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的生平簡介
唐武宗本名李瀍,後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李炎在位七年,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對外擊敗回鶻,加強了中央集權,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唐武宗即位
文宗即位以後,一度想立長兄敬宗皇帝的兒子晉王普為嗣,不幸的是晉王普於太和二年***828***六月5歲時夭折,文宗追賜他皇太子的名號。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兒子魯王永為太子,第二年八月舉行了冊禮 文宗的楊妃不滿意太子永,一直謀求廢掉他,因為朝廷上阻力重重沒有成功,但太子永在開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劃上了句號。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傷感,認為自己枉為天子卻不能保全兒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賜兒子為“莊恪太子”外,還把火氣發到太子身邊的宮人身上,從此文宗也抑鬱成疾。
開成四年十月,文宗沒有同意楊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議,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成美為太子,還沒有來得及行冊禮,文宗就一病不起了。
開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監國。但是神策軍左右護軍仇士良、魚弘志為貪擁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難當重任為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珏據理力爭,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軍的仇士良、魚弘志,他們假傳聖旨,將文宗的五弟潁王瀍立為皇太弟,從十六宅迎入宮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陳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駕崩之後,潁王柩前即位,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後,將已過世的生母韋氏追冊為皇太后。
唐武宗的性格特點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這年,已是27歲。多年來他迷通道教,周圍經常有一批道士相往來,比起純粹生長在深宮中的王子來說,他多了一些觀察社會的機會。與文宗不喜歡聲色歌舞不同,武宗經常騎馬遊樂,還常常帶著他寵愛的那位邯鄲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飲酒作樂,與樂人諧戲,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 但又和敬宗無節制地遊樂不同,武宗並沒有沉湎其中,聲色自娛過程中他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沒有因此耽誤了國家大事。
知人善任
他讀書雖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書生意氣和迂腐,能夠面對現實,很多時候他敢於向宰相當面認錯,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們君臣在會昌年間內憂外患交織的時刻,能夠沉著應付,度過難關。
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脅迫下,大開殺戒。文宗的妃子楊氏、陳王成美、安王溶等潛在的政治對手均被賜死。在開成五年***840***八月為文宗舉行的安葬典禮上,仇士良又把樞密使劉弘逸等殺死,以解除對其權勢所造成的威脅。
宰相李珏、楊嗣覆被罷相貶往外地,武宗本來已經下令將二人處死,但在李德裕的強烈請求下,赦免了他們的性命。仇士良等人因有擁立之功,在朝廷上很是跋扈,他們見皇帝十分信任李德裕,便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卻被武宗巧妙地化解了.。
武宗之世,重用宰相平定了河東地區澤潞鎮節度使劉稹的叛亂,成為這一時期常常為人稱頌的政績。
從憲宗元和時期延續下來的朝廷官員的朋黨之爭,仍然十分激烈。穆、敬、文、武諸朝,逐步形成了所謂的“牛李黨爭”。牛黨一派以牛僧孺為首,主要成員有李宗閔、楊嗣復、李珏等;李黨一派以李德裕為首,主要成員有鄭覃等。牛李兩黨在出身上,前者重進士,後者重門第。在朝廷議政之際,兩黨成員往往互相攻擊,意氣用事,是非蜂起。他們之間似乎也沒有原則性的政見分歧,無疑進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治的危機。
李德裕主張對藩鎮武力討伐,派兵戍守邊境,支援武宗的治國理政,給當時的朝廷帶來了一些新內容。
他還能夠在武宗面前替牛黨的楊嗣復、李珏求情,說明了李德裕的個人政治魅力。所以,李德裕在宣宗時期被罷貶到崖州***今海南瓊山***時,有“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回首望崖州”的說法。這一場歷時達40年之久的黨派之爭,最終以李德裕的貶死而告終結。
唐武宗年間的會昌法難
