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試題

  建立九年級語文期末考試的基礎就是要承認現實,接受現實,並想法來改變現實。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九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九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一、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 35分

  1.默寫詩文中的名句。10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選其中6句

  ①過盡千帆皆不是, 。 溫庭筠《望江南》

  ②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 。 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③ ,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④ ,日高人渴漫思茶。 蘇軾《浣溪沙》

  ⑤ ,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⑥簾卷西風, 。 李清照《醉花陰》

  ⑦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辛棄疾《南鄉子》

  ⑧了卻君王天下事, 。 辛棄疾《破陣子》

  2默寫李賀《雁門太守行》的後四句。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9分

  。翠綠的春天,小草méng發,百花盛開,美麗的自然 出生機與朝氣;火紅的夏天,嬌陽似火,萬物生長,熱烈的自然 出活力和激情;金黃的秋天,天高雲淡,果熟稻香,成熟的自然 著自豪與榮光;潔白的冬天,水瘦山寒,玉樹qióng枝,沉默的自然 著希望與夢想。

  1給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

  méng 發 綻 放 玉樹qióng 枝

  2 文中有錯別字的一個詞是“ ”,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 ”。

  3 依次填入括號內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勃發 綻放 收穫 孕育 B、綻放 勃發 孕育 收穫

  C、孕育 勃發 綻放 收穫 D、收穫 綻放 勃發 孕育

  4 根據文意,在橫線處補寫一個總領性的句子。

  3.運用課外閱讀積累的知識,完成1-2題。 4分

  1《西遊記》被魯迅稱為“ ”,其第四回回目是“官封 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2 《西遊記》中孫悟空曾被封為齊天大聖,豬八戒本是天上的 ,沙僧做過天上的 ,後來他們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隨唐僧西天取經。

  4.班級開展“讀經典”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有一些問題,請你參與解決。 12分

  1請你使用比喻或對偶的修辭手法,擬寫一則宣傳語。

  2陳星為活動寫了一段開場白,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書籍的形式儲存的。[A]真正的讀者就是通過讀書來最大限度地享用這些成果。[B]而一個人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讀者,關鍵在於他在青少年時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①[A]句有語病,可做修改:

  ②[B]句有語病,可在“ ”後加上“ ”。

  3李寧在活動中根據有關資料製作了兩張圖表。請用一句話概括兩圖表所反映的主要資訊。

  二、閱 讀 5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分別回答問題。

  [一] 唯有寬容好讀書21分

  眉間尺

  ①在人類文明史上,除了極其瘋狂的個別年代,似乎沒有反對讀書的。讀書,發自內心快樂地去做,才真正有所長進,也才能持之以恆。不過,也總有些人好為人師,開出一份接一份博通中西、長而又長的書單,讓人退避三舍,不戰而屈人讀書之心;又總有些人喜歡當警察,給這個打叉那個畫勾。當然,導師和警察都是我們這個社會不可或缺的,但在讀書的問題上,我們唯一需要也真正需要的,其實是寬容。

  ②陶淵明說他自己“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楊萬里詩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早餐。足見讀書之樂。而此種樂趣之獲得,首先需要的是寬容輕鬆的閱讀環境,設若陶淵明或楊萬里依照某人劃定的書單讀書,讀完又必須交出一份筆記來,恐怕就不會留下讀書忘食的美談了。

  ③讀書需要寬容,原因在於經典需要時間來沉澱,也唯有時間可以判斷。每個愛讀書的少年,恐怕都有被老師沒收書的經歷。早在十年前,金庸已進入了中學語文課本,但在我少年時,金庸卻還盤踞在老師的壞書黑名單上。縱然狡詐如我撕下語文課本封面給“射鵰”當人皮面具,火眼金睛的語文老師仍能一眼望穿躲在裡面的東邪西毒,並將其一舉擒獲,鎖入辦公桌的抽屜之中。我的語文老師最愛讀、最痴迷的是《紅樓夢》,據說讀過所有的版本,書中的詩詞楹聯倒背如流。後來,我發現曹雪芹和金庸一樣,一度也是禁書榜上的洪水猛獸。再後來,看到專家們面紅耳赤地爭論“網路小說是不是文學”“流行歌曲是不是音樂”之類話題,我總會想起那些被老師沒收的金庸小說。

