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的塵土閱讀題答案

  《溫暖的塵土》是包利民寫的一篇文章,從這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溫暖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溫暖的塵土》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溫暖的塵土》閱讀原文:

  ①那一年,他去一個偏遠的山區支教,時間為一年。在那個破舊的學校裡,他成了四年級的班主任。他講課生動,而且課餘還時常給學生們講山外的故事,這讓孩子們的眼睛裡全閃爍著渴望和夢想。於是他提出了一個獎勵辦法,這次期末考試成績最好的同學,他會在暑假時帶去北京,去看長城、故宮、天安門。

  ②這個承諾在學生中引起極大的震動,一時間大家學習熱情高漲。對於最遠只去過縣城的山裡孩子,這份誘惑之大是不可估量的。期末考試結束,學生們都不走,等著老師快快地批卷子,想知道誰是那位幸運的同學。他也二話沒說,立刻開始批卷,而窗外,是一群孩子焦急興奮的臉。

  ③終於,試卷批完,一個叫林虎的男生兩門都是百分,奪得了第一名。訊息一宣佈,立刻引起了轟動,林虎竟然哭了,被他的同學們簇擁著。別的同學雖然也有些失望,可是他們同樣高興。他告訴林虎,回去準備一下,三天後就和他一起回北京。訊息傳遍了小村,林虎家竟像過年一樣熱鬧起來,去北京,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④三天後,他帶著林虎出山,全班二十多名學生都來相送,還有許多鄉親。他發現林虎穿了一套沒有補丁的衣服,一雙很大的不露腳趾的鞋,最奇怪的,是背後背了一個大大的旅行袋,這個旅行袋他只在村長家裡見過。告別了送行的人群,他們終於走向山外。

  ⑤經過幾天的火車和汽車,終於到了北京。林虎一點兒也沒覺得疲憊,眼中一直閃著興奮的光,一路上他不停地指著車窗外向老師問這問那。回到北京的家裡,他把林虎安頓好,休息了一天後,問林虎想先去看哪裡,林虎毫不猶豫地說:“我想去長城!”於是出發,讓他奇怪的是他雖然一再要求林虎不用揹著那個旅行袋,可林虎卻堅持要背,便也就隨他。

  ⑥讓他更為吃驚的是,林虎的體力出奇地好,那麼長的石級,揹著那麼大個旅行袋,竟然就輕鬆爬上去了。到了長城上,林虎竟然呆住了,良久,他才奔跑起來。最後,林虎放下旅行袋,開啟。他一看又一次愣住,裡面竟然是許多雙各種各樣的鞋子!林虎脫下自己的鞋,換上另一雙,又一次在長城上奔跑起來。直到那些鞋都穿了一遍,林虎已經累得坐在地上起不來了。

  ⑦林虎告訴他,這些鞋子都是班上同學讓他帶的,雖然他們來不了北京,可他們希望自己的鞋子能踏上長城,踏上天安門廣場。林虎還說,這些鞋都是同學們家裡最好的鞋了!接下來,無論是去天安門,還是故宮,或者別的地方,林虎都揹著那些鞋子,一直重複著在長城上的做法,讓每雙鞋子都能踩在那些著名的土地上。

  ⑧回到那個山村,又一次轟動開始。林虎把鞋子分發給同學們,然後大講特講北京,講長城,講天安門,同學們都聽得如痴如醉,就像親身經歷過一樣。然後,同學們都脫下自己的鞋子,小心地換上那些去過北京的鞋,站在紙上,再脫下,小心地收起。從那以後,這些學生的學習更努力了,也許,他們的心中已經埋下了夢想的種子。

  ⑨許多年以後,他依然會回想起那個小山村,想起那個叫林虎的孩子,想起許多的面孔。有一天,他收到一封郵件,竟是林虎發來的,信中說:“老師,當初咱們班的學生都已經走出大山了,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可我們無論走得多遠,都珍藏著當初的那雙鞋。因為那些鞋上,有著北京的塵土……”

  《溫暖的塵土》閱讀題目:

  1. 通讀全文,談談你對文章題目“溫暖的塵土”的理解。

  2. 第①段“孩子們的眼睛裡全閃爍著渴望和夢想”的原因是

  ,第⑧段“同學們都聽得如痴如醉”的原因是_________ 。

  3. 文章第④⑤段反覆交代林虎揹著大大的“旅行袋”有什麼作用?

