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左傳》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左傳》文言文閱讀原文

  鄭人遊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①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②崩,僑將厭③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④,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子產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選自《左傳》***

  [注]①子產,名“僑”。下文中“蔑”即指然明,“虎”即指子皮。②榱cuī,椽子。③厭,同“壓”。④貫,同“慣”。

  《左傳》文言文閱讀題目

  【小題1】對下列語句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鄭人遊於鄉校遊:遊玩B.不如吾聞而藥之也藥:醫治

  C.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少:年紀輕D.微子之言,吾不知也微:不是

  【小題2】下列各組中劃線的虛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今吾子愛人則以政/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B.使夫往而學焉/或植杖而芸籽

  C.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園日涉以成趣D.其誰敢求愛於子/山原曠其盈視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子產不同意毀鄉校,是因為他認為人們到鄉校議論執政的好壞,有利於執政者改進提高,也有利於老百姓宣洩他們的情緒。

  B.尹何很老實,深得子皮喜歡。子皮認為尹何不會背叛自己,想派尹何治理封邑。

  C.子產認為子皮該派尹何去學習美錦製作,這樣對尹何可能更合適。

  D.子產善於通過比喻來說明執政的道理,把深奧的道理通俗化、生動化,表現出很高的水平。

  【小題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5】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線部分斷句。***劃線處不得超過6次,3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選自《禮記·大學》***

  《左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小題1】B

  【小題2】B

  【小題3】C

  【小題4】***1***大決口所造成的災害,一定會傷許多人,我們救都救不及。

  ***2***如果從來未登上車射箭駕御,那就會總是害怕翻車壓人,哪還有功夫去想獲取獵物?

  ***3***官職、封邑是用來庇護自身的,我卻疏遠而且輕視它。

  【小題5】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

  答案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藥。把***老百姓的議論***當做管理社會的良藥。

  【小題2】試題分析:B兩句中的“而”都是順承關係連詞。則,卻/或者;以,拿/而;其,表反問/代詞。

  【小題3】試題分析:“美錦”只是比喻性的說法。

  【小題4】試題分析:***1***大決:大決口;克:能夠。

  ***2***“是懼”賓語前置;厭覆:翻車壓住。

  ***3***遠:形容詞用做動詞,疏遠;慢:輕視。

  《左傳》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鄭國人到鄉校遊玩聚會,常議論執政者施政的得失。鄭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掉,怎麼樣?”子產說:“為什麼?人們早晚工作之餘,到鄉校遊玩,議論議論執政者施政的好壞。他們認為好的,我就推行下去;他們所厭惡的,我就改正過來。這是我的老師呵,為什麼要毀掉呢?我聽說忠誠為善可以減少怨恨,沒聽說作威作福可以制止怨恨。難道不能夠一下子就制止各種議論嗎?但那就像堵塞河流一樣。大決口所造成的災害,一定會傷許多人,我們救都救不及。不如開小決口加以疏導,不如我聽到他們的議論,當作治病的良藥。”

  然明說:“從今以後,我知道您確實是可以擔當國家大事的人了。小人實在沒有才能。如果真能按您說的去做,那整個鄭國都確實有依靠了,豈只是我們幾個人!”

  孔子聽到這些話,說:“從這件事看來,有人說子產不仁,我是不會相信的。”

  子皮想讓尹何做他封地的長官。子產說:“他年紀太輕,不知道行不行。”子皮說:“他忠厚老實,我很喜歡,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去那裡後再學習,也就能逐漸更懂得治理封邑了。”子產說:“不能這樣做。人們愛人,總想要謀求對他有利。如今您喜歡一個人,卻把政事交給他,這就好像一個人,還不會用刀子卻讓他去殺牲畜,受到的損傷一定很多。您喜歡一個人,只不過是傷害他罷了,那誰還敢希求您喜歡呢?您在鄭國是棟樑,棟樑折斷,椽子一定崩裂,我也將被壓在底下,怎敢不把話都說出來?您有美麗的綢緞,不會讓人拿去學習剪裁吧?重要官職,大的封邑,是您自身的庇護,卻讓人駢學著管理,您對於美錦,不是看得比官職、封邑重要得多吧?我聽說學習好了後才去管理政務,從未聽說把管理政務當作學習的。如果真的這樣做了,一定會有害處。比如打獵,射箭駕車都習慣熟練了,就能獵獲禽獸。如果從來未登上車射箭駕御,那就會總是害怕翻車壓人,哪還有功夫去想獲取獵物?”

  子皮說:“對呵!我真是不聰明。我聽說君子致力於瞭解大的、遠的,小人只專注小的、近的。我就是小人呵!衣服是穿在我身上的,我瞭解它而且謹慎找人裁剪。官職、封邑是用來庇護自身的,我卻疏遠而且輕視它。不是您一番話,我還不會明白道理。從前我說:“你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家族,以庇護自己,那就可以了。’從今以後我才知道不夠了。自現在起我請示即使是我家族的事務,也要聽從您的話去辦!”子產說:“人心不相同,就像人的面孔不相同一樣。我怎敢說您的面孔像我的面孔呢?只不過我心裡認為危險的,也告訴您罷了。”

  子皮認為子產很忠誠,所以把權力全部交給他,子產因此能夠治好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