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成語典故和解釋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成語是中國五千年曆史文明的結晶。隨著五千年曆史長河的積澱,漢語成語結構定型、形式簡潔、意義精闢,成為中華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瑰寶。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不懂裝懂的故事

  有個北方人,到南方去做官,剛到南方,肯定有許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虛心請教別人,也許並不難懂。可這位先生可不想去問別人,那樣顯得自己太無知,豈不是太沒面子了。他寧肯不懂裝懂,結果惹出許多笑話來。

  有一次,地方上一個鄉紳請他去做客,大家聊得很開心,這時,僕人送上一盤菱角。這位沒吃過菱角,又不好意思問,主人家又一再請他先嚐,無奈,他只好拿起一隻菱角,放到嘴裡去嚼。主人看他連殼也沒有剝就吃了,心裡很詫異,問他:“這菱角是要剝了皮才好吃的,你怎麼整個丟到嘴裡去嚼呢?”他明知自己弄錯了,卻一本正經地說:“剛剛到南方來,有些水土不服,連殼都吃掉了,為的就是清熱解火。”

  主人搖搖頭,說:“我們怎麼沒聽說過呢?你們那兒這東西很多嗎?”那人答道:“多得很吶!山前山後到處都有的長呢。”主人不禁啞然失笑。還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逛街,在菜市場上,他們看到一個人在賣姜。這人沒見過姜是怎麼生長的,就問道:“一棵樹上一年能結多少姜?”賣姜的人和周圍的人都笑了,他們說:“姜是地裡長的,怎麼能是樹上結的呢?”他卻硬是和別人爭辯個沒完:“你們真是笨呀,姜是樹上結的,我會不知道?我們鄰居家就有一棵姜樹,不信,我們問問去?”他雖然這樣說,但心裡也發虛,因為他知道他的鄰居家根本沒有姜樹,他不過是為自己解圍罷了。他的朋友心裡明白他是不懂硬要裝懂,於是,便故意對大家說:“他這麼有學問的人會不知道姜是地裡長的嗎?他不過是考考你們,看你們能不能敢於堅持自己的見解。對的,就要敢於堅持,錯的,也要敢於改正,這樣才能進步啊!”那人聽了朋友的話,臉紅了。

  【解釋】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篇二:諱莫如深的故事

  春秋時,魯莊公有好幾個妻妾。他的妻子哀姜沒有生育,於是她的妹妹叔姜跟著嫁給莊公,並生了一個兒子叫啟。而哀姜與莊公感情不好,與莊公的庶***妾所生的稱庶***兄慶父私通。

  莊公最寵愛的是孟任。孟任生了一個兒子叫般,莊公一心想使公子般繼承君位。莊公的妾成風,也生了一個兒子叫申。成風希望申能繼承君位,就請魯莊公的弟弟季友幫忙。但是季友認為,公子般的年齡比公子申要大,沒有答應。

  不僅是莊公的妻妾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國君,就是莊公的庶兄慶父也想繼位,並且得到了莊公的庶弟叔牙的支援。莊公病重時就問過叔牙,他死後由誰繼位最合適。叔牙就向他推薦慶父。這當然不合莊公的心意,接著他問季友,季友表示,願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扶植公子般繼位。

  公子般長大成人後,與梁氏女相愛。一天,有個叫犖***luò***的養馬人唱了首歌調戲她。公子般知道後,就叫人用鞭子抽打了犖一頓。犖對公子般懷恨在心,便投靠慶父打算伺機報復。

  莊公死後,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準備立公子般為國君。正巧這時公子般的外祖父也病死,他就去弔喪。慶父認為這是奪君位的好機會,就派養馬人犖去把公子般殺了。季友得知這個訊息,知道是慶父主使這件事的,接下去一定不會放過自己,就逃到陳國去避難。

  莊公的妻子哀姜見公子般已死,就慫恿慶父繼位。但慶父考慮到莊公的庶子公子申和公子啟都在,自己繼位還不是時候。由於公子申年長,很難控制他,公子啟年僅八歲,又是哀姜妹妹生的,所以最後立公子啟為國君。這就是魯閔公。

  兩個合計定當後,就為公子般發喪。慶父還借發訃告為名,出奔往齊國,爭取齊桓公的支援。不到兩年,慶父殺了閔公,準備自己當國君。人們見他殺了兩個國君,太殘暴了,紛紛起來反對。逃到陳國的季友乘機號召魯國人民殺死慶父,慶父嚇得逃往齊國。季友回國後,立公子申為國君,這就是魯僖公。後來,慶父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得自殺。

  孔子《春秋》中記載這段歷史時,輕描淡寫地說,莊公死的那年,公子般死去,慶父到齊國去並不明記其事。後來,闡釋《春秋》的《穀梁傳》在評論這件事時說,慶父明明是出奔到齊國的,卻說是到齊國去的。為什麼這樣記載呢?那是因為事件重大,如實記載會傷臣子之心,所以隱瞞起來不說。孔子沒有將這段歷史寫進《春秋》,人們說他是“諱莫如深”。

  【解釋】 諱:隱諱;深:事件重大。原意為事件重大,諱而不言。後指把事情隱瞞得很緊。

  篇三:腳踏實地的故事

  北宋名臣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

  司馬光從小便喜歡學習,看過很多書,並且特別喜歡讀史書。那時他就立下巨集偉志向,長大後要成為一個歷史學家,向人們傳播歷史經驗。宋英宗的時候,司馬光終於有修史的機會,奉天子之命編撰《資治通鑑》。

  在劉恕、範祖禹等史學家的幫助下,司馬光用了十九年的時光,終於編撰成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編年史——《資治通鑑》。這部書上起戰國,下訖五代,將1362年間的大事講述得清清楚楚,史學價值很強。

  全書共三百多萬字,內容極其豐富,稱得上浩如煙海。

  司馬光在編寫史書的過程中刻苦鑽研,為辨明真偽,常常工作到深夜才上床休息。他怕睡眠時間過長會耽誤工作,特意做了個圓木“警枕”。只要他一睡熟,腦袋就會從“警枕”上滑落下來,人也就甦醒過來。這種措施,使他睡覺不得安穩,以便把時間都用在工作上。

  據說,《資治通鑑》在洛陽存放的廢稿、殘稿,將兩間屋子堆得滿滿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工作的嚴謹。

  人們對司馬光的治學態度非常欣賞。有一次,司馬光問哲學家邵雍:“邵公,您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邵雍笑笑說道:“你這個人,真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

  【解釋】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實,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