  4. 怎樣理解 “從那以後,這些學生的學習更努力了,也許,他們的心中已經埋下了夢想的種子”這句話的含義?

  《溫暖的塵土》閱讀答案:

  1. 既指林虎穿著同學們的鞋子,讓每雙鞋子都沾上北京的塵土,讓同學們感受到溫暖,又指這讓同學們的心中埋下了夢想的種子,促使他們走出大山,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和生活。

  2. 孩子們聽他講山外的故事,對山外的世界充滿了渴望和夢想 同學們聽林虎講在北京的見聞,感到新鮮,沉醉其中

  3. 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為下文交代旅行袋裡裝著同學們的鞋,裝著同學們的夢想作鋪墊。

  4. 從林虎穿著同學們的鞋子,讓每雙鞋子都沾上北京的塵土之後,同學們更加努力學習了。他們更加渴望山外的世界,渴望實現自己的夢想。

  《最初的溫暖》閱讀原文:

  男孩小時候家裡很窮,買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時連上學的本子也買不起,這時,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一天,班裡來了位新生,是個漂亮的女孩,扎著鮮豔的蝴蝶結,揹著一個讓全班同學都眼紅的書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她的文具盒裡裝滿了各種漂亮的筆和橡皮,還有很多嶄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裝的筆記本。男孩偷眼看,心裡既嫉妒又眼饞。

  男孩自尊心很強,怕女孩笑話,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記筆記,只靠腦子記。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問他,他說:“會了,不用記了。”女孩好像明白了什麼,主動拿出兩本本子給他,男孩拒絕了,女孩羞紅了臉,幾天不和他說話。有一次,班裡組織看電影,每人交5分錢,男孩沒有錢,就沒有報名。女孩高興得跑到他跟前,說:“明天下午看電影,我替你把錢交了。”男孩氣惱地說:“我不去,用不著你給我交。”女孩委屈得哭了,說:“你長大後還我還不行嗎?”男孩沒有再說話,勉強答應了她。

  第二年,女孩的家要搬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個方向,只覺得有一種留戀的感覺,又好像丟了什麼東西似的。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後,那一天他沒上學,而是早早地候在一個十字路口——縣城開往外地的車輛都要經過這裡。終於,一輛大貨車開了過來,女孩和她哥哥站在車廂兩邊的護欄裡。女孩看見了他,高興地向他揮手,男孩想跟她說點什麼,跟在後面拼命追,可車速太快,一溜煙就從眼前過去了。

  第二天上學,班裡一個女同學給男孩送來一個沉甸甸的牛皮紙包,說是他的同桌留給他的。男孩開啟,是一摞厚厚的沒用過的各式作業本,還有她用過的漂亮的文具盒,裡面裝滿了鉛筆,還有一支能抽水的鋼筆。筆中間夾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送給我最好的同桌”。

  男孩哭了。他突然覺得,因為嫉妒,他對同桌太不好了,但她沒有記恨他。也就是從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麼叫疼痛。

  那個文具盒,他一直儲存著。有時拿出來看看,眼前會晃動著一對鮮豔的蝴蝶結,一跳一跳……

  幾十年過去了,男孩讀完大學,又讀了博士,打拼多年後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閱盡滄桑後,他越來越懷念那個當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於是在報紙上登了尋人啟事,尋找那個叫王麗晨的女孩。

  電視臺的記者聞訊後,邀請他做了一次訪談。面對現場的許多觀眾,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說了出來,說到動情處,他幾次哽咽,說如果能見一見當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無憾了。

  主持人問他,“為什麼非要見她呢?相見不如想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為她祝福,不是很好嗎?”

  他搖了搖頭。

  主持人說,“王麗晨現在已經步入中年,也許已經發福,也許過得很不如意,如果這樣,你還會執意見她嗎?”

