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反思範文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第12課。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圍繞課後題展開教學。課後習題學生能回答的讓他們回答。比如“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這幾句話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首先要讓學生懂得這幾句話分別說的是什麼意思,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句與句之間是怎麼樣連起來的。教學的時候,我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自己領悟每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

  我又讓學生聯絡名言警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並要學生列舉受到老師或同學批評的例項,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當孩子們把這些平時熟知的語言和事例與課文內容聯絡起來的時候,他們的思維也活躍起來,這樣一篇離孩子們很遠的文章一下子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起來的對學生來說就難了。於是我讓學生說說從每句話的意思中看出了什麼?聰明的學生馬上回答,感覺一句比一句深入。於是我抓住學生說的回答,告訴學生,一句比一句深,句與句之間就是遞進的關係,每個句子之間就是這樣連起來的!同時,學生就理解了“遞進”。

  接著,我讓學生再次小聲朗讀這四個句子,看看還有沒有什麼疑問。最後,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再讀四句話,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背出來。短短的幾分鐘內,人人過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輕鬆地走進課堂,讓語文課堂煥發勃勃生機。這是學生需要的,更是老師們所希望的。

  篇2

  由於文章內容背景距離學生生活實際較為遙遠,對小學生來說是“無趣”的,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在備課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一是讓學生學會閱讀以議論為主的表達方式的文章;二是讓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教學難點一是體會“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二是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因此我這樣設計教學的:

  首先,初讀課文掌握大致內容。預習和早讀時要求學生讀課文並試背課文。上課的時候,我問學生:“你們會背了嗎?”孩子們面面相覷,面露難色。然後我說:“同學們,別緊張也別害怕,為什麼這課不能容易地背誦出來呢?因為這課同學們還沒理解。這是老師的問題,不是你們的過失。在今天的兩堂課裡,我將引導你們理解課文內容,並保證只要你們認真聽講,努力思考,兩堂課下來,個個都能流利地背誦課文!”這時,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

  其次,細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比如教學時,為了讓學生以小見大,理解‘為人民服務’的含義,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死觀。學習時,我引導學生對“重於泰山”之死的理解由戰爭年代的英雄轉到和平年代的人民公僕,進而轉到普通的勞動者。在課上,我還引入了六年級上學期學過的《有的人》這首詩,讓學生感受到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篇3

  回顧這一節課,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讓語文課語文味兒十足

  總以為只有古典詩歌教學過程中意境的渲染能夠讓語文課語文味十足,其實不然,語文應是聽說讀寫的結合,要讓一堂課更具有語文氣息,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美,還應該進行紮紮實實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二***讓語文課“實用”起來

  語文課教學,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鑑賞的能力、表達的能力、交流的能力……面臨現代社會中交際越來越重要的現實,讓語文“實用”起來。

  ***三***讓學生思維動起來

  有時候,一些課堂熱熱鬧鬧,師生和諧愉快,可是教學效果並不好,究其原因,學生並沒有認真深入的思考,因此語文能力提高比較緩慢;我們應該選擇恰當的教學切入點,讓學生的思維真正的動起來。

  ***四***讓課堂環節靈活、高效

  我們學習、領悟課改的新理念,我們更關注這些新理念的落實,關注新課改的實踐,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也遭遇了一些困惑與尷尬。忽視語文教學特點而過分追求新形式,會讓我們的課堂走入誤區。如何讓課堂環節靈活、高效,帶給學生健康的、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語文課,我們究竟應該帶給學生什麼?應該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