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個什麼人
子路,名字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是孔門十哲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路是豪爽大方的,孔子曾經問子路的志向,子路說,我願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享用我的好車,好衣服,即使是弄壞了也無所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子路是喜歡交朋友的,當然這是子路的志向,也就是說還沒有實現。但是從這裡可以看出子路的為人。
子路是勇敢的,孔子對於子路是非常瞭解的,所以孔子說“由也好勇過我”。我想孔子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而孔子卻評價子路的勇敢超過了自己,所以子路一定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
子路也是好學並且勇於實踐的,子路經常問孔子一些問題,並且《論語》中說子路“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從這裡可以看出子路並不是死讀書的一個人,是積極的實踐的,對於不能及時實踐的知識並不希望聽到,因為不能實踐聽到了會覺得內疚。
子路是一個直爽的人,一個非常自信的人,子路曾經說:“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子路是一個絲毫不矯揉造作的人,一個非常率真的人。另外,子路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敢於頂撞孔子的弟子,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到起直爽的性格。
子路又是一個迂腐的人,這一點從子路之死就可以看到,明明知道自己去了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卻還是去送死,在其與敵人戰鬥的時候竟然看重君子的帽子,而不去關注君子的性命,死的那麼慘烈,讓人嘆息。
子路負米的故事
子路是一個勇敢豪爽的人,但是子路也是一個尊敬師長,孝順父母的人,在子路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上面的這些品質,孔子對於子路也是有很多的誇獎之語被記載在史冊中的,孔子對於子路的瞭解甚至是超過了子路對於自己的瞭解,可以說孔子對於子路還是比較喜愛的,其中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子路的孝。
漢代劉向的《說苑-建本》就記載了《子路負米》的故事,子路小的時候家裡比較貧困,自己經常吃一些粗陋的食物,為了能夠讓自己的雙親早一點吃到米飯,不遠百里去外地背米,在路途上不願意休息,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的雙親可以早一點吃到自己揹回去的米,後來雙親去世了,子路離開家遠遊到楚國,子路也做了很大的官,生活條件非常的好,但是還是想回到吃粗陋的飯菜,去遠方為自己的父母背米的日子,但是不可以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子路的孝順,也可以看到子路的勇敢與擔當,後來為官為宰,但是父母已經不在,所以也提醒我們今天的人行孝一定要早,不要想著以後我要如何如何孝順自己的父母,也許當你發達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人世了,到那時再後悔就已經太晚了。在古代有種說法,父母在不遠游,但是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這一準則已經非常的不合時宜了,我們大多數人都遠離父母在外面打拼,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父母,等到父母去世了才後悔不已。
子路問成人的故事
子路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雖然心機不深,雖然稱不上是智勇雙全,但是子路勇敢豪爽,嚮往著君子之道,嚮往著做一個完美的人,但是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子路自己並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心裡有一個標準但是有點拿不準,所以子路去問自己的老師,子路問老師孔子什麼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孔子總結說,一個完美的人需要具備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清心寡慾、卞莊子的勇敢和冉求的多才多藝,這樣的人才是完美的。但是完美的人也完全沒有必要那樣,只需要在看到錢財利益的時候能夠想到義,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去退縮,甚至是不惜犧牲生命,約定的事情和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守信,能夠做到以上幾點的就可以稱為一個完美的人了。
孔子在說到一個完美的人的時候並沒有採用遙不可及的標尺,而是將普通人完全能夠做到的一些標準作為完美的人的定義,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非常的現實,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看那些標準是多麼容易做到,當看到金錢的時候,要想到這些錢拿了是不是不義之財,會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就可以了,當出現危險的時候可以挺身而出,與人有約一定要守信,這些事情是多麼容易做到的啊,所以每個人在做到這些的時候都可以在心裡獎勵自己一下,我是一個完美的人了!多麼讓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