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怎麼死的

  岳飛是哪個朝代的人有些讀者分不清楚,因為宋分南宋北宋,岳飛是南宋抗金名將,有人說他不是民族英雄,這點也不為過。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風光旖旎之外,不乏英豪之氣,何也?因為有岳墳。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端坐的岳飛塑像,跪著的秦檜夫婦,正義和邪惡在這裡受到了最嚴正的審判。正史也好,民間傳說也好,都說岳飛是死於秦檜的陷害。秦檜嫉妒岳飛屢建大功,於是慫恿皇帝趙構連下12道金牌召岳飛回軍。

  然後誣陷岳飛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監獄裡。當時另一個元帥韓世忠曾經去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據說秦檜回答說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莫須有,也就是也許有,可能有的意思,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什麼證據。韓世忠聽了以後當然不服,說‘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的確,僅憑這三個字就將一員大將,包括他的養子岳雲、部將張憲一併殺害,不免讓人起疑。於是,關於岳飛的死因就眾說紛紜起來。

  最荒誕的是前世冤仇說。清代康熙、雍正年間,錢彩、金豐在各種“嶽傳”的基礎上加工增訂成八十回的小說《說岳全傳》,說岳飛前世為佛頂大鵬,秦檜為虯龍,秦檜妻王氏為女土蝠,万俟卨為團魚精。因大鵬啄死了女土蝠和團魚精,啄瞎了虯龍左眼,遂結下前世冤仇。

  大鵬轉世投胎岳家,亂龍要報一啄之仇,發黃河大水淹沒河南湯陰縣岳家莊,幸得陳摶老祖相救,岳飛和母親在花缸內沒有淹死。虯龍發水違反天條被斬,轉世為秦檜。秦檜被金兀朮收買,成為內奸,殺岳飛父子於***亭內。

  最石破天驚的是岳飛身世說。

  有人提出,岳飛不是別人,而是宋徽宗的兒子、宋高宗的哥哥!說岳飛的母親姚氏是宋徽宗時的宮女,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懷上了皇帝的孩子。宋徽宗***之後給姚氏留下了一塊寫著“精忠報國”的玉佩。正好那年年底要放一批宮女出宮。為了躲避妃子的迫害,姚氏用自己幾乎全部的積蓄,買通了太監,混在那些宮女裡面,出了皇城。姚氏把岳飛帶大,給他取名叫“飛”。

  “飛”者,“非”也,就是說他本來不姓岳。岳飛背上那“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是姚氏把那塊玉佩燒紅了烙下的,為的是以後能讓皇帝認出他的兒子來。岳飛既然是龍種,那麼就有與趙構爭奪帝位的可能性,趙構知道真相後自然非殺了他不可。

  最接近事實的是趙構主謀說。

  問題還是從“莫須有”三字起。秦檜要置岳飛於死地,為什麼不編造點理由出來呢?秦檜狀元出身,滿肚子學問,替岳飛弄幾條罪在不赦的理由想來不是難事,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為什麼偏偏要說出個“莫須有”的千古笑話來?“莫須有”三個字連韓世忠這樣的武夫都騙不過去,怎麼能取信於天下?由此可以推想,殺岳飛恐怕不是秦檜的主意,他說“莫須有”,就是“我也不清楚”,言下之意就是“不是我要殺他”。

  那麼,不是秦檜,又是誰要殺岳飛呢?很顯然,非宋高宗趙構莫屬。從事理上來說也是如此:秦檜再怎麼樣,畢竟是大宋朝的臣子,哪有想殺誰就殺誰的道理?何況他要殺的人非同小可,沒有皇帝的授意如何行得通?

  趙構要殺岳飛,原因有三:

  一是岳飛提出的口號讓趙構不快。岳飛的口號非常響亮,叫“直搗黃龍,迎回二聖”。黃龍府是金軍首府所在,岳飛要一直打到黃龍府,把那被俘的徽欽二宗迎接回來。這對百姓來說,當然是揚眉吐氣的事,但對宋高宗趙構,卻很有點兒尷尬了。這“二聖”,一個是他老爸,一個是他老哥,無論哪個回來,這皇帝之位都沒有他的份了,更何況兩個一起回來?

  有人說,這不對啊,殺岳飛的時候是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宋徽宗趙佶都死了好幾年了***趙佶死於1135年***。可是,宋欽宗還在,儘管趙桓一再託人給趙構捎信,說只要把我弄回去,絕不和你爭天下,可這不正提醒趙構,趙桓是可以和他爭天下的嗎?歷朝歷代,為了爭穿那一身龍袍,父子、兄弟兵戎相見的觸目皆是,你叫趙構怎麼能讓岳飛迎虎歸山?

  二是岳飛請立太子讓高宗不滿。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聽說金人想在汴京立欽宗之子,就上疏高宗請立太子以***人心。這就觸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諱。皇權繼承問題在歷朝歷代都是絕對核心的敏感問題,導致皇家骨肉相殘的比比皆是,為此形成臣僚或飛黃騰達或家破人亡的故事也史不絕書。

  人們歷來特別容易把這個問題和那些手握重權、重兵的文臣武將的政治野心聯絡起來。岳飛卻在後來的一封密奏中,又一次談到這個問題。事實上,這件事確實是岳飛的心病。當時,金人扣住宋徽宗、宋欽宗不放,有著重要的政治原因。趙構稱帝后,金人就曾考慮將宋徽宗放回去,以削弱趙構的影響。

  後來一直存在著一種可能,就是金人以武力扶植宋欽宗嫡系的傀儡皇帝,這位傀儡皇帝具有趙宋帝國先天的正統地位,將使南宋政權相當難堪、被動。當時,部分地為了對抗這種可能,趙構從太祖趙匡胤一系挑了兩位皇室子孫,過繼到自己名下***趙構的兒子因為宮女踢翻銅鼎受驚而死,他自己又因為在戰爭中受到驚嚇而喪失了生殖能力***,但沒確定究竟由哪位繼承皇位。岳飛的提議,從抗金的現實出發是好意,但這種好意是否能被皇帝接受,卻大成疑問。

  第三就是趙構一心議和,金兀朮又有“必殺岳飛而後可和”的話,這樣就迫使趙構下了殺害岳飛的決心。

  在中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迫害忠良的事,那罪大都記在一兩個奸臣頭上。其實奸臣固然可惡,可沒有皇帝默許和慫恿,哪個奸臣能成氣候?所以來揭祕吧認為,該跪在岳墳前請罪的,是宋高宗趙構,該讓我們反思的,是我們解讀歷史時的壞習慣。

  岳飛的史書評價

  《忠愍諡議》:“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

  《湖北轉運司立廟牒》:“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

  《宋史·岳飛傳》:“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

  岳飛的歷代評價

  宋孝宗:“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俊***、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文天祥:“嶽先生,我宋之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遊天,群鴻戲海,尤足見干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

  朱元璋:“純正不曲,書如其人。”

  孫中山:“岳飛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