武宗死前一年的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發動了“廢佛”事件,歷史上稱為“會昌法難”,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合稱“三武之厄”,這就是“三武一宗”的第三“武”了。
安史之亂以後,徭役日重,人民多借寺院為逃避之所,寺院又乘均田制度的破壞武宗身在藩邸之時就喜好道術,即位後更是崇尚道術,拜道士趙歸真為師,對他們的長生不老之術和仙丹妙藥十分迷信。武宗滅佛,主要是因為道士趙歸真等得到信任,宣揚佛道不能並存。武宗也認為佛僧的存在影響了他修煉成仙,從會昌二年***842***起,到會昌五年徹底廢佛達高潮。
從會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違反佛教戒律的僧侶必須還俗,並沒收其財產。很多寺院被拆毀,大量的僧侶被強迫還俗。
會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許供養佛牙”,到會昌五年***845***,又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滅佛。日本圓仁和尚在他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詳細記錄了這次“法難”的情況。
朝廷下詔京都及東都,只准留佛寺二所,每寺留僧三十人,各道只留一寺,餘皆毀去。 根據武宗的旨意,這年秋七月裁併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廢毀;下州寺院全部拆廢。長安和洛陽開始允許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後來又規定各留兩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師左街留慈恩寺和薦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莊嚴寺。天下各地鎏金伎樂紋八稜銀盃。
拆廢寺院和銅像、鐘磬,所得金、銀、銅一律交付鹽鐵使鑄錢,鐵則交付本州鑄為農器,還俗僧侶各自放歸本籍充作國家的納稅戶。如是外國人,送還本處收管。
武宗這次大規模的滅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廟4600餘所,拆招提、蘭若4萬餘所,僧尼26萬餘人還俗成為國家的兩稅戶,沒收寺院所擁有的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沒***婢為兩稅戶15萬人,另外還強制大秦穆護、祆3000餘人還俗。武宗滅佛沉重打擊了寺院經濟,增加了政府的納稅人口,擴大了國家的經濟來源。 在“廢佛”的過程中,對其它外來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採取了相應的廢除手段。凡國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併撤毀;斥逐回紇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無從棲身,統統自盡;景僧,祅僧二千餘人,並放還俗。
唐武宗年間的平定劉稹叛亂
會昌元年***841***九月,盧龍軍亂,陳行泰殺節度使史元忠,自主留後,遣監軍傔以軍中大將名義上表朝廷求節鉞。後雄武軍使張仲武請發兵進擊張絳,武宗恩准,遂以張仲武知盧龍留後。李德裕採取了正確的策略,很快地平定了盧龍軍亂。
在平定了盧龍軍亂不久,又發生了昭義鎮對抗朝廷的事件。會昌三年***843***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死,其侄劉稹欲仿效河朔三鎮慣例,要求襲任節度使職務。李德裕則力排眾議,堅決主張討伐。李德裕還向武宗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武宗聽了,決定對昭義鎮用兵。
李德裕奉命起草詔書,諭令成德節度使王元逵、魏博節度使何弘敬要為朝廷立功,為後代造福,二鎮表示奉詔。接著便命王元逵為澤潞北面招討使,何弘敬為南面招討使,與河陽節度使王茂元、河東節度使劉沔、河中節度使陳夷行合力討伐,並決定於七月中旬,各道兵馬一齊進發。
李德裕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他隨時注意前線作戰的進展情況,善於抓住薄弱環節,及時正確地處理一些軍務。李德裕聽取了鎮州奏事官高迪的意見,曾有效地對付了叛軍的“偷兵術”,並令鎮、魏兵“進營據其要害”;他還聽取了劉稹心腹、降將高文端的合圍澤州、斷絕固鎮寨水道和招降鄜州守將王釗的建議,都取得了成功。
李德裕排除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加快了討叛戰爭的進度。八月,邢、洺、磁三州先後投降。劉稹的部將郭誼、王協見勢不妙,遂謀殺了劉稹,投降唐軍以贖罪。
唐武宗的軼事典故
如何即位
唐武宗生於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最初的名字叫李瀍。二十七歲之前,他一直兢兢業業做王爺,任憑皇位在父親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幾個手裡轉來轉去,而他只是盡情地四處觀光旅遊和關注醫學的某個特殊領域——煉丹,過著極為小資的生活。因為這個原因,無論是皇帝,還是皇帝的主子——太監,都沒有過分地關注他。在那個誰有才誰倒黴***專指皇帝宗室***的時代,這可是走了狗屎運的大好事。在一次去邯鄲自助遊的過程中,他偶然結識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僅豔驚四座,而且歌舞俱佳,讓李瀍喜歡得不得了。唐朝是個婚姻世俗觀念相對開放的朝代,娶個歌妓下人做王妃沒什麼丟人的。李瀍當即決定為她贖身,然後帶回自己的王府裡金屋藏嬌。二人婚後感情一直很好,即使李瀍後來成了唐武宗。