  ④讀書的寬容,還來自強大的內心。正如近代學者江紹原所言,名人開出的所謂“必讀書”,其實不過是他們自己喜歡讀的書罷了。無怪乎陳寅恪有“讀書不肯為人忙”的名句。確實,讀書最好是遵從內心的呼喚,無聊之時,隨便翻翻,乘興而讀,興盡而罷,硬要把靖哥哥和蓉兒與寶哥哥和林妹妹分出一個高下,難免落入關公戰秦瓊的境地。以我的閱讀經驗而論,跟隨靈光一現的念頭找書來讀,給人的益處反而極大;那些皺著眉頭吞下去的“維生素片”,卻大多不能滋補讀者身心。這大概也合乎“古之學者為己”的古訓吧。

  ⑤當然,讀書的寬容內在的意義,遠不止於此。比如,現在科技發達,電子書、有聲讀物等應運而生,有人仍喜歡紙質書的質感,或享受一目十行的快感,這本無可厚非,但若以能讀紙質書而洋洋自得,甚至以為這就比讀電子書或聽有聲書者高出一頭,則大可不必。要知道,當年也有人覺得讀豎排書便高深,讀橫排書便low得很,但終被證明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自抬身價。

  ⑥說得遠一些,讀書的寬容,更見諸和讀書有關的那些政策設計。譬如,與其動用公帑去扶持所謂“二十四小時”書店,倒不如多蓋幾家社群圖書館,讓書在人們的生活中真正觸手可及。與其大聲疾呼人們在地鐵裡讀書看報,遠不如想點真招,讓早高峰的地鐵乘客免於擠成畫片的命運來得更有意義。畢竟,對大多數人而言,讀書在今天還是身心飽暖、心情安逸之後才可能享受的輕奢品。如果承認這一點,那麼,倡導全民讀書,其前提依然是免於物質的匱乏和思想的禁錮。 選自《科技日報》,有改動

  5.文章第②段以陶淵明和楊萬里的 ,證明 這一觀點。3分

  6.看到專家們面紅耳赤地爭論“網路小說是不是文學”“流行歌曲是不是音樂”之類話題,“我”為什麼會想起那些被老師沒收的金庸小說?4分

  7.第④段劃線句中“維生素片”指什麼?“皺著眉頭吞下去”是什麼意思?這樣寫有什麼好處?6分

  8.第⑥段中加點詞語“這一點”具體指代文中哪一句話?2分

  9.文中的“寬容”有哪些含義?6分

  [二] 兩個乞丐19分

  季羨林

  ①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是兩個乞丐的影像總還生動地儲存在我的記憶裡,時間越久,越顯得明晰。我說不出理由。

  ②那時我正上小學。在上學的路上,有時候會碰到一個老乞丐,是個老頭,頭髮鬍子全雪樣的白,蓬蓬鬆鬆。他雙目失明,好像無法找到施者的大門,沒有法子,只有亮開嗓子,在長街上哀號。

  ③像這樣的乞丐,當年到處都有。最初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可是久而久之,我對他注意了。我說不出理由。他那種動人心魄的哀號聲,同嘈雜的市聲攪混在一起,在車水馬龍中,嘹亮清澈,使得上面的天空、下面的大地都在顫動,喚來的是幾個小制錢和半塊窩窩頭。我內心裡對他油然起了一點同情之心。到了後來,我竟自己忍住飢餓,把每天從家裡拿到的買早點用的幾個小制錢,統統遞到他的手裡,才心安理得。雖然餓著肚子,也覺得其樂無窮了。最終得到的是極大的欣慰。他從我的手裡接過那幾個還帶著我的體溫的小制錢時,難道不會感到極大的欣慰,覺得人世間還有那麼一點溫暖嗎?

