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古代散文專項練習題及答案

  中考語文常常會考查到古代散文,考生需要多做練習題來鞏固知識。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考語文古代散文專項練習題,歡迎閱讀。

  中考語文古代散文專項練習題

  一、選擇題

  1.選出文學常識表述錯誤的一項 2分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詩歌306首,本稱《詩》,古時也稱“詩三百”。後列為道家經典之一,古稱《詩經》。

  B、《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C、《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輯錄了戰國時期各國史官和策士的言論,後由西漢劉向編訂,始定名為《戰國策》。

  D、《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根據魏晉人所著的一部地理書《水經》而編成的古代水利地理學著作。

  2.下面有關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陽,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陰。

  B.古代表示時間詞“旦”現指“早晨”,“望”現指“農曆十五”。

  C.“寒舍”用來謙稱自己的家;“駕臨”是歡迎對方到來的敬辭。

  D.表示年齡的詞:“三十歲叫不惑”,“七十歲叫始齔”。

  評卷人

  得分

  二、名著導讀題型註釋

  3.名著閱讀3分

  在歷史上,人們一向將孔子、孟子合稱為“孔、孟”,將他們的學說統稱為“孔孟之道”。《論語》《孟子》作為 學說的經典著作,記載了孔、孟的社會理想、政治主張,以及他們在修身、交友和學習方面的見解。其中,孔子提到的“ , ”這句話,啟示我們要把學習和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孟子倡導的“ ”的主張,與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一脈相承。

  4.名著閱讀3分

  《論語》是 ① 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 ② 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教育原則及學習方法等,如“禮讓為國”、“見賢思齊”、“有教無類”。關於學習方法的語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闡述了 ③ 的辯證關係。

  5.名著閱讀3分

  強調人的道德修養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告誡我們要胸懷寬廣,寬恕待人; ① 認為人都有“本心”,道義尊嚴比生命更為重要,《 ② 》一文中的“捨生取義”和 ③ 的故事講的都是這個道理。

  6.名著閱讀2分

  《論語》是 ① 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談中多次提及有關 ② 的問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格言莫過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評卷人

  得分

  三、其他

  班級開展《尋覓春天的蹤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完成下列任務:

  7.請寫出24節氣中春季6個節氣 。 5分

  8.古人寫過不少歌詠春天的詩句,請你從學過的和積累的詩句中寫出連續的兩句來。5分

  9.戲曲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行當。在《唱臉譜》中有“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那麼“關公”屬於行當,人物性格代表 4分

  10.書面輕翻,心旌微搖。嘆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張終成眷屬,羨東坡把酒臨風,慕清照泛舟浩淼。高山流水鳴於耳畔,瘦菊幽蘭馨於鼻尖。芳草連天,長亭古道;紅有櫻桃,綠有芭蕉;環肥燕瘦,各領風騷……4分

  這段話含有諸多典故,“環肥”“燕瘦”分別指的是

  比較閱讀蘇軾的兩篇作品,完成下面題目。14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1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4 分

  l 左牽黃,右攀蒼 2念無與為樂者

  1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讀時的停頓,其中讀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千騎 / 卷平岡 B、酒酣胸膽尚 / 開張

  C.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D、相與/步於中庭

  13.請寫出《江城子· 密州出獵》中蘇軾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2分

  1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乙兩篇均寫於作者仕途失意之時,甲境界開闊,表達愛國熱情;乙透露出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兩篇都寫到了“月”,甲篇“會挽雕弓如滿月”,表現了詩人殺敵報國的英雄氣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傳神的文字,描繪了空靈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閒人”指悠閒之人。

  D.甲、乙兩篇分別是詞和遊記,體裁不同決定了語言風格的不同:前者氣勢雄渾,感情奔放,後者凝練含蓄,饒有餘味。

  評卷人

  得分

  四、文言文閱讀

  比較閱讀2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與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3分

  A.董宣廉潔,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 D. 無案牘之勞形

  17..根據你對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題。5分

  1甲文中統領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語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18..甲文先說“斯是陋室”,結尾又說“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5分答:

  19..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甲文表現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乙文表現作者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B.甲乙兩文都是託物言志的名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

  C.“銘”和“說”都是古代文體,“銘”側重於議論,“說”側重於敘事。

  D.甲文句式整齊,對仗工整;乙文語言精練,駢散相間。

  2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1.文言文理解。共22分

  1.用“|”標出下面句子最明顯的兩處語氣停頓。2分

  遂 至 承 天 寺 尋 張 懷 民。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字的意思。4分

  ①語時了不悲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

  3.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聖人非所煕爾。

  ②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③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4.《小石潭記》中先後出現了兩個“樂”字,卻又以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認為這樣寫矛盾嗎?請結合寫作背景說說你的理解。5分

  5.試分析《泊秦淮》中“煙籠寒水月籠沙”兩個“籠”字的表達效果。5分

  22.閱讀共15分

  1.用“ | ”標出下面句子最明顯的一處停頓。1分

  自 雲 先 世 避 秦 時 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4分

  ①射者中,弈者勝。

  ②屬予作文以記之。

  3.翻譯。6分

  ①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古仁人之心”具體指什麼?請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5分

  5.任意選取一個角度,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詩。5分

  下一頁檢視>>>中考語文古代散文專項練習題答案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