “昨天的孩子,課本是他們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們的課本”,身處課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教育?我想,我應該快樂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確的態度面對自己的事業,面對自己的工作,面對自己的學生,全身心去研究課程、教材、學生、教法等,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備,讓每一課的知識變得如此生動有趣,並培養學生的能力。抓住“課改”帶來的發展機遇,樹立較強的科研意識,走進新課程,刻苦鑽研課堂教學藝術,爭做善於吸收的學習型教師,善於研究的反思型教師,敢於探索的創新型教師。

  二: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教師的師德尤為重要。2013年的暑期師德培訓於8月24日早晨又拉開了帷幕。集中學習時,我細細聆聽學校幾位領導的講座,分散自學時,我亦思緒頗多。以下談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首先,本次培訓中,學校領導依然強調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可存在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還提到了家長對老師不當教育手段的投訴。我想,雖說到目前為止,我沒有被投訴,但我不敢保證所有家長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100%滿意。反思平時的教育,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著對教育常識認識方面的不足。常常忘記了“五個手指不是一般長”,我們努力地拿著鞭子去驅趕那些掉隊的孩子,幻想著每個孩子都乖巧懂事、成績優秀;常常忽略了學生尚在年幼,正是不斷犯錯的年齡,他們要在一次次的犯錯中成長。在這裡,我要摘錄吳非老師的一些教育常識,我想,如果我們細細品味,一定會有所頓悟。我們來看看吳非先生自己秉持的教育常識:“教育的特徵是慢”;“教師不可以犧牲自己的尊嚴去取悅學生和家長”;“教育不是比賽,我們不需要戰勝誰”;“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把學生的成長放在第一位”;“教師在黑板上寫字,是一種文化薰陶”;“教師可以懲罰學生,但不要戲弄學生”;“我們是教育者,我們沒有權利去審判學生”;“我們今天不可能準確地評價自己;而過高或者過早地自我評價必定自欺欺人”;“文明習慣不能靠懲罰的方式來培養”……捍衛這些教育常識,我想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其次,我還想到了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教師只有自己敬重自己的職業,自覺進德修業,才會真正擁有職業幸福感。而只有擁有職業幸福感的教師,他才會更受人敬重和愛戴。一名合格的教師,他是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我們教師的工作絕非簡單的實驗和重複,而是充滿創造的實踐過程,每一位教師的工作都將是無可替代的,每一節課都可能是各具特色的;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個性鮮明、獨一無二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踐行職責,而且還應富有創造激情和理想追求。 所以,“負責”二字是教師職業的堅實前提。我們對自己的職業負責,對學生負責,那麼才能對家長負責,對社會負責 。教書育人,是一個責任重大的事業,對自己的職業生命負責,對這一份職業後方的千萬個“人”的成長負責。努力做一個思想者、學習者和實踐家,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必經之路。

  最後,我想說,“愛”是教育永恆的旋律。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熱愛、尊重、理解和關心學生,要真正在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方面下功夫。愛是開啟心扉的鑰匙,熱愛學生,是教師全部職業活動中最寶貴的一種情感。教師要把真摯的愛融在整個班級之中,不僅要愛那些好學生,也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孩子,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從老師這裡獲得一份愛的滋養,從中汲取奮發向上的力量,更加自尊、自愛、自強和自信。然而,教師光有“愛的奉獻”還不夠,瞭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才是教師在愛學生這一基礎上的發展方向。

  總之,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有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為人師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響學生。

  三:

  這個暑期我校組織了師德培訓活動,在這段時間的學習過程中,作為一個從事二十多年教學工作的我,認識又加深了一層,對教育教學又有了一個新境界。通過培訓,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多多。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修養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道德觀,不同職業有不同的道德內涵,從古止今,無論哪個時代,也無論何種職業,道德觀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教師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其道德內涵必然融匯於整個社會公德之中;而教師的特殊職業與地位,則決定著師德必然對整個社會公德產生極大影響。德高為師,身正是範,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無怨無悔,關鍵在於有一種精神。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重視學生天真的夢想

  放棄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讓他們盡情表露真性和夢想,然後教師進行觀察分析,再是順導性的教育,同時附上適當的強制和計劃,這就是自然的教育。當孩子們盡情地流露他們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於是,我們讓他們互融這種本性,這是一種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個別孩子的不良習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禦孩子們感染社會惡習。讓學生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學校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關鍵的。

  三、教師要會寬容孩子

  如果說,尊重、理解學生需要教師有較高的素養的話,寬容學生則需要勇氣和更大的投入,這是針對學生認識的不穩定而言。允許學生的認識反覆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更大的耐性。寬容,不是放縱,更不是溺愛,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寬容,是理解的繼續,也是理解最真實、最具體的體現。寬容應該有多種形式,各種形式的確定必須根據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

  寬容,還應為學生排除不良因素地干擾,創造條件,指出實實在在的讓學生“跳一跳”就可以達到的努力目標,同時要因勢利導,用愛心感染學生,尊重、理解、寬容有機地結合,提高與孩子交流的深度、廣度和質量,也使老師的愛心放大了更多倍。在與學生一起相處的日子,多一份愛心,少一點虛榮;多一份理解、幫助,少一點指責、批評;多一份寬容、耐心,少一點責難、懲罰!這樣會讓教師的職業道路更加美好。

  四、教師要學做會反思

  應該說,反思對於激發教師的自我提高動機,調動教師積極的自我思考與實踐,使其以主體身分投入其中,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行為和能力有本質性的提高來說,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作為骨幹教師首先在教育實踐中進行學習,並在實踐的不斷反思中二次學習。教師的自我思考、審視、反省、判斷、分析、概括、總結能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更靈活地調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反思中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和成長。

  五、要做終身學習型教師

  只有與時俱進,努力做一名終身學習型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所謂終身學習型教師,就是要堅持思考和學習,要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儲備知識,摸索教學方法,尤其要加強學習並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只有具備櫛風沐雨,探幽發微的求索精神,才會厚積薄發,得心應手,才會不負歷史的重任。

  作為新世紀的一名老師,不僅要上好一堂課,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更應提高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是我從本次師德培訓中得到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