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同盟的背景是什麼

  歐洲三位最強勢的君主俄羅斯帝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普魯士王國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和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結成同盟,也就是“三皇同盟”,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三皇同盟的背景,希望能幫到你。

  三皇同盟的背景

  隨著法國不斷的發展,在1799年拿破崙通過霧月政變,取得了法國的領導權,在拿破崙的領導下,法軍所向披靡,英勇無敵,橫掃整個歐洲大陸無敵手,在歐洲沒有一個國家是法國的對手了,控制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國,更是把戰火燒到了俄羅斯,為了制裁法國,德意志帝國與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帝國三國結成同盟。隨著拿破崙滑鐵盧一戰之後,拿破崙被流放,隨後法國一闕不起,後面的戰爭都損失慘重,那麼三皇同盟背景是什麼呢?

  在普法戰爭後,雙方都損失較為慘重,一段時間之內都在休整之中,就在這個時候強大的德國在歐洲這片大陸崛起了,開始了對歐洲的政治進行改造,做什麼事都是一把雙刃劍,在德國崛起的同時,卻出現了困擾世界100多年的德國問題:法國戰敗不單單是失去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兩地那麼簡單,重要的是剝奪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因為德國的主導,所以法國和德國越鬧越僵,簡直到了無法何解的地步,法國如果只靠自己的話根本是不可能打敗德國的,無論是為了保護自己,還是準備對德國進行報復,所以法國需要結盟,需要和德國敵對的國家結盟。

  只不過三皇同盟是俾斯麥為了防止在法國尋求他國的支援,以便向德國復仇而建立的。但是俄國和奧地利出現了矛盾,因為奧地利已經看出了,想通過三皇同盟來遏制俄國在南歐土地的擴張,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了,所以俄奧關係出現矛盾,三皇同盟的解體也只是早晚的事了。三皇同盟也名存實亡。

  三皇同盟的結果

  三皇同盟的結果是什麼呢?其實,在三皇同盟形成的時候,就是因為三個國家都需要保障自己國家的利益,這就意味著,三皇同盟只是利益的產物,一旦,三方中有一方的利益受損就會導致三皇同盟的解體。

  在面對拿破崙的強勢崛起,奧匈、徳皇以及俄國沙皇都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因此,只有團結在一起才可能避免自己的國家被法國佔領。德國統一之後,首相俾斯麥為了鼓勵和打擊法國,策劃徳皇和奧皇兩國皇帝結成同盟。在此之後,俄國沙皇也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加入了這個同盟,促使了三皇同盟的形成。

  但是因為俄國和保加利亞的關係惡化,俄國譴責保加利亞,提出禁止保加利亞和東魯米利亞的合併。但這取決於奧匈的態度,雖然奧匈和俄國在爭奪巴爾幹問題上有深刻的矛盾,而三皇同盟中的主導者德國處於維護三國的利益,也是支援的。但英國方面卻明確表明反對俄國的建議,英國還積極鼓勵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的和解,這就意味著俄國徹底失去在保加利亞的控制權,但面對俄國的壓力,保加利亞在英奧兩國的支援下堅決抵制。

  令俾斯麥想不到的就是,俄國和奧匈兩國在巴爾幹問題上的問題不可調和,而德國強烈要求俄奧合作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這樣一來,保加利亞的危機就直接導致了三皇同盟的最終解體。

  三皇同盟的內容

  三皇同盟是德意志帝國統一後,俾斯麥為了把法國孤立起來的,想進一步打擊法國,然後德國皇帝與俄、奧兩皇結成的同盟,在1799年,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清掃了一切阻礙,拿破崙成功奪取政權,此後法國在拿破崙的領導之下開啟了橫掃整個歐洲大陸的章程,接下來就看下三皇同盟是怎麼回事。

  1873年6月,俄奧兩國皇帝簽訂了《興勃隆協定》,條約的內容為如果遇到有其他國家侵略他們危害到歐洲和平時,兩國立刻團結在一起商討一下對外的方針。同年10月份,德皇也加入了這個盟國,從而結成“三皇同盟”。通過這個同盟,德國實現了孤立和削弱法國,不害怕法國的入侵了。俄羅斯加強了在亞洲地區的兵力,進而威懾英國保證了俄國西部的安全,提高了俄奧當時在歐洲大陸的地位。

  拿破崙帶領著軍隊所向披靡,一路高歌,沒有一個國家能阻擋住他的腳步,拿破崙首先控制了西班牙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還有荷蘭,然後征戰歐洲隨後擊敗了普魯士、奧地利、甚至連俄國都被打擊,眼看整個歐洲都要被拿破崙統治了,這種威勢引起了整個歐洲大陸的恐慌。怕拿破崙統一了整個歐洲大陸,隨後歐洲幾國結成同盟,在法國這個大敵的面前,歐洲三位最強勢的君主普魯士國王、俄國皇帝和奧地結成同盟,代表著3個國家結成同盟,史稱為“三皇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