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有哪些主要的故事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那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裡主要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裡主要的故事:太伯讓賢
吳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都是周人歷史上著名的首領太王古公亶父的兒子,周王季歷的哥哥。早些時候,因為季歷非常賢明,更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他有一個聖德的兒子姬昌,所以,太王就打算立季歷為王,以便將來傳位給姬昌。但是太伯是太王的嗣子,也非常賢明,並且不曾犯有任何的過錯。這就讓太王很為難,不知道如何是好。太伯、仲雍得知父親的這個想法以後,從周人的長遠利益考慮,便逃跑到了現在江浙一帶的荊蠻地區,在身上刺上紋身,剪斷了頭髮,以此表示自己再不可能繼承王位。後來,季歷被立為王,這就是王季,他死後,他的兒子姬昌即位,這就是著名的周文王,他為周人的一統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太伯奔逃到荊蠻以後,自稱為句吳;當地人認為他有賢德義行,便逐漸地前來歸附,達到了一千多家。後來,眾人便擁立他為吳太伯,成為了荊蠻地區一股重要的勢力。太伯去世以後,因為他沒有兒子,所以,弟弟仲雍便繼承了他的王位,此後部落首領的位置便父子相傳。到了周章在位時,周武王滅掉了商朝,統一了天下,他開始尋找太伯、仲雍的後代。武王找到周章以後,把吳地分封給他,任命他為該地的諸侯,又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分封在周王室北部夏都城的舊址,成為諸侯。虞仲傳位十二代以後,國家被晉國滅亡了。而吳國到了太伯的第十八代孫壽夢在位的時候,開始逐漸強大、興盛,壽夢自稱為吳王。
史記裡主要的故事:夫差亡國
夫差在位第十四年的春天,他北上黃池,在那裡會盟諸侯,想要稱霸中原。越王勾踐知道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便在六月丙子日這天起兵攻打吳國。乙酉日,五千名越軍與吳軍展開激戰,結果越軍打敗了吳軍並且俘獲了吳國的太子友。丁亥日,越軍攻進了吳國的都城。吳人把戰敗的訊息告訴給遠在北方的夫差。夫差知道後心如亂麻,但是為了維護吳國的威信,他又不願意諸侯知道這件事情。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諸侯們最後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夫差大為惱火,當即將走漏了訊息的人斬首示眾。後來,夫差又與晉定公爭奪盟主的位置,夫差說:“從周王室的角度來看,我的祖先的輩分最大,所以我應當成為盟主。”晉定公則說:“從姬姓諸侯的角度來看,晉國曾經當過天下的霸主,因此我理所當然地應當成為盟主。”雙方互不相讓,相持不下。最後晉國的大臣趙鞅終於怒不可遏,便威脅夫差說:“你們吳國現在已經被人家越國打得不堪一擊了,還有什麼臉面在這裡爭奪霸主,你們要是再不讓步的話,我們就發兵進攻吳國,到時我們在戰場上見分曉!”這時候吳國早已經讓越國打怕了,聽到趙鞅的恐嚇,夫差便只好選擇了退讓,晉定公當上了盟主。
會盟結束以後,夫差打算去攻打宋國。伯嚭建議說:“大王,您雖然可以勉強戰勝宋國,但是憑我們現在的實力,卻不能夠佔有它。”夫差覺得自己的實力確實有限,弄不好會陷入泥潭,便只好作罷,率軍回國了。此時,越國已經佔領了吳國的都城。太子被俘,國內空虛,而夫差又長期在外征戰,士兵們疲憊不堪,也無心戀戰。迫於無奈,夫差只好派遣使者攜帶重金與越國講和。此後越國的國力更加的強盛,越王勾踐率領軍隊在笠澤再次擊敗了吳軍。後來雙方又多次交戰,吳軍節節敗退,越軍幾乎每年都能取得不小的勝利。
史記裡主要的故事:會稽之恥
吳王夫差即位之後,奮發圖強,厲兵秣馬,整軍備武,準備為父親報仇。越王勾踐聽到訊息,便打算先發制人,率軍去攻打吳國。大臣范蠡馬上勸道:“大王,我認為這樣做不妥,發動戰爭是不道德的行為,一定會遭到天帝反對,如果您執意要這樣做,恐怕會對大王不利。”越王勾踐並不理會范蠡的勸告,於公元前494年,舉兵攻打吳國。吳王聽到訊息後,動用了全國的精銳部隊。吳國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將士個個臨危不懼,打算誓死為先王報仇雪恨,最後越軍被打得一敗塗地,越王只剩五千名殘兵敗將,退守到會稽。吳王乘勝追擊,把他包圍了。
等打了敗仗以後,勾踐才頓時醒悟,懊悔當初沒有聽從范蠡的建議,便趕忙向范蠡詢問下一步的策略。范蠡鄭重地對勾踐說:“能夠把事做得很充分而又不貪婪的人,必然會得到上天的保佑;能夠挽救傾危的人,必然會得到百姓的擁護;能夠節儉少事的人,必然會得到地理上的有利地位。現在大王您身處危境,一定要放下架子,對吳王要謙卑有禮,派人給吳王送去優厚的禮物,如果他不答應,您就親自前往侍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給吳國。”勾踐覺得范蠡的話有道理,於是就採納了他的意見,派大夫文種向吳求和,還特地囑咐他一定要對吳王謙卑有禮。文種帶著勾踐的囑咐到吳王那裡去求情。他見到吳王后便一頭跪在地上,一邊前行一邊叩頭,低聲下氣地向吳王說:“尊敬的吳王,您的亡國臣民勾踐讓我斗膽告訴您:請您允許他做您的奴僕,允許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吧。”吳王被他的真誠所感動,想答應勾踐的乞求。但吳國大臣伍子胥堅決反對,他堅持說:“大王,現在是滅亡越國的絕佳時期,您不要被他的甜言蜜語所迷惑,我們要乘勝追擊,一舉將越國滅掉,否則的話,後患無窮啊。”吳王這才恍然醒悟,拒絕了文種的請求。文種回來把吳王的決定告訴了越王勾踐,勾踐聽說後,知道大勢已去,無法挽回,就想殺死妻子兒女,親赴疆場和吳王夫差拼死一戰。文種上前阻止勾踐說:“大王不要這樣衝動,吳國的太宰嚭十分貪婪,如果我們用重財賄賂他,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於是勾踐便讓文種給太宰嚭獻上美女珠寶,嚭欣然接受了這些賄賂,按照文種要求他的意思勸說吳王道:“大王,越王已經順服地當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他一定會帶領他的臣民恭敬地侍奉我國,這樣對我國也許更有利。”吳王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又想答應越國的乞求。伍子胥知道後再次進諫說:“大王啊!今天不滅亡越國,必定後悔莫及。勾踐是賢明的君主,身邊又有文種、范蠡等賢能大臣的輔佐,如果放了勾踐,就如同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吳王覺得伍子胥態度傲慢,就沒有聽取他的諫言,最終赦免了越王,自己便撤軍回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