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窩尼亞戰爭的結果

  立窩尼亞戰爭***Livonian War***,俄國沙皇伊凡四世***雷帝***為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和波羅的海東岸土地而與立窩尼亞騎士團、波蘭、立陶宛和瑞典、丹麥進行的戰爭。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立窩尼亞戰爭的背景

  立窩尼亞相當於現在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戰略地位重要。自古以來居住著愛沙人、拉脫維亞人、立窩人、庫爾人等波羅的海諸部落。1237年,德意志封建主在這裡建立了持劍騎士團,又稱立窩尼亞騎士團。16世紀,立窩尼亞出現幾個主教區和若干獨立城市。1552、1556年伊凡四世先後征服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俄羅斯統一國家形成。

  立窩尼亞戰爭的過程

  1558年1月進攻立窩尼亞騎士團,同年佔領納爾瓦和傑爾普特。1559年騎士團和里加大主教接受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西格蒙特二世·奧古斯都的保護,厄塞爾主教接受丹麥國王的保護。1560年,俄軍佔領馬林堡和費林等地。1561年,騎士團瓦解,立窩尼亞本土被立陶宛佔領。庫爾蘭歸屬波蘭。瑞典乘機佔領愛沙尼亞北部及其主要港口列維爾,厄塞爾歸屬丹麥。1563年,伊凡四世親率俄軍攻佔立陶宛所屬羅斯古城波洛茨克。1564年俄軍在烏拉河畔和奧爾沙兩次戰役中相繼戰敗,總指揮A.M.庫爾布斯基叛歸立陶宛。1569年,波蘭和立陶宛合併,組成統一的波蘭-立陶宛王國,1571年,俄波兩國簽訂停戰協定。1572年西格蒙特二世病故,波蘭暫時退出戰爭,俄瑞雙方交戰,到1577年底,俄軍佔領了除列維裡和里加以外的立窩尼亞地區。1576年,斯特凡四世·巴托裡當選波蘭國王,率軍攻入俄國腹地。1579年,波軍攻克波洛茨克;1580年,又克大盧基;1581年,包圍普斯科夫。同年,瑞軍攻佔納爾瓦。

  俄軍戰敗,被迫求和。1582年,俄波兩國在查波爾·雅姆簽訂停戰協定,立窩尼亞大部分地區和波洛茨克劃歸波蘭。1583年,俄瑞兩國在普柳薩河畔簽訂停戰協定,納爾瓦和芬蘭灣全部海岸歸瑞典。歷時25年的立窩尼亞戰爭以俄國的徹底失敗而告終。

  俄國擴張受挫的立窩尼亞戰爭

  立窩尼亞***今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大部地區***位於芬蘭灣南岸,是波羅的海東岸地區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1558年~1583年,俄國為爭奪波羅的海東南岸地區和出海口,在這裡同立窩尼亞騎士團、波蘭一立陶宛、瑞典等國進行了一系列戰爭,歷史上統稱之為立窩尼亞戰爭。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它奪取出海口的目的未能達到,其擴張勢頭暫時受到了挫折。

  立窩尼亞從13世紀起處於日耳曼騎士團的統治之下,先為騎士團領地,後變為獨立國家。16世紀,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各派政治勢力據城堡自立,國內四分五裂,成為鄰國覬覦物件。1558年 1月,俄國沙皇伊凡四世藉口立窩尼亞騎士團與立陶宛結盟反對俄國,出兵4萬攻入立窩尼亞,佔領納爾瓦、多爾帕特***今塔爾圖***等要塞,挑起戰爭。立窩尼亞封建主無力抵禦,藉機與波蘭國王兼立陶宛大公西吉斯孟德二世締結條約,尋求保護。1560年,俄軍再次攻入立窩尼亞,佔領大片領土,引起鄰國介入:瑞典出兵佔領愛斯特蘭***今愛沙尼亞北部***,波蘭、立陶宛則乘機控制了立窩尼亞的其餘地區。從此,俄國入侵立窩尼亞的戰爭,發展成為俄國對瑞典、波蘭和立陶宛的戰爭。

  由於搶奪出海口的目的尚未達到,伊凡四世復於1563年初用兵,親率8 萬人從南方攻入立陶宛,採用火炮轟擊,奪佔了軍事重鎮波洛茨克。後因俄國發生內訌,俄軍前線指揮官庫爾布斯基倒戈,投向立陶宛,使戰場形勢劇變,於俄國不利。1569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合併為波蘭立陶宛王國***史稱"盧布林合併"***,加強了同俄國爭奪的力量。1576年,波蘭立陶宛國王斯特壓?巴托裡與瑞典、土耳其、克里木汗國結成反對俄國的同盟,於是,針對俄國的戰爭有了新的發展。1579年,巴托裡率軍反擊佔據立窩尼亞地盤的俄軍,不僅奪回軍事重鎮波洛茨克, 而且進入俄國境內,先後佔領涅韋爾、大盧基等地, 並於1581年進而包圍普斯科夫,在俄國境內形成一條"波蘭走廊"。同時,瑞典也在北方對俄國發動進攻,佔領納爾瓦、科列拉,並向卡累利阿進軍。到1581年末,芬蘭灣南岸的出海口幾乎全在瑞典軍隊控制之下。

  

  戰爭對俄國不利,它實在難以多面應敵,不得不退讓媾和。1582年,俄國先同波蘭簽訂停戰協定。次年,又同瑞典簽訂停戰協定,被迫放棄在立窩尼亞所佔領的全部領土。在長達25年的立窩尼亞戰爭中,俄國所以失敗,主要是因為幾面樹敵,多面作戰,而其內部又矛盾重重。它的國力也還不夠強大,以致對外擴張暫時受挫。戰爭過程中,雙方的基本作戰形式是要塞攻防,因而都廣泛應用了攻城炮和爆破器材,有的攻城戰曾持續達 5個月之久。至於野戰,主要是配合要塞爭奪才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