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登戰役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凡爾登戰役中,德軍與法軍死傷慘重,但是對於歷史來說,這場戰爭的意義遠不止如此。此戰是一戰的轉折點,戰爭中表現出的一些作戰方法也給後世軍事留下寶貴經驗。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凡爾登戰役的歷史意義

  凡爾登之戰的規模和殘酷性都是很大的,法軍先後投入了70個師的66個師,德軍投入了46個師,雙方死傷約100萬人。因此凡爾登之戰有“絞肉機”之稱。凡爾登之戰是大戰中期階段的決定性一戰,法軍站住了腳跟,德軍不但未能一舉迫使法國投降,反而使自己軍力開始衰落,日益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凡爾登一戰之後,德軍就逐步走上了失敗的途徑。1918年11月10日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蘭,11月11日德國宣佈投降,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結束。戰略戰術正確與否,對戰爭程序和結局確具有重要作用。德軍企圖在一個狹窄地段上先使用急速攻擊,後轉入穩步進攻,並採用“炮兵摧毀,步兵佔領”的原則去突破堅固的防禦,顯然不是高招。法軍指揮部為了變更作戰部署而大量使用汽車,這在歷史上是首次。在凡爾登戰役程序中,廣泛地使用了迫擊炮、輕機槍、擲彈筒以及噴火器。法軍採取野戰工事與永備工事相結合的辦法組織防禦的經驗,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多數國家認為應在邊境地帶修建築壘地域的一個根據。

  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有“絞肉機”、“屠宰場”和“地獄”之稱。戰役中,法軍野戰工事與永備工事相結合組織防禦的經驗,成為大戰後各國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據。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國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次遭受挫折,損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無法及時彌補。它標誌著德國軍事進攻的能力已從頂峰跌落,戰爭主動權逐漸轉到協約國手裡。

  凡爾登戰役炮彈打偏改變戰局

  1916年春的“凡爾登會戰”後期,法、德兩國軍隊激烈爭奪凡爾登要塞,炮火成了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局的重要力量。由於德軍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有許多大口徑火炮,所以先發制人地向法軍大施淫威。而法軍由於戰備不足,火力弱小,所以遭到了重大的損失。整場戰爭打得激烈而又殘酷。

  這時候,德軍為了儘快地結束戰鬥,就縮短了運輸里程,輕率地將60多萬發大口徑炮彈儲存在戰場附近的斯潘庫爾森林中,並且觸犯了軍事戒律,把60多萬發炮彈全都裝上了引信,準備隨時調往前線使用。

  這一天,法軍一個位於馬斯河上游的炮兵陣地在經過了兩天兩夜的炮擊之後,幾乎用盡了彈藥,炮兵也死傷了一大半。這時,指揮官只好被迫起用一批毫無打炮經驗的後勤人員上陣,命令他們用所剩無幾的炮火對德軍陣地進行還擊。不過,在強大的德軍面前,這些還擊顯得是那樣地軟弱無力。

  有一位年輕的法軍下士一向對打炮懷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畏懼,以致他來到炮彈面前就嚇得手足無措,結果就在沒有瞄準的情況下胡亂地打出了一發炮彈。這位膽小如鼠的下士看到炮彈出膛,才不禁失聲大叫起來:“啊!炮彈打偏方向了!”

  法軍指揮官一聽,揮舞著指揮棒,氣急敗壞地衝向了下士,準備要他好看。因為,這種失誤在彈藥將盡的情況下,就相當於自殺,這是絕對不能容許的。可是,就在這時,從那枚炮彈偏轉的方向傳來了一陣又一陣巨大而又沉悶的爆炸聲,綿延不絕的爆炸聲持續了長達半個多小時。

  原來,這一發偏向炮彈竟然離譜地射向了德軍位於斯潘庫爾森林裡的彈藥補給基地,並通過狹窄的通風口直接射進彈藥庫,將德軍儲存在那裡的60多萬發大口徑炮彈以及另外幾十噸彈藥全部引爆。這一次爆炸,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爆炸。就在不久之前,德軍陣地上還有幾十萬門威力無窮的大炮,可是還不到一個小時的工夫,這些威力無窮的大炮就變成了一堆堆廢鐵。

  法軍指揮官喜出望外,抓住時機一舉攻下了失去炮火做後盾的德軍陣地,“凡爾登會戰”戰局隨之發生了逆轉,最終以能征善戰的德軍的失敗而告終,並進一步決定了德軍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命運。

  這一發炮彈偏得的確非常離譜!因為,它本來應該打向東北方向的德軍陣地,結果卻偏向了西北方向的斯潘庫爾森林。事情就是那麼巧,誰也想不到一個糟糕的下土竟然會在失手的情況下,碰巧毀掉德軍的整個彈藥補給基地。

  凡爾登戰役的結果

  凡爾登戰役中,德軍與法軍投入了近兩百萬兵力參與戰鬥,傷亡人數破百萬,德軍在此戰中元氣大傷,協約國掌握主動權,局勢漸漸明朗起來。

  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有“絞肉機”之稱。合組織防禦的經驗,成為大戰後各國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據。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後失敗。

  雖然法軍損失更為嚴重,但沒有達到德軍預想的2:1水平。凡爾登雖然使法國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但還沒有崩潰,貝當由於堅持戰場上的部隊必須定期輪換,致使70%的法軍都參與了這場戰役,而德軍只有20%參與了。殘酷的戰鬥造成了心理上的影響,幾乎導致法軍叛變,由於答應士兵今後再也不參加向德軍進攻的嚴酷的戰鬥,才使叛變沒有真正發生。以後法軍士兵拒絕進行進攻性的戰鬥,只是守在戰壕中進行保衛戰。其中在凡爾登要塞爭奪戰,法軍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機槍、迫擊炮、強力彈弓***發射******對抗來襲的德軍。戰役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金漢的總參謀長職務,改任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