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歷史事件漢匈大戰

  漢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後出現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對外武功方面極其威武,其中打敗匈奴,為西方友人送去了上帝之鞭大禮包,漢匈之戰可以說是大漢軍事實力巔峰的表現。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大漢鐵軍圖片

  漢匈決戰的背景

  匈奴是自殷周至秦漢一直活躍於中國北方的一支遊牧民族,楚漢戰爭時,匈奴乘隙進入富饒的河套平原,力量空前強大。西漢初年,漢初前201年,韓王信被迫投降匈奴。次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于4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漢高祖不得不採取"和親"政策,企圖以漢室公主和大量物質財富換取和平。到文、景時期,此項政策行之70餘年,結果沒有也不可能阻止匈奴的襲擾。漢武帝時,漢朝國力強盛,武力反擊匈奴的條件已經成熟。元光六年***公元前12年***,漢軍出師,從此大規模反擊匈奴的戰爭拉開序幕。

  漢匈之戰第一場大戰

  反擊匈奴的第一回合:河南、漠南之戰。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匈奴兵犯上谷***今 河北懷來東南***、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武帝避實就虛,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佔據 的河套平原***當時又稱河南***。衛青引兵北上,突襲匈奴,收復河南地,設朔方、五原郡,移民十萬屯田戍邊,為進一步反擊匈奴奠定了基地。

  此後,匈奴右賢王欲奪回水草豐美的河套平原,屢攻朔方,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衛青率軍北出朔方,進入漠南***今內蒙古南***反擊右賢王。李息兵出右北平***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牽制單于、右賢王,策應衛青。衛青以三萬鐵騎出塞外六七百里,夜襲右賢王庭,擊破了匈奴有生力量。次年,衛青率大軍十萬再出塞北,於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重創匈奴,匈奴損失慘重,退往漠北。

  河南水草豐美,是漢匈戰略要衝,雙方對此爭奪激烈,以前一直是匈奴進犯中原的前進基地,所以收復河套平原,是漢反擊匈奴戰爭的良好開局;這次戰爭的戰略策劃比較成功:敵人強大,就要想法分割圍殲。收復河南後,漢軍隨即乘勝出擊漠南的右賢王,擴大戰果,切斷了匈奴左右部的聯絡,以便分散敵人實力。匈奴雖已統一,但其軍事聯盟實際還是很鬆散,分地而治。匈奴左部***左賢王***勢力強大,所以漢軍在東部虛晃一槍,以主力攻取其力量相對薄弱的河南,算是必實就虛了。

  漢匈之戰第二場大戰

  河西之戰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驃騎霍去病兵出隴西。焉支山***今甘肅山丹***,西入匈奴境內千餘里,殲敵萬餘。次年,霍去病兵出北地***今甘肅慶陽西 北***,越居延澤***今內蒙古居延海***,西攻至祁連山,大破匈奴,俘三萬餘人。河西匈奴部損失慘重,渾邪王率所部四萬人降漢。

  漢軍河西之戰的戰略目的是斷匈奴右臂。漢軍在取得漠南戰役勝利後,匈奴主力被迫轉入漠北,而來自東部、西部匈奴的威脅相對增加,但二者之中,西部較弱,且因漢立國關中,威脅更大,所以漢軍選擇西部作戰略進攻方向。在戰術上,充分運用了連續出擊與迂迴包抄相結合的戰法,發揮了漢軍靈活機變的優點。

  漢匈之戰第三場大戰

  漠北之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決定對匈奴採取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派兵深入漠北***今蒙古共和國境內***,尋殲匈奴主力。大衛青、驃騎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為主力,另以步兵數十萬,戰馬十萬匹配合行動。二人分東西兩路北進,決心在漠北與匈奴會戰。

  衛青兵出定襄,北進千餘里,與匈奴單于相遇。經激戰,擊破匈奴軍,殲敵近兩萬人,追至蜫顏山***今蒙古共和國境內杭愛山脈一支***。霍去病在東路出兵,深入兩千裡 ,與匈奴左賢王接戰,殲其精銳,追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共和國烏蘭巴托東***,殲敵七萬,勝利凱旋。

  漠北之戰,漢軍採取的是長途奔襲,尋殲匈奴主力的戰略。漢軍騎兵大軍團以長途奔襲和大迂迴戰法,深入敵境,利用匈奴認為漢軍不敢深入漠北的心理,出其不意,疾馳窮追,一舉蕩平之。

