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遊子感想散文
過年是一年中最溫情的節日,無論身在何處,家成為每一個遊子心底最深的祈盼。家鄉的美景也時常會浮現在眼前,一枝垂柳、一條小船、美麗的田園…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除夕遊子的散文。
:除夕夜感觸
生活像流淌的河,不停地向前流動著。時光隧道在春夏秋冬、花開花落、喜怒哀樂的伴隨下,一年又一年的光陰就這樣從指間悄然而過。
“春節”是中國人,乃至廣大華人同胞們最重要、最盛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的此時,天南海北的遊子們,都與我一樣踏上了回鄉的旅途。不管離家多遠,不管回家的票是多麼難買,在外闖蕩的遊子都會不禁千辛萬苦的擠到回家過年的隊伍中。他***她***們懷揣一棵棵滾燙而淳樸的心,帶上給家人的禮物,帶上美好的祝福,回到家中享受那份久違的濃濃的親情,那份屬於大家庭生活的溫馨。
打電話告訴雙親回家過年的時間,老人家說話的分貝高了許多,激動的話語感染著我,眼角不知何時已溼潤。父母畢竟都是年事已高的老人了,他***她***們還有多少個春節能同我們一起過?我們做晚輩應多盡些孝道。
節日裡把住處的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買年畫貼春聯貼出一片新天地,盡情燃放美麗的煙花爆竹。除夕夜,家人其樂融融的圍坐在一起,觀看春節晚會上的精彩節目,頻頻的舉杯暢飲、吃餃子品味生活的真諦。人們帶著既有對逝水的歲月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未來充滿希望之意進行守歲,辭舊迎新。
零點的鐘聲敲響了!送走難忘的昨天,迎來希望的明天。不管回首的往事怎樣不堪,不管無情的歲月多麼蹉跎,一切都是漠然,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不管是成功時的輝煌或是失敗時的痛苦,讓它消失殆盡變成心中永久的記憶。側耳傾聽,爆竹聲聲清脆不絕入耳,心中又點燃起信心和希望,勇往直前風雨兼程,用行動詮釋暢想。人生旅途中許多的東西是值得我們永遠珍惜的,愛心是,友情是,親情亦是。
生活本就應該充滿陽光,充滿歡樂。我們的意志曾被歲月曆練著,只有心靈得到滿足,才能夠真正的享受生活。在新年即將到來之時,讓我們多多播下善良的種子,來年多多收穫善良的果實,以燦爛的笑臉相迎,以陽光的心情相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嶄新的一年;只要大家都能平平安安,伴隨與時俱進的節奏一起來過祥和的春節,那才是天長地久、真正幸福!
:寫給在外漂泊的遊子們
無論心情快樂亦憂傷,不管陰雨還是晴朗,家,始終在你我的心裡;你無須選擇懦弱還是堅強,你無須被記得還是遺忘,家,總可以給你我無窮力量;正因為這樣,讓你我各自奔赴自己的夢想,又讓你我在今天不遠千里萬里又回到心中思念的地方,家的摸樣是我流向心戲子入畫、一生荒蕪,隻身步步海天涯,路無歸,霜滿顏,夜微涼,燈微暗,曖昧散盡,底的那一滴淚水……
在異鄉的天空下有你我落下思鄉的淚水,在火車站擁擠的人群中有你我風塵僕僕的身影,在飛馳的列車上有你急切的心情,在踏上家鄉的土地那一刻有我親吻故鄉的脣印,耳邊縈繞的早已遠去的旋律《故鄉的雲》,喚起我心中諸多感慨。外面的世界,在讓人嚮往的同時也是讓人有些許的無奈。
“歸來吧!歸來吧!”——是家、是親人的聲聲召喚,漂泊的心最終還是要如塵埃落地般迴歸來時的路。漂泊有它的理由,迴歸也同樣的有理由。
我是一朵躁動不安的雲兒,骨子裡有一顆漂泊的心,攪動著我在片刻的歇息後又開始渴望下一次的流浪。總是嚮往在開闊的田野與山川、江河與湖海,高原與雪域間漂泊……
如一個趕海的小男孩,在潮起潮落的間隙中尋找美麗的貝殼,斑斕的夢;如“海的兒子”,既深深的眷戀江河湖海的清波和漣漪,又常常躍出海面,把期盼的眸子投向落英繽紛的大千世界。
在蒼茫的大海上,我是那葉扁舟,無論我劃的多麼久遠,那眾多礁石裡最高處閃亮的燈塔,總是靜靜地為我守侯。如此,我放心地、自由自在地,在無際的大海里迂迴盤旋……
在繁星閃爍的星空,我是夜行的旅人,無論我走的多麼遙遠,家是天幕中最亮的北斗,默默地照亮我的旅程。那時,我踏實地、無拘無束,在漆黑的蒼穹飄來飄去,在每一座夜色不錯的城市中游戲……
我凝眸山川、田野;放眼江河、湖海;駐腳高原與雪域……
漂泊是一種感覺,一種蒼涼的美麗。