  他說:“是的,我想當面對她說聲謝謝,另外,如果她有什麼難處的話,我想盡自己所能幫她一把。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著她,甚至沒有一天忘記過她。小時候,因為貧窮,我看過太多的冷眼,但她給了我最初的溫暖,這成了我生命的動力,也讓我一直潔身自好。我經常想,如果她也給我冷眼,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也許我的人生就會完全改寫……”他已經淚光瑩瑩,“我想看見她還美好地生活著,跟我一樣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

  節目的最後,主持人對觀眾說:“那好吧,讓我們大家一起幫忙,讓劉總實現這個多年的心願。”

  幾天後,他收到一封信:

  “親愛的劉兵同學,不瞞你說,那天我就坐在觀眾席上。之所以不見你,並不是因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經老了,而是越純淨越美好的記憶,越經不起現實的打攪。我很贊同主持人的那句話,有些美是隻適合放在心裡的,就像一罈陳酒,一旦開啟味道就淡了。如果你對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裡儲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感謝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活在你心裡,並希望我能一直這樣活下去……”

  其實,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寫。劉兵所要尋找的王麗晨,是她的妹妹,已經於三年前因病去世……

  《最初的溫暖》閱讀題目: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小說主要寫了兩件事:一是少年時女孩與男孩同桌以及女孩要離開時發生的事,一是幾十年之後男孩尋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請訪談的事。

  B.男孩拒絕女孩給他本子和替他交看電影的錢,而女孩卻沒有記恨他,臨走時還留下很多學習用品,說明女孩是一個樂於幫困救弱的學生。

  C.小說中有關女孩頭上扎著的“鮮豔的蝴蝶結”的描寫先後出現了兩次,說明男孩幾十年沒有忘記他的同桌主要因為她“是個漂亮的女孩”。

  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還美好地生活著,跟我一樣呼吸新鮮空氣……”,而女孩卻死了,這給男孩的心理上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深深的傷痛。

  E.小說在塑造人物時運用了多種描寫手法,如肖像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等手法;在交代同桌女孩最後的結局時還運用了補敘的手法。

  ***2***小說中的劉兵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簡要分析。***6分***

  ***3***倒數第二段交代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說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對於小說結尾一段的設計,有人認為過於哀傷,不利於小說主旨的表達,你是怎麼理解的,請談談你的看法。***8分***

  《最初的溫暖》閱讀答案:

  ***1***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B給1分。

  ***B、說“拒絕女孩……替他交錢看電影”與原文情節不合,原文中是先拒絕,後“勉強答應了她”;再者說女孩“幫困救弱”,概括也不大準確,男孩雖然有困難的一面,但他不“弱”,男孩是一個自尊心很強,學習上進的學生。C、分析錯誤。從原文主人公劉兵回答主持人的話中,可以看出,主要是因為女孩給了他溫暖,成了他生命的動力。D、說“這給男孩的心理上造成難以彌補的深深的傷痛”,分析錯誤。從小說的情節上看,男孩並不知道女孩已經去世。***

  ***2***①自尊心強:少年時拒絕接受同桌給予的幫助。②學業、事業有成:成年後學業有成,經過打拼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③重感情,知恩圖報:看重和同桌之間的情意,對同桌的離開心裡疼痛;對少年時同學給他的溫暖念念不忘,想方設法尋找過去的同學,並希望需要的話對同桌能有所報答。

  ***3***①這封信為主人公劉兵尋找當年的同桌畫上了一個句號,使他的尋找有了迴應。②信中說明了他的同桌不見他的原因,為後文交代女孩的去世打下了伏筆。③揭示了小說的主旨,對過去生活中那些美好的東西,應該放在心裡珍惜儲存。

  ***4***觀點一:這樣的設計有利於表現小說的主旨。

  ①因為有了這個結尾的交代,讀者才知道上面的信是主持人寫的,而信的內容正是小說要表達的主旨。②小說表現的是主人公劉兵對少年時同桌的一種難忘的情感,交代了同桌的去世,這份情感也就只能在主人公的心裡永遠保留,不會受到現實的打攪了。③小說以哀傷的色彩結尾,反而進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最初的溫暖”才顯得彌足珍貴,從而給讀者留下回味的空間。

  觀點二:這樣的設計過於哀傷,不利於表達小說的主旨。

  ①小說要表達一種同桌間純淨美好的情感,而王麗晨的去世,便失去了交流情感的一方,使小說蒙上了一層哀傷的色彩。②主人公希望見到同桌,並希望需要的話能有所報答,王麗晨的去世,使主人公的希望落空,給人一種好人未得好報的感覺,令人生嘆。③如果去掉這個結尾,會留給讀者以更大的想象空間,就使信中所表達的情感成為女孩內心的真實表白,更有利於突出小說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