  ④這樣大概過了沒有幾年,我忽然聽不到他的哀叫聲了。我放學以後,手裡仍然捏著幾個沾滿了手汗的制錢,沿著他常走動的那幾條街巷,瞪大了眼睛看,伸長了耳朵聽。然而,既不聞聲,也不見人。這老乞丐卻哪裡去了呢?好些天,我心神不安。從此這個老乞丐就從我眼裡消逝,永遠永遠消逝了。

  ⑤差不多在同時,我又遇到了另一個老乞丐,僅有一點不同之處:這是一個老太婆。她也是雙目失明,不知為什麼,她能找到施者的家門。我第一次見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門外面。也許是因為她到我們家來,從不會空手離開,她對我們家產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時間,她總是會來一次的。我們成了熟人。

  ⑥據她自己說,她住在南圩子門外亂葬崗子上的一個破墳洞裡。裡面是否還有棺材,她沒有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日子,我今天回想起來,都覺得有點毛骨悚然。

  ⑦不知道為什麼,她竟然還有閒情逸致來種扁豆。她不知從哪裡弄了點扁豆種子,就栽在墳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時澆點水。到了夏天,扁豆就開花結果。這個老乞丐把扁豆摘下來,裝到一個破竹筐子裡,拄上了柺棍,摸摸索索來到我家二門外面,照例喊上幾聲。我連忙趕出來,看到扁豆,碧綠如翡翠,新鮮似帶露,我一時吃驚得說不出話來。我當時還不到10歲,我不會想象,這個老婆子怎樣在什麼都看不到的情況下,刨土、下種、澆水、採摘。只覺得這件事頗有點不尋常而已。

  ⑧扁豆並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然而從老乞丐手中接過來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尋常了。這一點我當時朦朦朧朧似乎感覺到了,這扁豆的滋味也隨之大變。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從沒有吃過那樣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後也從未有過。我於是真正喜歡上了這一個老年的乞丐。

  ⑨然而好景不長,這樣也沒有過上幾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開花結果的時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門外面看到那個頭髮蓬亂鶉衣百結的老乞丐。然而卻是天天失望,我又是好幾天心神不寧。從此這個老太婆同上面說的那個老頭子一樣,在我眼前消逝了,永遠永遠消逝了。

  ⑩我現在已經走到了快讓別人回憶自己的時候了,這兩個老丐卻一直保留在我的記憶中。我說不出理由。 選自《真話能走多遠》,有刪改

  10.文章第①段有什麼作用?3分

  11.補全作者對老頭子乞丐情感態度的變化過程。4分

  沒有注意—— —— —— ——

  12.從語言運用的角度,指出文中第③段劃線部分的表達效果。4分

  13.文章第⑧段為什麼說扁豆的滋味大變,那樣好吃?4分

  14.對於兩個乞丐一直保留在自己的記憶中,作者在文章首尾都說“我說不出理由”。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兩個乞丐能一直保留在作者記憶中的原因。4分

  [三] 15分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 行拂亂其所為 拂: 2 衡於慮 衡:

  3 萬鍾於我何加焉 加: 4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

  5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17.甲、乙兩文中劃線的句子分別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2分

