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閱讀答案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律,這首詩表現出詩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宣洩出詩人仕途坎坷、壯懷未成的憤慨之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閱讀材料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李商隱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過回塘萬竹悲。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

  悠揚歸夢惟燈見,濩落生涯獨酒知。豈到白頭長知爾,嵩陽鬆雪有心期。

  【注】①崇讓宅:李商隱岳父王茂元在東都洛陽崇讓坊的宅邸。寫作此詩時詩人仕途受挫,暫居。於此,妻子仍在京城長安。②離披:零落分散的樣子。③濩落:空虛冷落。④只爾:只是這樣。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閱讀題目

  ***1***.首聯寫景有何特點卜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2***.“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寄託了詩人哪些感嘆。***6分***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閱讀答案

  ***1***.答案:①運用比喻、擬人,動靜結合,視聽結合,描繪出露重天寒,風搖翠竹的畫面;***2分***②交代季節。***1分***③渲染烘托悲涼的氛圍,襯托詩人內心的悽楚:***1分***④奠定了詮詩淒涼的盛情基調。***1分***

  ***2***. 答案:①“浮世”即浮生,謂世事不定、生命短暫,人生坎坷;***2分***②對紅荷的痛惜,對時間流逝的悲嘆;***2分***.③表達對妻子的思念,對人生難得團聚的痛惜。***2分***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賞析

  親朋會飲,本為樂事。但此詩所寫,卻不是冥飲之樂,而是由此引發的詩人的幽恨悲情。

  此詩的前半寫初秋崇讓宅的景象。清池前橫,修竹環繞,地方可謂清幽已極。但詩中用“風”、“露”點染,立刻使之帶上濃重的悲切氣氛。露凝如霰,說明露重天寒。下面接著再用風加重描寫。詩人把主觀的強烈感情賦予客觀事物,所以見得風搖翠竹,颯颯作響,也像在悲泣一般。開頭兩句,是用環境的悽清,襯托詩人心境的悽楚。下面兩句,則是借環境景物,抒發人生的感嘆。“浮世”,此處謂世事不定、生命短暫。“聚散”雖兼含兩義,重點是在“散”***別離***上。從詩的後半看,這裡主要是對妻子而言,同時也兼指筵上之人,因為筵終席散,大家又當別去,它與下聯的“燈”、“酒”,關合詩題“宴”字。詩人此前,先是給人作幕僚,以後在朝廷作小官,繼而在縣裡為吏,後來又作幕僚,顛沛流離,東西奔波,常與妻子分離。第三句的感嘆,正是詩人坎坷經歷的沉痛總結。第四句上承首句的“風”,意謂:“人生固然常多分離,池中的紅荷,為什麼也被風吹得零落繽紛呢?”不用直敘而用反問,可以加強感嘆痛惜的語氣;對紅荷的痛惜,正是對人生難得團聚的痛惜。這一聯“浮世”對“紅蕖”,“本來”對“何事”,對仗比較自由,何焯說它是“變體”,紀昀也說“三四對法活似江西派不經意詩”***《李義山詩集輯評》***,可以說是李商隱對律詩的一個發展。

  上面四句是即景生情,融情入景,下面四句則是直接發抒感慨。第五句上承第三句的“聚散”,寫對妻子的深切思念。“悠揚”形容“歸夢”的悠長。“歸夢”又和“燈”聯絡起來,意味深長。夢自然使人聯想到夜,夜又使人聯想到燈。讀這句詩,使人彷彿看到一盞孤燈伴著詩人朦朧入夢的景象,幽微的燈光,好像在向人訴說詩人夢中與妻子相會的情景,比起直敘夢中思念來,意境更美,更富詩意。第六句上承第三句的“浮世”,是說因為失意無聊,只好以酒澆愁。句中用一“知”字,使酒帶上人情,似乎也在為詩人的坎坷遭遇痛惜不平。兩句中“惟”和“獨”,都起著一種強調、渲染的作用,表現出詩人的冷落、孤寂之感。失意之悲,別離之痛,鬱結在詩人胸中,終於宣洩出來:“難道直到白頭都只是這樣下去嗎?歸隱嵩山之南的蒼松白雪之中,才是我的夙願啊!”中嶽嵩山,是古代著名的學道隱居之地。“鬆雪”喻高潔的品性和節操。詩人於無可奈何之中想到歸隱山林,這只是仕途坎坷、壯懷未成的幽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