  漢匈之戰第四次戰爭

  西域爭奪戰

  伊稚斜死後,子烏維立,烏維死,子詹師廬立,詹師廬死,季父呴犁湖立。在這十幾年間,匈奴避居漠北休養生息。而漢朝因人力、物資損失很大,及為了征伐朝鮮、西羌及西南夷,也暫時停止對匈奴的用兵。

  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大宛,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前87年,漢武帝死,漢朝暫時停止對匈奴的攻擊。

  漢昭帝時,匈奴為緩和與漢的敵對關係,把扣留了19年的漢使蘇武釋放,以示善意,但匈奴騎兵仍然不斷在北方邊境出現。前73年匈奴轉攻西域的烏孫以索要公主***即西漢嫁給烏孫王的解優公主***,烏孫向漢求救,漢朝組織五路大軍十幾萬與烏孫聯兵進攻匈奴。前71年再次聯兵20幾萬合擊匈奴,大獲全勝,直搗右谷蠡王庭。

  同年冬,匈奴出動數萬騎兵擊烏孫以報怨,適逢天降大雨雪,生還者不足十分之一。是時丁零北攻,烏桓入東,烏孫擊西,匈奴元氣大傷,被迫向西遷徙以依靠西域,西域再次成為雙方以爭奪重點。雙方反覆激烈爭奪車師之際,前60年,匈奴內部因掌管西域事務的日逐王先賢撣與新任單于屠耆堂爭奪權位發生衝突。日逐王降漢,匈奴被迫放棄了西域。漢完全控制了西域,匈奴實力大減,己無力擾漢。

  漢匈之戰第五次戰爭

  漢伐北匈奴及爭奪西域

  留居漠北的北匈奴,連年遭受嚴重天災,又受到南匈奴、烏桓、鮮卑的攻擊,退居漠北後社會經濟極度萎縮,力量大大削弱,多次遣使向東漢請求和親。其一怕東漢北伐,其二想挑

  撥破壞東漢與南匈奴的關係;其三想在西域抬高自己聲望,其四想通過和親與東漢互市交換所需物資。東漢政府沒有答應和親,僅同意雙方人民互市。北匈奴從65年至72年不斷入侵東漢漁陽至河西走廊北部邊塞,隨著東漢的政治穩定和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國力增強,在南匈奴的支援下,開始了征伐北匈奴的戰爭

  73年二月東漢派竇固等四路大軍出擊,佔據伊吾盧城***今新疆哈密***。同年,派班超通西域南路鄯善國,75年至76年漢匈之間對西域展開了一場爭奪戰,竇固、耿恭擊敗呼衍王和左鹿蠡王,佔車師、爭奪金滿城,因漢明帝死,中原大旱,人民負擔太重,暫時罷兵。83年至85年北匈奴人先後有七十三批南下附漢,加上南匈奴攻擊,北匈奴力量大大削弱。87年鮮卑從東部猛攻北匈奴,殺死優留單于。

  優留單于死後,北匈奴大亂,漠北又發生蝗災,人民饑饉,內部衝突不斷,北匈奴內部危機連連。東漢乘此時機,於***到91年與南匈奴聯合夾擊北匈奴。

  ******東漢永元元年***夏六月開始,竇憲、耿秉率軍與南匈奴軍隊在涿邪山會合***今蒙古國滿達勒戈壁附近***,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今蒙古國額布根山***,北單于大敗逃走,漢軍追擊,俘殺一萬三千餘人,北匈奴先後有二十餘萬人歸附。竇憲、耿秉登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紀功而還。明年再出擊北匈奴,北單于受傷逃走。91年東漢軍又出擊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匈奴軍,北單于迫使其西遷,率殘部西逃烏孫與康居。

  94年,南匈奴單于師子立。新降的北匈奴部眾對單于師子不服,在同年,十五部二十幾萬人皆叛變,脅迫前單于屯屠何之子奧鞬日逐王逢侯為單于,匈奴再次分裂,東漢派遣大軍以及烏桓、鮮卑兵共四萬人大敗逢侯,逢侯遂率眾出塞,漢軍追趕不及。107年,逢侯趁東漢放棄西域之際,控制西域,脅迫諸國共同搔擾東漢邊疆十幾年。118年,逢侯被鮮卑擊敗,率領百餘人投靠東漢。

  漢匈之戰結果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于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于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係從此走向和解。東漢初年,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

  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於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73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並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漢和帝時,又發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竇憲、耿秉率領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于,北單于只得向西逃竄。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漢朝:您的快遞,上帝之鞭以到,請查收。西方外國友人:媽***!!這快遞我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