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文字版
成語故事形式簡潔、言此喻彼、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從小讓孩子學習成語可以豐富文化知識,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成語故事文字。
成語故事文字1:門可羅雀
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曾經為漢武帝手下的、兩位大臣合寫了”一篇傳記,一位是汲黯,另一位是鄭莊。
汲黯,字長 孺,濮陽人,景帝時,曾任“太子洗馬”,武帝時,曾做過“東海太守”, 後來又任“主爵都尉”。
鄭莊,陳人,景帝時,曾經擔任“太子舍人”,武 帝時擔任“大農令”。這兩位大臣都為官清正,剛直不阿,曾位列九 卿,聲名顯赫,權勢高,威望重,上他們家拜訪的人絡繹不絕,出出進進,十分熱鬧,誰都以能與他們結交為榮。 可是,由於他們太剛直了,漢武帝后來撤了他們的職。他們丟了 官,失去了權勢,就再也沒人去拜訪他們了。
開封的翟公曾經當過廷尉。他在任上的時候、登他家門拜訪的 賓客十分擁擠,塞滿了門庭。後來他被罷了官,就沒有賓客再登門 了。結果門口冷落得可以張起網來捕捉鳥雀了。官場多變,過了一個 時期,翟公官復原職。於是,那班賓客又想登門拜訪他。程公感溉萬 千,在門上寫了幾句話:“一生一死,乃知交情;—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責一賤,交情乃見。”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門庭冷落,賓客稀少。
成語故事文字2: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這則成語來源於的《上書諫吳王》,原文是“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關;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
吳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野心很大,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於是聯絡其他的幾個諸侯準備叛亂。
枚乘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儘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公元前154年,劉濞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時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叛軍。吳王劉濞被殺。
成語故事文字3: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汙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訊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成語故事文字的人還:
1.成語故事大全文字版
2.成語故事大全播放文字版
3.講故事成語文字版
4.兒童
5.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