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怎麼死的

  郁達夫是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資料記載,1945年8月29日晚郁達夫神祕的失蹤。關於郁達夫之死有很多疑點,至今仍被世人猜測。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說是,郁達夫被日本憲兵所殺害。這幾位日本憲兵無惡不作,他們奉命將郁達夫***之後,擔心郁達夫會向上級反映他們醜陋的行徑,於是便將郁達夫殺死。關於郁達夫之死還有一說是,郁達夫可能被印尼獨立軍所殺害。日軍投降後,很多印尼共產黨人開始大規模地抓捕日軍。由於郁達夫曾經擔任過日本軍的翻譯,所以他們誤認為郁達夫和日軍有著密切的聯絡。29日晚上時,郁達夫可能被印尼人叫了出去,隨即便遭到了殺害。關於郁達夫之死還有一說是,郁達夫因身份比較特殊,華僑朋友為了保障郁達夫的生命安全,便將他祕密的轉移。當時社會形勢比較複雜,郁達夫在轉移途中可能出現了意外。

  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是,聯軍當局從日本戰犯處得知郁達夫於1945年9月17日遭到了日本憲兵的槍殺。而與郁達夫一同遭到槍殺的還有幾名歐洲人,他們將郁達夫等人殺害後,將屍骨埋于丹戎革岱。後來,有研究者翻閱棉蘭法庭關於日本人的口供,但是都沒有找到有關郁達夫的絲毫線索,翻遍整個東南亞也未找到郁達夫等人的骨骸。

  郁達夫的愛情故事

  郁達夫是位極富浪漫主義的文學家,他大多的文學作品,都以愛情為創作線索。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從郁達夫文學作品中便可得知,郁達夫的愛情經歷與文字互為一體,成為郁達夫文字創作的來源。縱觀郁達夫的一生,他有過多段感情經歷,郁達夫的愛情或甜蜜、或曲折,對郁達夫而言,每段感情都讓他沉醉於其中難以自拔。

  郁達夫與摯愛王映霞離婚之後,獨自在新加坡生活。當時,郁達夫認識了博學多才的李小瑛,此時李小瑛26歲,是一名守活寡的婦人。郁達夫因剛離婚不久,他和李小瑛便產生了很多共鳴話題。李小瑛得知郁達夫生活窘迫,便介紹他當《華僑週報》的主編。郁達夫得知李小瑛租房困難後,便讓李小瑛搬入搬入他家書房居住。此時,和郁達夫同住的還有兒子鬱飛。郁達夫和李小瑛同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倆人被彼此吸引,迅速地墜入愛河之中,李小瑛也搬入郁達夫臥室,和郁達夫開始了同居生活。鬱飛得知後,強烈的反對郁達夫和李小瑛的結合,所以郁達夫也沒有快速地和李小瑛結婚。

  後來,新加坡爆發危機,郁達夫託人將鬱飛送回中國。1941年時,李小瑛不捨得搬出了郁達夫家,倆人依依不捨地進行了道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李小瑛前往爪哇島生活,而郁達夫前往蘇門答臘躲避日本憲兵的追殺。郁達夫在蘇門答臘島創作了著名的《亂離雜詩》,其中有七首詩歌,都是郁達夫為李小瑛而作。

  郁達夫小說的特點

  郁達夫小說創作共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那我們就從郁達夫小說中來分析郁達夫小說的特點吧!

  郁達夫小說呈現強烈的士大夫情節,面對社會時態,郁達夫敢於吶喊出自己的心聲。除此之外,郁達夫小說大多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敘傳記的方式,講訴了自己的所見所觀所感,代表小說作品有《遲桂花》。在《遲桂花》中郁達夫運用了大量內心獨白來講述故事,讓讀者感受到了郁達夫的情緒、思想、性格等各個方面。在世事的壓抑下,郁達夫以自己為例,向讀者展示了生活在舊社會壓迫之下新青年們苦悶和困頓的內心。郁達夫小說的特點還有一點就是,對性慾進行了大量的描寫。小說作品中的性慾色彩,通常被看做是具有抨擊封建禮教的精神。

  比如郁達夫早期小說作品《沉淪》以一位性苦悶的留學生為主角,通過講訴男主人公在受到精神和生理雙重壓迫下,內心極度苦悶之情。雖然郁達夫在《沉淪》一書中,運用了大量露骨的詞彙來描述男主人公的性愛歷程。但是,和一般追求感官刺激的書籍不同的是,郁達夫借男主人公表現出社會的黑暗,以及中國正遭遇侵略的悲慘命運。郁達夫旨在通過此書喚起青年朋友參與愛國救亡運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