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董小宛是誰

  董小宛以才貌雙全的形象深入人心,是秦淮八豔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董小宛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董小宛的簡介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號青蓮,“秦淮八豔”之一,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又稱“針神曲聖”。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1639年結識復社名士冒闢疆。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闢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認為董小宛與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實為一人,並導致了順治出家,不過,此係誤傳,順治皇帝生於1638年,董小宛長他14歲,董小宛去世時順治皇帝僅13歲,況且董小宛從未去過北方。

  董小宛的生平簡介

  董小宛為明末“秦淮八豔”之一。明末後期,戰爭不斷,山河飄搖,董小宛家道中落後,淪落到青樓,成為歌女。董小宛長相秀麗,深得王孫公子的喜愛,加上董小宛在詩詞歌賦方面有一定的造詣,慕名前來的人趨之若鶩。

  董小宛在十六歲的時候,對冒闢疆一見鍾情,後來在柳如是等姐妹的撮合下,在董小宛十九歲的時候如願地嫁給了冒闢疆為侍妾。婚後,董小宛勤儉持家,深得公婆的喜歡。期間,冒闢疆生過三次重病,而董小宛依然盡心盡力的侍奉在冒闢疆身旁,冒闢疆生病最嚴重的一次,董小宛在床前伺候冒闢疆六十多日,有時甚至是徹夜未閤眼,悉心照料冒闢疆,直到身體痊癒。後來,董小宛因常年勞累,積久成疾,最終在公元1651年,因病去世。董小宛雖然是秦淮歌女,但是她敢愛敢恨的美好精神依然在世間流傳。

  有關董小宛的事蹟故事有很多,包括她和冒闢疆的愛情故事。以及她有很高的才情,至今她所作的詩詞仍被後人拜讀。董小宛不僅才貌雙全,更是心靈手巧。相傳“秦淮董糖”和“茶泡飯”都是出於董小宛之手。時至今日,董糖已有350多年的歷史,依然是蘇州一帶知名食品,深受食客喜愛。

  董小宛因生計所迫不得已到秦淮青樓賣藝,但是董小宛潔身自好,高潔的品質依然值得人稱頌。

  董小宛是怎麼死的

  董小宛是位美麗溫婉的女子。因生計淪落到青樓,但是董小宛並沒有因此墮落,反而飽讀詩書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培養高雅的情操。

  在青樓賣藝時,董小宛與冒闢疆一見鍾情,在柳如是等人的幫助下,冒闢疆成功的微董小宛贖身,並將董小宛娶為侍妾,帶回家中。

  董小宛聰慧大體,心靈手巧,深得公婆的喜愛,並且和冒闢疆家人的關係很好。董小宛擅長廚藝,著名的“董肉”、“秦淮董糖”都是由董小宛製成的,並且深受喜愛。董小宛在嫁與冒闢疆後,一心操持家事,將家務事打理的井井有條。並且勤儉持家維持冒闢疆一家人的日常開銷,而且冒闢疆的妻子非常喜歡董小宛。除此之外,董小宛還悉心照料冒闢疆的一雙兒女,將他們視如己出,閒暇之時還教他們吟詩作對,一家人和和睦睦格外溫馨。在這期間,冒闢疆生了三次大病,董小宛每天都侍奉在冒闢疆床前,悉心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在冒闢疆最嚴重的時候,董小宛寸步不離的伺候冒闢疆喝藥、飲食。在董小宛的悉心照料下,冒闢疆終於得以痊癒。但是不久之後,董小宛因操持家事、照顧冒闢疆,單薄的身子愈發瘦弱,久積成疾便病倒在床。期間,請了很多大夫來問診病情,無奈董小宛身體本就虛弱,最終無力迴天。順治八年,董小宛去世,享年二十八歲。

  董小宛的歷史評價

  綜觀董小宛的一生,她是一位熱烈的愛國者,這是三百多年來,人們懷念她的原因。首先,她雖然出身卑微,卻關心國事。來往金陵、蘇州之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大變動的關鍵時刻,東林黨、復社,強烈要求改革明末弊政,跟以閹黨餘孽阮大城為代表的大地主集團的鬥爭達到白熱化程度。董小宛與手帕姐妹顧橫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東林黨人,站在復社後期領袖陳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吳應箕、黃宗羲等一邊,支援他們的正義行動。

  其次,在滿清貴族南下時,董小宛表現出很高的民族氣節。在逃難江南時,她耳聞目睹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陰大辟、嘉興剃髮等血腥暴行,對滿清統治集團的民族屠殺、民族侮辱政策十分痛恨。在鹽官城照料被驚嚇而病危的冒襄時說:“異日幸生還,當與君敝展萬有,逍遙物外,慎毋忘此際此語!”勸導冒襄在任何情況下不應跟滿清貴族合作。董小宛的言行對冒襄本人一生義不降清影響很大。比起那些降清的“大丈夫”馮銼、王鐸、金之俊等文臣,洪承疇、吳三桂、阮大城等武將,董小宛品格之高就不言而喻了。

  再次,董小宛追求個性白由解放,嚮往主流。歡場中,男女雜坐,喧囂並起,每次遇到這樣的場面董小宛就心生厭煩,落落寡歡,而每到幽林遠壑,面對片石孤雲,則戀戀不捨。她的性格,似乎更適合當一個閨閣詩人,而不是迎來送往的神女。董小宛要把自己從風塵中拔出來,只有從良這一條路可走。從名妓到賢妾,董小宛一路坎坷,一路血淚,完成了這個轉變。兵佔領南京後,秦淮八豔風流雲散。柳如是自沉未遂,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出家修行,顧橫波隨龔鼎孳去了北京,鄭妥娘隨楊文聰殉難於貴州,陳圓圓被戰雲裹挾而去,與“紅顏薄命”的總結局比較而言,董小宛在個人愛情上雖只八年,艱辛歷盡,作為紅顏知己,為冒襄而憔悴,總還算是幸運一些了。

  董小宛才藝出眾,愛寫詩,十分認真刻苦,“意所欲得與意所未及,必控弦追箭以赴之”。她寫詩才情迅疾,如順治七年正月初二日讀到唐代七歲女子“所暖人異雁,不作一行歸”之句,悽然淚下,和成八絕,哀聲怨響,令人不堪卒讀。唯大多散失,輯錄困難。另外,她編的類書《倉豔》三卷,是研究歷代婦女生活的重要資料。

  在董小宛最後的日子裡,冒闢疆是否真正被她的柔情感動,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雖然在兩個人相處中,一直是冒闢疆居高臨下地看著董小宛。而其實,在是董小宛的心裡,冒闢疆也不過只是她為自己編織的一個絢麗愛情之夢的載體,她一直活在自己的夢裡,並固執地相信自己就是這個浪漫愛情裡最幸福的女主角。名士與名妓在愛河裡的幸運旅程,雖然時日有限,已經是鳳毛麟角,很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