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為什麼沒當成皇帝

  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是李泰,可是?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李泰,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太子李承乾、唐高宗李治的同胞兄弟。為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次子,因“文德皇后所生”,且“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

  他一出生的被自己的祖父唐高祖李淵冊封為宜都王,次年***621年***三月,李泰進封衛王,又被授予上柱國。作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後的爵位原本最高不過是從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淵卻將其封為了正一品的衛王***而不是從一品的嗣衛王***以繼李元霸之後,這對李世民父子來說是莫大的恩寵。

  貞觀二年***628年***,年僅九歲的李泰改封越王。魏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兒子,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李泰,擅文能武加之胖圓憨厚深得太宗的寵愛,由於李泰寵祿過盛,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因父親唐太宗種種溺愛,因此也助長了其奪嫡的野心。他的內心世界豐富又細膩,美好又邪惡,既是可愛可喜之皇子,又是可恨可悲之兄弟。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涉嫌謀嫡,唐太宗為了達到讓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共存,只好採取隔離政策,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進封濮王。高宗即位後,優惠有加,永徽三年死於鄖鄉,高宗追贈其為太尉、雍州牧,諡曰恭。

  而縱觀李泰的一生,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雖然地位略亞於哥哥李承乾,不過受到的寵溺卻是不輸年幼的弟弟李治。更重要的是,李泰本人堪稱是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因為他不僅對文學十分精通,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好書法,對書畫鑑賞也相當在行。

  李泰主編的《括地誌》旁徵博引,儲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對後世影響甚深,創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李泰逝世後還留下了二十卷文集,只不過可惜的是,這些文集至今已經失傳了。

  李泰簡介: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鑑賞家。唐太宗允許李泰在府邸設定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貞觀十二年***638年***,李泰開始主編名著《括地誌》,於貞觀十五年完成。

  由於李泰寵祿過盛,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因父親唐太宗種種溺愛,讓李泰漸漸對皇位有了想法。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涉嫌謀嫡,唐太宗為了達到目的讓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共存,只好採取隔離政策,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進封濮王。高宗即位後,優惠有加,永徽三年死於鄖鄉,高宗追贈其為太尉、雍州牧,諡曰恭。

  李泰家族墓群位於鄖縣城關鎮東1公里處的菜園村一組,古名"馬檀山",墓地面積近30萬平方米。當地群眾俗稱此地為大李王墳、小李王墳。因丹江口庫區水位升高而被淹沒,1958年,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考古隊調查時,首次發現此墓群。1973年,鄖縣李泰家族墓群已發掘4座唐墓,由墓誌銘文確定,墓主分別為第一代濮王李泰及其妻閻婉、長子嗣濮王李欣、次子李徽。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京畿長安之外的唐皇室家族墓地。根據考古發,該家族墓地至少沿用了200餘年。

  20世紀70年代僅對李泰等墓進行了清理髮掘。而李泰家族墓地是南水北調鄖縣淹沒區的重點考古專案。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根據湖北省文物局的統一安排,2006年11月-2007年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墓群進行了第一次挖掘。2007年5月-2008年1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墓群進行了第二次搶救性考古勘探和挖掘。田桂萍等考古人員通過最新勘探,他們首次發現了李泰墓的東、南圍牆。東圍牆長約120米,南圍牆長約55米,圍牆寬約1.1-2.4米,考古人員沒有對這些圍牆進行全面發掘。受條件限制,該墓地有無西、北圍牆,因未進行勘探尚不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