就在他們安享王府生活的時候,大唐帝國的時局卻因為立嗣一事而一波三折。當時在位的唐文宗是一位勤勞的皇帝,面對太監干政曾想借助大臣的力量加以剷除,但在甘露之變中遭遇了徹底失敗。此後,大宦官仇士良、魚弘志等人完全掌握了唐朝中央大權,在唐文宗面前比親爹還牛氣。唐文宗要權力沒權力,要自由沒自由,皇帝當得比太監還難受。就拿冊立太子這種關乎帝國未來的事來說,唐文宗都難有所作為。最初,唐文宗想立哥哥敬宗之子晉王李普為嗣,可惜這孩子命薄,於公元828年***太和二年***六月五歲夭折。無奈之下,唐文宗轉而立自己的兒子魯王李永做了太子。這時正受寵的楊妃卻不滿意李永,總是找各種機會想廢掉他。大概是她的害人之心太過虔誠了,沒等她真的動手,李永就已經突然死去,連病因都找不出來***仇士良等人絕對脫不了干係***。楊妃這下高興了,極力向老公推薦安王李溶。唐文宗這時也在猶豫,宰相李珏這時站出來力勸立唐敬宗第六子、陳王李成美為太子。經過一番較量,宰相最終戰勝了皇妃,李成美順利成為皇儲。
經過前太子李永暴亡的事件後,唐文宗的精神受到嚴重打擊,既然不能把氣撒到太監身上,就只能找幾個宮女當替罪羊。所謂氣上加氣,身體吃不消了。他原本計劃為李成美舉行隆重的行冊大禮,沒等那天到來,他就一病不起了。彌留之際,唐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監國。但是另外兩個大宦官仇士良、魚弘志卻另有小算盤,如果陳王登基,那麼有擁立之功的就是劉弘逸與李珏,他們二人日後就要坐冷板凳。所以二人置文宗的聖旨於不顧,公開提出以太子年幼多病為由,提出更換皇太子。文宗想爭卻只剩一口氣,宰相李珏反對了半天,手裡沒有兵權,也只能是動動嘴皮子。兵貴神速,仇士良立即偽造了文宗的詔令,冊立安王李溶為皇太弟,派神策軍赴十六王宅迎請安王即位。
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據《唐闕史》記載,當時安王李溶和穎王李瀍都極受哥哥文宗喜歡,而且都住在王爺區——十六王宅。仇士良派出去的神策軍是一幫沒文化的粗人,沒有弄明白他的意思。他們一大群人匆匆忙忙來到十六王宅時,卻連要迎接哪位親王都沒弄清楚,站在門口傻了眼。宮中的仇士良反應還算快,馬上派一個信得過的手下追了上去。然而這人是個腦子裡明白嘴上講不明白的大笨蛋,到了王府門口張嘴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意思是安王年長於穎王,應該迎接安王李溶。神策軍聽到後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該接誰。府裡面的安王和穎王都聽到了外邊的喧譁,但是他們在沒有最終確定之前都不敢貿然行動。
兩個大男人發怵的千鈞一髮之際,穎王在邯鄲帶回的王美眉突然發飆。她極其鎮定地走出王府,來到滿腦子漿糊的神策軍官兵面前,用自己美麗的歌喉開始了唐朝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忽悠:“爾等聽著,所謂‘大的’就是穎王殿下李瀍。你們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給我看清楚了,穎王殿下身材魁偉,連當今皇帝都稱他為‘大王’。”看到這幫粗人們有點上鉤,王美眉忽悠得更起勁了:“穎王與你們的上司仇公公是生死之交,一起喝過酒。擁立新君可是頭等大事,你們可要小心了,出了岔子可是要滿門抄斬的!”眾人一聽,大眼瞪小眼,小眼瞪眯縫眼,不知道眼前這個女人說的是真是假。王美眉毫不含糊,立即轉身回府把隱藏在屏風後邊的李瀍推到眾人面前。果然,李瀍高大魁梧,所言不虛。神策軍們被徹底忽悠住了,立馬擁李瀍上馬,護送至少陽院。看到李瀍,仇士良恨不能拿頭撞牆。罵了一通後,也只好將錯就錯,冊立穎王為皇太弟。幾天後,唐文宗在眾人的期待中,終於駕崩,李瀍即位,是為唐武宗。
會昌法難
在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三武一宗”的滅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榮。唐武宗滅佛就是指唐武宗在會昌年間的毀佛活動。唐武宗滅佛是佛教與封建國家發生經濟上的矛盾衝突、佛教與道教爭奪宗教上的地位的鬥爭的結果。
唐代後期,由於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經濟過分擴張,損害了國庫收入,與普通地主也存在著矛盾。唐武宗崇通道教,深惡佛教,會昌年間又因討伐澤潞,財政急需,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援下,於公元845年 ***會昌五年***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侶人數。五月,又命令長安、洛陽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天下諸郡各留一寺,寺分三等,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八月,令天下諸寺限期拆毀;括天下寺四千六百餘所,蘭若***私立的僧居***四萬所。拆下來的寺院材料用來修繕政府廨驛,金銀佛像上交國庫,鐵像用來鑄造農器,銅像及鍾、磬用來鑄錢。沒收寺產良田數千萬頃***此數過大,疑“頃”為“畝”之訛***,奴婢十五萬人。僧尼迫令還俗者共二十六萬零五百人,釋放供寺院役使的良人五十萬以上。政府從廢佛運動中得到大量財物、土地和納稅戶。 在滅佛同時,大秦景教穆護、祆教僧皆令還俗,寺亦撤毀。但當時地方藩鎮割據,唐中央命令因而不能完全貫徹,如河北三鎮就沒有執行;有的地方執行命令不力。這是一次寺院地主和世俗地主矛盾的總爆發,佛教遭到的打擊是嚴重的,佛教徒稱之為“會昌法難”。第二年武宗死,宣宗即位,又下令復興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