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勞動的簡單黑板報

  勞動是人的類本質,以生產勞動為紐帶所結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即社會關係,其總和構成人的現實本質。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圖片及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圖片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資料:愛勞動的故事

  1、白求恩製造“盧溝橋”

  1938年1月,白求恩來到中國,就馬上趕往抗日前線的戰地醫院。當時,戰鬥激烈,條件艱苦,前線醫院缺乏大量的藥品和醫療器械。怎麼辦呢?“我們自己動手幹!“,白求恩斬釘截鐵地回答。當地的軍民都被動員起來。大家忙著粉刷病房,製作簡易床和工作服。夜深人靜,白求恩又伏在他那張簡陋的工作臺上反覆思考著:醫療隊大量的藥物和手術器械要由牲口馱運。怎樣才能使藥瓶子不會撞碎或者打翻呢?他為此熬了好幾個通宵,終於畫出了草圖,何工人民一起製作。白求恩笑著說:“一個戰地醫生,應該學會木工和鐵匠的收益,才能根據傷員的需要改進醫療裝置。”很快,一種特製的簡易藥架子製成了,因為形狀像一座橋,白求恩詼諧地稱它為“盧溝橋”。只有嗅到勞動藥味的滿足中,才能孕育出人生的樂趣。

  2、巴甫洛夫植樹

  條件反射學的創始人,1904年榮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從小就非常熱愛勞動。在他小時候,有一天,巴甫洛夫和弟弟米加約好去園子裡種樹,費了很大的勁才挖了一個坑,正要把蘋果樹栽下去的時候,爸爸從屋裡跑出來了,指著園子裡一塊突出的高地對兄弟倆說,“你們看,那兒地勢高,一下雨,這裡就會積水,蘋果樹不就要淹死嗎?”弟弟聽了爸爸的話,小嘴一噘,不高興的走了。而巴甫洛夫並不灰心,跟著爸爸在高地挑選了一塊空地,重新挖起來……巴甫洛夫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一直保持到晚年。國內戰爭年代,他在實驗室周圍的空地上種菜,自力更生地解決了吃菜的困難。人們在那裡高談闊論天啟和靈感之類的東西,而我卻像首飾匠打金鎖鏈那樣精心地勞動著,把一個個小環非常合適地聯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