  18.甲文中的“安樂”和乙文中“失其本心”的行為在文中具體指什麼?分別用原文語句回答4分

  三、寫 作55分

  19.以“ 如此美麗”為題,寫一篇文章。55分

  【提示與要求】

  1 請你從“誠信”“寬容”“閱讀”“助人”四個詞語中選擇一個,把題目補充完整。

  2 可以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進行寫作。

  3 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則會被扣分。

  4 抄襲是一種不良行為,相信你不會照搬別人的文章,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

  5 考慮到內容的充實,文章不要少於600字。

  九年級第一學期語文期末試卷答案

  一、35分

  1.10分

  1①斜暉脈脈水悠悠 ②長煙落日孤城閉 ③會挽雕弓如滿月 ④酒困路長惟欲睡 ⑤只恐雙溪舴艋舟 ⑥人比黃花瘦 ⑦千古興亡多少事 ⑧贏得生前身後名

  共6分。選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錯別字的,該句不得分

  2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錯別字的,該句不得分

  2 .9分 1萌 zhàn 瓊 共3分。各佔1分

  2 嬌陽 驕陽 共2分。每空1分

  3A 2分 4 示例: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2分。意合即可

  3.4分1 神魔小說 弼馬 共2分。每空1分

  2天蓬元帥 捲簾大將 共2分。每空1分

  4. 12分

  1示例一:經典,潤澤心田的甘泉。 示例二:讓讀書成為習慣,用經典點亮人生。

  共4分。內容和手法各佔2分

  2 ①將“就是”改為“就要”或在“成果”後加“的人”填寫正確修改後的句子亦可

  ②他或“時期” 有沒有或“能否”共4分。每小題2分。其他正確改動也可

  3 示例:近年來,9-13歲未成年人的閱讀率和人均閱讀量都明顯高於18-70歲的成年人。共4分。物件1分,內容2分,資料特徵1分。意思對即可

  二、 55分

  〔一〕 21分

  5.3分 讀書之樂讀書忘食 讀書需要寬容輕鬆的閱讀環境唯有寬容好讀書

  共3分。前一空1分,後一空2分。意思對即可

  6.4分因為“網路小說是不是文學”“流行歌曲是不是音樂”等問題和金庸的小說是不是經典一樣,不是誰能夠說了算的,需要時間來沉澱,也唯有時間可以判斷,無須爭論。

  意思對即可

  7.6分“維生素片”指名人開出的所謂的“必讀書”;“皺著眉頭吞下去”意思是不遵從自己內心需要的被動的閱讀;語言形象生動,略帶諷刺意味。 意思對即可

  8.2分對大多數人而言,讀書在今天還是身心飽暖、心情安逸之後才可能享受的輕奢品。

  9.6分示例:①寬鬆的閱讀環境。②遵從內心的呼喚,隨興而讀。③不強求讀所謂的“必讀書”。④不限於某一種閱讀方式讀什麼形式的書。⑤從政策設計角度為讀書提供便利。⑥解放思想。

  共6分。答案不限於此。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符合文意,意思對即可

  〔二〕 19分

  10.3分開篇點題;總領全文提示文章核心內容;設定懸念吸引讀者;定下全文感情基調 共3分。每點1分,答對三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11.4分注意——同情——忍餓施捨——心神不安 意思對即可

  12.4分運用誇張手法,突出老乞丐哀號聲動人心魄,給我內心帶來震動,語言形象生動,使人印象鮮明。 意思對即可

  13.4分扁豆是盲老乞丐在什麼都看不見的情況下費盡辛苦種出來的,非同尋常;同時扁豆又體現了老乞丐心中有他人,有感恩之心。這些都觸動了我的內心,所以感到扁豆的滋味也隨之大變,那樣好吃。 意思對即可

  14.4分作者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兩個乞丐曾經讓他甚是牽掛心神不安;自己曾給他們溫暖並感到其樂無窮極大的欣慰;盲老太婆種出扁豆,並有一顆感恩的心,讓作者感到不尋常甚至感動;兩個乞丐的消逝讓作者感到淒涼。

  共4分。答案不限於此。答出其中兩到三點即可。符合文意,意思對即可

  〔三〕 15分

  15.5分1 違背 2通“橫”,梗塞,不順 3 好處,益處 4 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或:感激 5 停止,放棄 每小題1分

  16. 4分1這樣以後才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2用腳踢著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每句2分。意思對即可

  17.2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 每點1分

  18.4分“安樂”指“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失其本心”的行為指“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為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 每點2分

  三、55分

  19.55分參見2016年安徽省中考語文作文評分標準

  卷面書寫5分 參見2016年安徽省中考語文卷面書寫評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