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降水多少的因素高考知識點

  降水指大氣中水汽凝結降落的過程,包括降雨、下雪、冰雹等形式,降水的多少要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海陸位置

  一般來水,距海越近的地區,受海洋的影響較大,距海越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降水較少;所以降水分佈的普遍規律是沿海多,內陸少。比如我國的降水分佈規律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以及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從東部向西降水逐漸減少等都是受到距海遠近的影響。

  二:大氣

  主要包括大氣環流、鋒面、氣旋***反氣旋***等因素對降水的影響。

  ①大氣環流包括三圈環流和季風環流。三圈環流中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其中低壓帶控制地區降水較多,高壓相反;西風帶內西岸降水多於東岸,信風帶內東岸降水多於西岸。季風環流中,夏季風降水多於冬季風。

  ②鋒面:冷、暖鋒、準靜止鋒過境時都易產生降水。

  ③氣旋對應的是低壓,氣流上升多陰雨;反氣旋對應高壓,氣流下沉多晴天。

  三:地形

  1. 山脈走向與降水。山脈走向對海洋水汽有阻擋作用和引導作用,如果山脈走向與海洋水汽 來向垂直,就會阻擋水汽的進入,使大陸內側降水明顯減少,如北美大陸西部,由於科迪勒拉山系南北縱列,與來自太平洋的溼潤的西風氣流垂直,阻擋了西風的進入,使降水集中在西部海岸,中東部地區就難以受到它的影響了;而歐洲西部地區,阿爾卑斯山脈東西走向,與西風氣流來向一致,有利於海洋溼潤氣流的進入,降水的分佈較廣泛,海洋性特徵明顯。我國西北地區除了深居內陸外,也因為受到山嶺的層層阻擋,海洋水汽難以進入,使其更加乾旱。

  2.迎風坡、背風坡與降水。海洋溼潤氣流在執行過程中,如果遇到山脈的阻擋,就會沿著迎風坡上升,在一定的高度上冷卻達到過飽和狀態,出現凝結降雨,即地形雨,當該氣流越過山頂後,在下沉過程中,溫度不斷升高,飽和水汽含量不斷降低,出現乾熱的天氣,即雨影區。山地降水一般比平地多 ,就是因為山地有促使氣流上升的條件,而平地沒有,降水較少。如南美南段,西部是西風的迎風坡,降水多形成海洋性氣候,東部位於背風坡,降水少,形成獨特的沙漠氣候;再如我國的福建西部的武夷山降水就要比東部沿海地區多;臺灣東部比西部多,海南島東部比西部多。

  3.地形型別與降水。不同的地形對氣流的執行有不同的作用,因此降水的分佈也不同。平原地形有利於海洋水汽的進入,帶來豐富的水汽,降水的機率較大,如我國的東部平原地區,歐洲中部,美國中東部;在山地則迎風坡在一定的高度上降水較多,背風坡較少,河谷地帶由於地勢低,溫度高而降水少,如橫斷山區;盆地由於地形封閉,周圍高山環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降水也較少,如塔里木盆地;高原因為地勢高,海洋水汽也難以爬上高原面形成降水,所以高原上的降水也不多,如東非高原,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降水都不多。

  四:洋流

  暖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增溫增溼的作用;寒流流經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溼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亞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陸西岸的廣大地區,除副高控制外,還受信風和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再如,英國和挪威的海港終年不凍就得益於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五:季風

  在季風氣候區,冬夏季風的性質不同,對降水的影響也不同。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帶到了陸地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氣;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性質是乾燥的,一般不會形成降水,天氣晴朗。如東亞季風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南亞季風區,在西南季風影響的季節形成雨季,東北季風控制時候形成旱季。

  六:下墊面

  下墊面在區域性地區也會對降水產生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大氣中水汽含量來影響的,如果地表植被覆蓋率高,或者水面寬廣,就會增大蒸發量,空氣中溼度增大,從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的植被破壞,水面減少,空氣就會變得乾燥,導致降水減少; 沿海地區如果海岸曲折有暖流經過降水也會增多。比如,沙漠地區地表乾燥,增髮量小,降水也很少,在排幹沼澤和湖泊的地區,降水也減少,而在森林地區,湖泊和大型水庫附近降水明顯增多。

  七:人類活動

  人類活動主要是通過改變下墊面的狀況來影響降水的,如植樹造林,恢復植被,修建水庫和水利工程,退田還湖,擴大水面和溼地都將會使空氣的溼度增加,降水增多;反之,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破壞植被,圍湖造田,開墾排幹沼澤會使空氣溼度減小,降水減少,氣候的大陸性增強。另外,人工降雨也是在乾旱季節增加區域性地區降水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