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地理事物的變化
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中,地理事物也不例外。這些地理事物的變化,由於其中有些內容比較抽象,過於枯燥,所以學生不易理解。下面是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
地理事物的變化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變化
例:說出太陽直射點從6月1日到次年1月1日的移動情況。
分析:太陽直射點始終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當南移到最南位置時***12月22日***才會迴歸,轉而北移。當北移到最北位置時***6月22日***才會迴歸,轉而南移。從6月22日到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從12月22日到6月22日,太陽直射點往北移。所以從6月1日到次年1月1日的移動情況應當是從6月1日到6月22日往北移;從6月22日到12月22日往南移;從12月22日到1月1日往北移。
參考極值: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移到最南位置,開始北移;6月22日太陽直射點移到最北位置,開始南移。
地理事物的變化二、晝夜長短差異的變化
①若從時間上考慮:
例:說出元旦、勞動節、兒童節、建軍節、國慶節、教師節等節日中晝夜長短差異最小的是哪個,晝夜長短差異最大的是哪個。
分析:春分、秋分日晝長、夜長均為12小時,晝夜長短差異為0,所以越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的日期,晝夜長短差異越小,而冬至、夏至日分別為晝最短、夜最長和晝最長、夜最短的兩天,晝夜長短差異為所有日期中的最大,所以越接近6月22日或12月22日的日期,晝夜長短差異也越大,以上六個節日對應的日期分別是1月1日、5月1日、6月1日、8月1日、10月1日、9月10日,其中10月1日最接近3月21日或9月23日,晝夜長短差異也就最小,而1月1日最接近6月22日或12月22日,晝夜長短差異也就最大。
參考極值:3月21日或9月23日,晝夜長短差異最小;6月22日或12月22日,晝夜長短差異最大。
②若從地點上考慮:
例:說出夏至日哈爾濱、北京、上海、海口四城市中晝夜長短差異最小的是哪個,晝夜長短差異最大的是哪個。
分析:赤道上全年始終晝夜均為12小時,晝夜長短差異為0,夏至日,除了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晝夜長短差異均為24小時外,其餘地區越接近赤道,該地區的晝夜長短差異也越小。從緯度位置考慮,哈爾濱離赤道最遠,晝夜長短差異最大;而海口離赤道最近,晝夜長短差異最小。
參考極值:赤道上晝夜長短差異最小。
地理事物的變化三、極晝極夜範圍大小的變化
例:說出從6月22日到12月22日,北半球極晝極夜範圍的變化情況。
分析:以北半球為例。6月22日,北半球極晝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9月23日,全球晝夜平分,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無極晝極夜現象。所以從6月22日到9月23日,北半球極晝範圍由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縮小到北極點。12月22日,北半球極夜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所以從9月23日到12月22日,北半球極夜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又知,3月21日,全球晝夜平分,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無極晝極夜現象。由此類推,12月22日到3月21日,北半球極夜範圍由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縮小到北極點。而從3月21日到6月22日,北半球極晝範圍由北極點擴大到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
參考極值:以北半球為例。夏至日極晝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晝現象;冬至日極夜範圍最大,整個北極圈及其以內地區出現極夜現象;春秋分日極晝極夜範圍最小,幾乎無極晝極夜現象。
地理事物的變化四、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例:說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分析:春分日,太陽直射點落在赤道上,根據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可知,赤道上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而離赤道越近的地區,也即離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越近的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越小,正午太陽高度也就越大。所以春分日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側遞減。同理,夏至日,太陽直射點落在北迴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自北迴歸線向兩側遞減。秋分日,太陽直射點落在赤道上,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側遞減。冬至日,太陽直射點落在南迴歸線上,正午太陽高度自南迴歸線向兩側遞減。綜上得出,正午太陽高度自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自向兩側遞減。越接近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越大。
參考極值: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正午太陽高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