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是楚國後人嗎

  項羽的項姓氏起源於今天的河南一待,屬於周朝,項姓氏又同於姬姓氏,周朝在公元前六百四十七年被楚國所滅,項姓氏所在地也歸為楚國,那麼?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項羽的項姓氏起源於姬姓氏,也起源於羋姓氏。是楚國王族後裔,春秋戰國時期,公子燕在項城縣建立了項國,其子孫都是按照項姓氏取名。也就是說項姓氏本身就是楚國王族的一個分支。

  項羽是楚國後人,項羽的族譜中記載項羽的祖先第一任是叔度,是魯國的君主,身世就是相當了得了。項羽族譜中顯示的人物關係是,從后稷開始,到石窯之後公劉皇僕,再到後來的文王武王。再向後繁衍,項羽的祖父是項燕,他在族譜上是叔度的第八代子孫,項羽就是叔度的第十代子孫。

  叔度有三個孩子,分別是德常,橐、顏,但是很不幸,前兩個都沒有後代,只有第三個兒子有後代,這一支傳下來就是項羽。

  項羽是楚國後人,從這種錯綜複雜的宗族關係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魯國國君和楚國國君實際上都是周天子百家的一員,兩者同根同族,大家都是一家人,只是叫法不同。魯國人為了不重複,就稱自己是燕國人,但是實際上都是楚國之後。

  通過宿遷博物館收藏的《項氏宗譜》,我們能真實證據考證的就是到項羽祖父項燕那一輩,在江蘇宿遷,所以我們能說項羽和他祖父一樣是楚國人。

  項羽不殺劉邦

  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在鴻門宴上,劉邦佔絕對優勢,但他卻沒有殺了比他弱的劉邦。所以至今,不論書本上還是影視劇中,仍然還流傳著項羽“剛愎自用”“婦人之仁”等的人物評價。但究竟為何不殺劉邦顧及要從項羽在鴻門宴上的一系列心理活動研究起。

  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一個“義”字。項羽出生楚國望族項氏,秉承了誠實守信、知恩圖報等優良品質。所以在鴻門宴中,項伯的一席話讓項羽瞬間沒有了底氣,沒有要攻打劉邦的理由和藉口。既然他同意項伯的的話,就不能名正言順的攻打劉邦了。也就更不能用小人的手法將劉邦置之於死地。即使在今天,堅信守義仍然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美德。所以作為有義之士的項羽,寧可和他在沙場上爭戰,也不會玩弄小伎倆殺害劉備。這些都是“義”字在他心中起的作用。

  另外一個因素,也許是項羽的高度自信的心理,使他沒能成功殺了劉邦。在大戰秦國一戰中,項羽利用破釜沉舟一招,打敗了秦軍的主力,取得勝利的戰果,自然不會忍受劉邦的囂張氣焰,因此為了打敗他,項羽一清早就讓將士吃飽,希望早日能夠將劉邦打敗。後來因為他過分的自身勇氣和實力充沛的自信,讓他改變了主意,放棄了殺劉邦。

  其次在鴻門宴中,項伯的巧言善變加上劉邦的花言巧語,兩方依次夾擊,反到讓項羽自己懷疑自己,亂了陣腳。所以故事的結局就是項羽沒能殺了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