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簡介

  八國聯軍戰爭持續時間雖然不長,但其影響深遠。《辛丑條約》的簽訂,標誌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分析

  中文名稱: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參戰部隊:八國聯軍、清軍、義和團

  戰爭結果:清軍戰敗,簽訂《辛丑條約》

  時  間:1900年5月28日~1901年9月7日

  地  點:中國北部

  人  物:載漪 榮祿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詳情

  聯軍侵略

  1900年5月28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大日本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徵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進攻中國的戰爭爆發。

  6月10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各國駐天津領事及海軍將領召開會議後,決定組成聯軍,由英國海軍西摩爾於次日乘火車前往北京。1900年6月11日,英國海軍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多人強佔火車由天津駛往北京。帝國主義的徵華戰爭,激起義和團堅決抵抗。6月12日,義和團與清軍董福祥、聶士成部聯合作戰,切斷侵略軍與天津的聯絡。6月14日至18日聯軍被義和團群眾包圍在廊坊、落岱、楊村一帶,義和團打死打傷敵軍300餘名,西摩爾潰不成軍,被迫沿北運河退回天津,義和團粉碎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

  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臺,遭到守軍堅決抵抗,清軍共擊傷擊沉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餘名。正當戰事激烈時,守將羅榮光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臺失守。21日,清政府向各國“宣戰”。

  大沽口失陷後,俄、英、德、美援軍數千人,闖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對天津城及其外圍發動猛攻,義和團奮起投入天津保衛戰。7月14日,聯軍付出傷亡900餘人***一說882人***的代價,併發射毒氣炮後,攻陷天津。

  8月中旬,聯軍2萬餘人由天津進犯北京。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聯軍入城後,解除了義和團對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圍攻,義和團被迫退出北京,轉往外地堅持抗擊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釋出徹底剷除義和團的命令。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派兵四處攻城略地,擴大征伐。9月,俄軍在攻佔秦皇島、山海關同時,集中龐大兵力,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佔領。10月中旬,德軍統帥瓦德西率兵3萬來華,攻佔保定、張家口等地。但法、德聯軍在侵犯井陘、娘子關一帶時,受到清軍劉光才部的頑強阻擊,付出重大傷亡後敗退。

  簽訂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燬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牆斷壁。1901年9月7日,外務部事務和碩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和文華殿大學士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帝國主義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八國聯軍暴行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德軍、俄軍、法軍有濫殺、***、搶劫、燒燬等非人道暴行。

  在北京,以樊國樑為首的教士們發出“佈告”容許天主教徒在8月教堂解圍後八天之內搶奪生活必需品,規定搶奪不滿50銀兩的,不用上繳;超過50銀兩的,應負責償還,或交教堂處理。法國媒體曾刊登回國士兵的陳述:“從北堂我們開向皇宮,修士們跟著我們去……他們慫恿我們屠殺、搶劫……我們行搶都是替教士乾的。我們奉命在城中為所欲為三天,愛殺就殺,愛拿就拿,實際搶了八天。教士們做我們的嚮導。我們進一家就隨便拿東西,我們把店掌櫃抓了當僕役,教士們把搶來的東西,讓他們揹著運到北堂去了……”。

  根據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撰文的揭露,僅在河北任丘縣一處,美國基督傳教士梅子明以“用人頭抵人頭”為口號就殺害了中國無辜農民680人。

  但實際上義和團也殺了無數的外國人以及他們認為的“二毛子”,導致聯軍“拳民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