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嫂魚羹有什麼民間典故

  宋嫂魚羹是一道杭州名菜,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這道菜有什麼典故呢?下面請欣賞小編給大家準備的宋嫂魚羹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宋嫂魚羹的民間典故

  南宋時期流傳下來的佳餚,湯鮮味美,柔滑的滋味可比蟹肉羹湯,更因為受到宋高宗的讚賞,而揚名於杭州城。

  據說菜名中的宋嫂是真有其人,她原是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的一位民間女廚師,以擅長製作魚羹而聞名汴京,因為嫁給宋家排行老五的先生,而被大家暱稱為宋五嫂。

  北宋改朝換代至南宋時,朝廷遷都臨安***今杭州***,宋五嫂一家也跟著南遷,並在西湖蘇堤下繼續賣魚羹,以維持生計;一日,宋高宗乘船遊西湖,船泊蘇堤下,身旁服侍的老太監聽見有人以汴京口音叫賣,多瞧了幾眼,就認出這人竟是當年在故鄉賣魚羹的宋五嫂。

  宋高宗一聽,油然升起他鄉遇故知的情懷,於是召宋五嫂上船晉見,並且命她端上拿手的魚羹來獻;高宗一面享用魚羹、一面與宋五嫂聊起家鄉事,兩人相談甚歡,所有的前塵舊事都湧上心頭,讓這碗美味的魚羹更添了一份家鄉情!高宗於是對魚羹讚譽有佳,特別賞賜文銀百兩給宋五嫂,這事一傳開,“宋嫂魚羹”就此揚名全杭州城。

  這段傳說在俞平伯寫的《雙調望江南》中提到:“西湖憶,三憶酒邊鷗。樓上酒招堤上柳,柳絲風約水明樓,風緊柳花稠。魚羹美,佳話昔年留。潑醋烹鮮全帶水,乳新翠不須油,芳指動纖柔。”其中的魚羹佳話,指的就是宋高宗與宋五嫂這一段故事。

  宋嫂魚羹的另一典故

  據傳,北宋汴梁人宋五嫂,隨宋室南遷來臨安***今杭州***,和小叔一起在西湖以捕魚為生。一天,小叔得了重感冒,宋嫂用魚及椒、姜、酒、醋等佐料燒了一碗魚羹,小叔喝了這鮮美可口的魚羹不久病癒了。有一次,宋高宗趙構品嚐了她做的魚羹,大加讚賞。從此,這道菜就稱“宋嫂魚羹”,她開的店生意更加興隆。

  宋嫂魚羹烹調時,先將作主料的鱖魚蒸熟剔去皮骨,加上火腿絲、香菇竹筍末及雞湯等佐料烹製而成。成菜色澤悅目,鮮嫩潤滑,味似蟹羹,故又稱“賽蟹羹”。

  宋嫂魚羹的做法

  1.將魚去鱗去鰓,剖腹去內臟,洗淨,斬去頭尾,用平刀從頭至尾沿脊背骨片成兩片,放入盆中,魚皮朝下,加蔥段10克,紹酒15克,鹽1克,上籠用旺火蒸6分鐘左右至熟,取出去掉蔥,姜,潷去滷汁待用。用竹筷撥碎魚肉,除去皮骨,再將滷汁倒回魚肉中。

  2.將火腿,筍,香菇均切成5釐米長的絲。蛋黃打散。

  3.炒鍋上旺火,下熟豬油15克燒熱,下蔥段15克,煸至有香味,加入雞湯專利法煮沸,烹入紹酒10克,撈出蔥段不用,放入筍和香菇,再煮沸後,將魚肉連同原汁入鍋,加醬油,鹽1.5克,味精煮沸,用溼澱粉調稀勾薄芡,然後將蛋黃液倒入鍋內攪勻,待湯再沸時加醋,澆上六成熱豬油35克,起鍋碾盛入湯盆中,撒上火腿絲,薑末即成。

  宋嫂魚羹的製作方法

  原料:鱖魚***或鱸魚***1條***重約500~600百克***,熟火腿、熟竹筍肉、水髮香菇、蔥段、紹酒、醬油、醋各25克,雞蛋黃2個,薑片10克,薑末1克,精鹽2.5克,味精3克,雞湯250克,熟豬油50克,溼澱粉30克等。

  做法:將火腿、筍、香菇均切成絲,將蛋黃打成蛋黃液備用。製作時要將打理好的魚斬去頭尾,沿脊背骨片成兩爿,放進盆裡,魚皮朝下;再加進少許蔥段、薑片、紹酒、和鹽,上籠用旺火蒸6分鐘左右至熟,將魚取出,去掉蔥、姜,潷去滷汁;再用竹筷撥碎魚肉,除去皮骨,將滷汁倒回魚肉中。然後再用豬油、蔥段熗鍋,加入雞湯煮沸,滴入紹酒10克,放入筍和香菇煮沸後,將魚肉連同原汁入鍋,加入適量的醬油和鹽、味精。再次煮沸後,用澱粉調稀勾薄芡,然後將蛋黃液倒入鍋內攪勻,待湯再沸時加醋,澆上六成熱的豬油35克,起鍋時撒上火腿絲、薑末即成。
 

  宋嫂魚羹典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