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花鳥畫圖片

  中國花鳥畫的藝術生命把花鳥形象與人的生命融為一體,並使它昇華而永恆。 當代中國花鳥畫是一個多元互補的有機動態結構系統。新的繪畫觀念不斷產生,新的畫風和畫派不斷出現,推動了當代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形成了一個多元互補的格局。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一起來看看吧!

  

  
【:1】

  
【:2】

  
【:3】

  
【:4】

  
【:5】

  以上的之後,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關於花鳥畫的知識吧!

  花鳥畫的歷史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工筆花鳥就是其中的一枝奇葩。它興起於魏晉,成熟於五代北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與人物畫、山水畫並存而發展,並以自己特有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反映著大自然的花蟲草木及人的精神情感。 要了解工筆花鳥畫,首先應該瞭解它的發展歷史工筆花鳥畫的起源,應該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在五千年前,人們就在日常使用的陶器上描繪游魚、飛鳥、走獸等動物圖案,這可以說是花鳥畫的最早雛形。這些花鳥紋樣多是幾何圖案,主要是用於裝飾。

  魏晉以後,花鳥畫逐漸淡化以前的工藝裝飾作用,加強了人們喜聞樂見的審美效能。六朝諸大家中,顧愷之、陸探微、顧景秀等都曾以花鳥作為繪畫題材。

  隋唐時期,國家統一,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促進了花鳥畫的發展,花鳥畫由最初的工藝裝飾發展成獨立的畫種。特別是唐代,經濟文化高度發達,對外交流頻繁,文人思想活躍,使這一時期的繪畫呈現出絢麗輝煌的面貌。對於工筆重彩畫的技法,尤其是用色和暈染的技法也空前發展,日臻成熟。據《歷代名畫記》記載,唐代知名的花鳥畫家就有十餘人,如“畫鶴”的薛稷、“畫蜂蝶、蟬蠅”的李逖和“善畫竹石、飛禽走獸”的刁光胤等。他們注重實際觀察,對物寫生,能夠真實地再現自然,他們筆下的形象,生動活潑,惟妙惟肖。杜甫曾在《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詩》中贊薛稷:“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可見薛稷畫鶴之精妙。另外還有中晚唐時期著名花鳥畫家邊鸞,據說他能“窮弱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妍”,他被美術史家稱為花鳥畫之祖,對五代花鳥有很大的影響。湯垢在《畫鑑》中評論“唐人花鳥,邊鸞最為馳譽。大低精於設色,濃豔如生”。邊鸞的畫,先以墨色勾輪廓,再以色暈染,最後有重色勒,這種畫法就是我們所說的工筆重彩的畫法.正因為唐代大批的花鳥畫家奠定了花鳥畫的規模,顯示了無窮的生命力,使工筆花鳥畫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繪畫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