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腫病的原因有哪些

  豬水腫病又名豬大腸桿菌病毒血症,俗稱小豬搖擺病。是斷乳仔豬常見多發病,為什麼豬會得水腫病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豬水腫病的原因

  一般認為是一種具有特異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腸桿菌所產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當以下條件存在時可促使本病的發生,如斷奶仔豬突然改變飼料和飼餵方法,斷奶方法不當,飼料蛋白質比例水平偏高且過於單純,礦物質、微量元素缺乏,飼餵貪吃過飽等,若硒和VE不足時,會誘導本病發生;豬舍衛生條件差,仔豬缺乏運動,致使豬隻體質衰弱,脾氣虧虛,三焦失調,則水溼外洩受阻,使水溼泛溢於肌膚,而成水腫、經絡麻痺而發病。

  豬水腫病的症狀以及治療:

  本病多突然發病,病初表現輕度精神萎頓、食慾減退、步態不穩、體溫一般不升高,偶有個別豬隻體溫上升;隨之可見頭面部及眼瞼水腫,並出現神經症狀,大多行走不穩,搖擺盲目轉圈,有的病豬前肢跪地,二後肢直立,有的臥地不起,四肢划動,似游泳狀,口吐白沫,用手觸控豬體,反應敏感,興奮不安,叫聲嘶啞,表現驚厥。本病程序很快,一般均在48小時以內死亡或恢復,大豬病程較長,常可延至5-7天或更長一些時日。致死率達90%。解剖可見豬體各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水腫,尤以胃壁水腫最為嚴重。切開胃壁可見增厚和膠凍狀,並流出清亮或茶色液體,結腸繫膜呈膠凍樣水腫,全身淋巴結水腫、充血和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較多積液,暴露空氣則凝成膠凍狀。

  防治:藥物治療的早期效果較好,後期一般無效。因本病的發生與哺乳仔豬飼養管理息息相關,預防本病必須對哺乳仔豬適時補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斷乳和更換飼料,飼料營養要全面,飼料中的蛋白質不能過高,斷乳後的仔豬切忌飼餵過飽。在缺硒地區,應注意新增硒和維生素E。豬舍保持清潔乾燥,定期沖洗消毒,這樣才可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

  如何預防豬水腫病?

  1、恩諾沙星4—6毫升肌注,每日二次,連用三天,0.1%亞硒酸鈉3—4毫升,肌肉注射,病重5—6天重複注射一次。

  2、頭孢止痢每千克體重0.1—0.15毫克口服或肌注,不可超過大劑量,也不必與其它藥配合應用。

  3、氯黴素或硫酸卡那黴素每千克體重25毫克肌注,一日二次,連用三天。劑量準確,不可超量。5%葡萄糖200毫升靜脈注射。

  4、20%磺胺嘧啶鈉10毫升或6甲氧磺胺嘧啶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5天;5%氯化鈣和4%烏洛托品各5毫升混合靜注。

  5、慶大黴素5毫升,地塞米松100—200毫克分點注射,連用2—3次。

  6、口服利尿素每千克體重1毫克或用速尿1—3毫升肌注。

  7、慶大黴素或小諾黴素及維生素b12,肌肉注射,12小時一次。

  幼豬的飼養

  ①保溫防壓。哺乳仔豬適宜溫度:1-7日齡為31.8℃-28.3℃,8-35日齡為27.7℃-23.5℃,舍內溫度控制在18.3℃-22.1℃,相對溼度49.7%-70.4%,保持空氣新鮮。仔豬應設有保溫箱或保溫室,並在保溫箱底或距保溫室底30-40釐米處掛一隻250瓦的紅外線燈泡。同時做好仔豬護理工作,並在分娩欄內安裝護仔欄。

  ②吃足初乳及固定乳頭。仔豬生後1小時內要人工輔助吃足初乳。生後2-3日齡內要固定好乳頭。固定乳頭以自選為主,個別調整為輔,把初生體重小的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把初生體重大的仔豬固定在後排乳頭。

  ③補鐵與過仔並窩。仔豬生後2-3日齡內,肌肉注射鐵製劑,每頭劑量100-150毫克鐵。泌乳母豬每頭哺仔10-12頭,對窩產超過12頭或不足7頭的仔豬按先產的仔豬往後產的母豬過仔的原則,把過哺的仔豬過給產期相差不超過3天、產仔少的母豬代哺。仔豬過哺前必須吃足初乳。對產仔過少的母豬,可按過仔的原則,將兩窩仔豬合併1窩,由一頭體質好。乳量充足的母豬哺育。仔豬並窩前必須吃足初乳。

  ④開食與補料。仔豬生後5日齡訓練飲水,7日齡訓練開食,至20日齡應全部開食。一仔豬開食後,補喂全價配合料,採用生溼料型***料水比為1:0.5***,日喂5-6次。

  ⑤去勢與斷奶。仔豬生後25日齡去勢,35日齡斷奶。

  ⑥衛生與消毒。每天清掃圈舍除糞2次,每週舍內通道用2%火鹼水溶液或其它消毒劑消毒1次。

  ⑦疫病防治。仔豬生後20日齡接種豬瘟疫苗。平時經常觀察豬群採食、排糞情況及精神狀態,發現疫病及時隔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