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身成仁的成語典故是什麼

  殺身成仁原意是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後泛指為了維護正義事業而捨棄自己的生命,殺身成仁有什麼典故的呢?下面請欣賞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殺身成仁相關典故內容,希望對你們有用!

  殺身成仁的成語典故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說:“先生,您講的仁德、忠義都是極好的。人人相愛,以仁義待人,確實是一種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慾望。假如仁德與生命兩者發生了衝突,該怎樣處理呢?” 孔子嚴肅地回答說:“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表示敬服。這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 先生說:“仁德一定是很難得到的吧?我們應當怎樣去培養它呢?” 孔子回答說:“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比如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大夫中的賢者去敬奉他;對於自己來說,就應該挑選那些士人當中的仁者交朋友。這樣,才會培養起仁德來。”

  殺身成仁的意思

  [釋義] 身:自己;殺身:捨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成全仁德。後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

  [語出] 《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正音] 仁;不能讀作“yín”。

  [辨形] 仁;不能寫作“人”。

  [近義] 視死如歸 捨生取義

  [反義] 苟且偷生 貪生怕死

  用殺身成仁造句

  1*** 傳統文化的仁愛倫理精神,主張“仁者人也”、仁者愛人”、忠恕之道”、克己復禮”、殺身成仁”等道德思想,可為企業安全倫理建設提供新的借鑑和啟發。

  2*** 日軍破城後,官兵們“不願受暴敵殘殺,均以***自炸而死”,“臨難不苟,殺身成仁”與山河共存亡的矢志。

  3*** 少俠就不必謙虛了,我聽說江湖俠客都是救人於水火不喜自誇,浩浩深恩不求回報,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為國為民,肝腦塗地。

  4*** 耀武在這裡希望諸位弟兄戮力同心,奮勇直前,抱有我無敵、殺身成仁之決心,為我師再添輝煌。

  5*** 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在景山上吊而亡,他本應殉國殉主,殺身成仁,或者抗清復明,誓不兩立,至少也應當一個明末遺民,老死牖下,也能對得起故主。

  6*** 刺客樓派刺客聶氏兄弟前往刺殺,折其羽翼,斬其幫凶,卻又惹命運作弄,兄弟反目,壯士斷腕,終殺身成仁.

  7*** 李正誼見大勢已去,命令他的副官處長王鳳鳴上前線督戰,“殺身成仁”堅守陣地;自己卻匆匆忙忙換上士兵服裝,坐上吉普車逃走。

  8*** 貪生怕死,不是大丈夫;殺身成仁,才是奇男子。

  9*** 歷史上有多少剛毅之士,為了進步事業而殺身成仁。

  10*** 革命志士,一旦落入敵人手中,大都準備殺身成仁。

  11*** 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他總覺得那些殺身成仁的烈士還活著。

  12*** 被捕以後,面對敵人的屠刀,殺身成仁是我唯一的選擇。

  13*** 許多仁人志士在革命的道路上殺身成仁了。

  14*** 不懷著殺身成仁的決心,是無法完成革命大業的。

  15*** 老將軍為了悍衛國家而殺身成仁,令人敬佩!

  16*** 君子最重名節,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在所不惜。

  17*** 今天為了國家殺身成仁,我有何遺憾?

  18*** "那麼,即使他願意殺身成仁,也辦不到了!"伊莎貝爾嘆了口氣。"他的處境實在太可憐了。"。

  19*** 阿連德後來殺身成仁,倒使他的政治色彩不那麼顯目了。

  20*** 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不都是讀聖賢書者所當為?

  21*** 他殺身成仁的典範,將永留人間。

  22*** 因為有革命先烈的殺身成仁,才有今天的中華民國。

  23*** 梗概在《大宅門》第一部的最後,白家三老太爺白穎宇殺身成仁後,七爺白景琦立下遺囑,決心與日寇周旋到底。

  24*** 冬天起床或者不起床這個選擇,艱難得不亞於是殺身成仁還是苟且偷生。

  25*** 正氣養好了,才能捨身報國,殺身成仁,才能剛正不阿,不向黑惡勢力低頭,才能拒絕誘惑,不做燈紅酒綠的俘虜。

  26*** 殺身成仁,萬古長春,與天比肩,與地同壽,可見這門玄功的可怕。

  27*** 英雄者,可捨身取義,殺身成仁,為天下蒼生謀福祉,乃天地之脊樑;梟雄者,順我者生,逆我者亡。

  28*** 他們為真主而戰鬥;他們或殺敵致果,或殺身成仁。

  29*** 各位,你們應該學習胡云峰將軍為國殺身成仁,在接下來的戰事中誰敢不服從命令隨意後退,格殺無論。

  30*** 誰為主道而戰,以致殺身成仁,或殺敵致果,將賞獲重大的報酬。

  31*** 比干明知紂王強暴,直諫有殺身之禍,仍舊強諫,以“殺身成仁”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堅守;司馬遷受腐刑以免死,忍受恥辱,為的是成古今之辯、萬世之言。

  32*** 斷後往往和慷慨赴義、殺身成仁等等詞語聯絡在一起。

  33*** 有縱橫捭一言興邦者,有捨生取義、殺身成仁者。

  34*** 舉事前夕,他在日記上寫著:"明日之事雖成功機會不大,但求殺身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