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學習方法技巧

  高一生物教學中,在研究教學應該如何改革的同時,必須重視研究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生物學習方法

  一、歸納

  知識歸納將幫助我們系統的整理知識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複習效率,達到比較好的複習效果。我認為生物知識歸納包括基本知識的歸納、習題歸納和特殊知識點歸納。

  基本知識的歸納就是把書本上的所有知識點有條理的羅列出來,解釋各個術語的含義,列出它包含的的種類或分支的方向,並清晰地標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種知識歸納能幫助你準確的理解並牢固的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做這個歸納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參考一些參考書上的歸納,大家可以以之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體的東西,尤其是書上的例子補充進去。

  做這種歸納的最重要意義是什麼呢?最重要的意義是幫助你讀透課本。這種基本知識歸納只不過是把書上的要點和例子抄在一起,但這個過程你要翻書,幾本書一起翻,就可以對同一個知識點不同的表述做比較,這可以幫助你更透徹的瞭解這個知識點;而想做一個比較完整、美觀的知識歸納,就必須知道什麼知識點放什麼位置,這就要弄清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個過程又幫助你更好的掌握這些知識點,理清思路。最後再抄寫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識歸納最大的用處是在做的過程中幫助你熟悉課本、掌握知識點,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後看。

  習題歸納就是把做過的錯題、好題、經典的題目歸在一起,然後寫出每道題目的關鍵,如某個知識點或某種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錯題則寫出出錯的原因,尤其是要寫明是哪個知識點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可以把題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覺得自己沒那麼多時間,可以在那道題目旁邊做個記號,並寫上我剛剛提到的“題目的關鍵”。考試前認真檢視就可以了。

  二、做題

  練習題的選擇:主要做好老師發的卷子,自己再有一兩本就可以了***根據自己能力,難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高考題、實驗設計題、經典實驗題。簡答題要認真對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練表述和實驗設計注意事項。歸納做過的題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沒做一樣。

  課上課下多和同學老師討論,聽課時要記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預習時沒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講卷子時不管做沒做對都要留心,主要記下一些技巧性東西和每道題的考點。

  三、及時提問

  以上是複習準備的方法,是知識錄入,那考試時應該怎樣把知識提取出來呢?

  首先應該確信自己每個知識點都弄懂了,遇到一個問題時,要做的就是把答案從大腦中提取出來。看到一個題目,先把握住這道題要考的是什麼知識點,然後以這個知識點為關鍵詞,搜尋若干個出相關的知識點,就像在網上搜索資料一樣;簡單的題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來了,而複雜的題目則需要在搜尋出來的知識點中選擇一個最適合的或是搜尋出所有合適的知識點。後一種方法在生物考試中尤為重要,因為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聯絡性,生物體各種形狀和功能的聯絡決定了我們學的各個知識點的聯絡,也決定了試題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試卷中更多的是多選題和簡答題,全面和體現聯絡是取得高分的關鍵。牢固的基礎知識、完善的知識結構和開闊靈活的思路則是學好這門課,考出好成績的根本。

  高一生物學習技巧

  一、指導學生掌握、運用具體的識記和複習的方法

  每一節課內區域性的、具體的知識,要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識記和複習方法,使知識的教學與識記和複習方法的指導同步進行,常用的識記和複習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聯絡實際,加深印象。把知識的教學跟學生的各種學習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提高識記和複習效率。例如解剖桃花後,學生能很好地掌握花的各部分結構;親自觀察蛙的受精卵,對於它的特點有比較深刻的印象等。

  2.簡化知識,強化記憶。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基本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基本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3.發揮想象,創新記憶。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鉬銅這六種元素,用諧音記憶鐵猛碰新木桶,這樣就記住了,而且不容易遺忘。

  4.列舉綱要,有序記憶。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很複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洩”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可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核心衍射,關聯記憶。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6.勤于思考、理解記憶。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課本中各章節內容之間,也具有密切聯絡,因此,我們在學習這些知識的過程中不能滿足於單純的記憶,而要深入理解,融會貫通,理解記憶。

  7.注重過程,研究方法。生物科學的內容不僅包括大量科學知識,還包括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生物學知識的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生物科學研究的過程,並且從中領會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

  8.重視理論,學以致用。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絡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學習生物學知識時,應該注意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相互關係,理解所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並且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釋現象,解決問題。

  二、應用生物學的規律來指導學生的學習

  弄清知識內在聯絡。在記住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學生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這時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絡,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如關於DNA,我們會分別在“緒論”、“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這三個地方學到,但教材在三個地方的論述各有側重,學生要前後聯絡起來思考,即所謂“瞻前顧後”。又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時,我們會學習許多細胞器,那麼這些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有何異同呢?這需要大家做了比較才能知道,即所謂“左顧右盼”。

  生物的結構和生命活動都有一定的共性和規律性。比如生命的物質性、生物的整體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生物與環境相協調,以及簡單→複雜、低階→高階、水生→陸生的生物進化。把握這些規律,並應用規律進行推理和思考,將有助於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1.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規律

  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例如葉的表皮的五色透明的,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向外一面的細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表皮的這種結構的存在,不僅有利於陽光透過,而且能防止葉內水分過多地散失,還能保護葉內部不受外來的傷害。

  2.從結構推出功能

  懂得了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規律,我們就可以從生物體的結構來推出其特定的功能,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記憶複雜的生物知識。比如,學習線粒體時,我們可以根據課本的知識做出簡單的圖示,左邊表示線粒體的結構,按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規律,我們可以從結構推出其功能。

  三、指導學生觀察和實驗

  中學生物學中有大量觀察和試驗,對每一項觀察和實驗教師都必須切實地指導,從而做到觀察有的放矢、實驗事半功倍,加強指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有印發觀察提綱,進行書面指導和指導學生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進行觀察和實驗。

  1.印發觀察提綱,進行書面指導。書面指導的內容有實驗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驟和注意事項。在設計的每個觀察提綱中,還要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觀察時思考。例如,在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用手摸摸鯽魚的身體,有什麼感覺?想想黏液有什麼作用?”等等。

  2.指導學生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進行觀察和實驗。教師要求學生認真填寫觀察記錄。實踐證明,凡是態度認真,實事求是地進行觀察和實驗的學生,收穫就大,不僅能提高觀察能力,還能提高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