漂泊的是形式,放飛的是心靈。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漂泊在異地,美麗與無奈象一對孿生姐妹,孤獨與無助形影相隨。沒有漂泊怎能懂得回家是含義?家是南飛雁隔年那樑上巢穴,家是遊子的人間煙火。倦了,我會攜一身疲憊,挾一陣清風,踏著雲彩歸來。象一片被秋風吹落的黃葉,迴歸大地訴說千年前種下的相思這修正斯達舒魅力新搭檔的比賽。
我常常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走來走去嗎?是的,人生如歌,我們一次次地走,我們一次次地回;我們又一次次地離,又是為了一次次地歡聚……生命裡總是有風霜雨雪和閃電雷鳴;生命裡有太多太多繽紛飄失的落英……
:難忘那份濃濃的年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北宋王安石這首題為《元日》描寫當時春節歡樂熱鬧氣氛、充滿歡快積極精神的著名詩篇被傳頌千古。
春節是我們中國傳統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是一家人和美團圓的日子,是辛苦勞累一年的人們休閒歇息的日子,也是遠在他鄉的遊子回家和親人相聚的日子。在中國,春節我們又俗稱“過年”。這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逐步發展繁榮,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網路資訊時代的產生,好多人都感覺如今的年味在逐漸變淡,絲毫沒有以往過年的那種渴望感、快樂感和神祕感了。就連小孩子也感覺到,現在啥都不缺,過年也與平常沒什麼兩樣了。而每當迎新辭舊之際,鞭炮聲響起時,我都會想起小時候過年的種種情景。那份難於割捨的年味和情感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小時候,我特別渴望過年,過年就意味著有好食物吃,有新衣服穿,可以和親人朋友盡情玩樂,可以到親戚家拜年拿紅包。儘管過年前要和家人搞衛生,洗東西有點累,但一想到要過年了那種高興勁就別提了,連睡覺做夢都感覺喜滋滋的。也許是那個年代生活貧困、思想保守的原因吧,就連大人也都流露出對傳統春節的期盼和虔誠,他們心想只要把年過好了,在新的一年裡就會平平安安、順順利利,興旺發達的,因此過年的一切習俗都是循規蹈矩的。
在我的記憶深處,母親每年都是要煮甜粑***即年糕,海南陵水通俗話叫甜粑***吃的。記得那時要過年了,母親提前幾天就去買來糯米,因鄰居老向家有木臼就拿到他家去舂米,等到把米舂碎成粗米粉後拿回家來用水浸泡。到了晚上吃飯好後就開始燒鍋煮甜粑了。煮甜粑要煮好幾個小時,在煮的過程中放進大約一斤的紅砂糖,還要用兩根棍杖把甜粑來回旋轉攪拌均勻。在建築公司當工人的母親力氣還是蠻大的,她一隻腳踩在灶臺上,雙手握住棍杖在攪著甜粑。而每次看到母親攪得滿臉通紅、汗流浹背時,我們幾姐弟也都輪流上去替她攪一下。最好笑的是有一年在攪甜粑時,母親由於用力過猛竟然把鐵鍋捅破了一個小洞,幸好那時甜粑已經煮好。煮好甜粑後就弄出來放進扁籮裡。如果糯米粉多的話,母親還會做一些米團和京果。而粘留在鍋底的甜粑鍋巴卻是味道最香的,每次弄好甜粑後母親都會用鍋鏟剷出來分給我們幾個解饞。“哇,真好吃”,那味道至今都難忘的。
當時除夕之夜也是要“守歲”的,意為“迎春接福、迎接財神”。每次看到父親穿著新衣服在上香時那虔誠祭拜的樣子就感覺好奇和好笑。上香前父親都要看一本通書,檢視哪個時辰上香最佳的。等到上完香放鞭炮後,父親就在神桌旁搬來一張椅子坐著“守歲”,還不時往杯子裡添酒加茶,等到香燒得差不完了還要再“續香”,不能讓香火停斷。父親困了就在椅子眯一會,就這樣一直守到天亮。
大年初一早上,母親會早早叫醒我們起床穿上新衣服,然後就把“壓歲錢”發給我們每個人,我們就拿檳榔給父母拜年。當時的“壓歲錢”無非才兩毛、五毛,最多的時候也就一元兩元。雖然與現在的比起來少得可憐,可在當時來說可以買好多東西的。記得那時我把那些“壓歲錢”和紅包都積攢起來買了好多連環畫,年紀稍大後就拿去買雜誌和書籍看。
歲月荏苒,時光匆匆,轉眼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一些過年的習俗活動,過年時的年貨食品以及過年時孩童玩耍的花樣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一些過年時使用的生產和生活用具也已經蹤跡難尋,尤其是一些親戚長輩和鄰里夥伴有的已經長辭人世,有的也很少謀面和偶遇了,一想起這些,心裡就感到莫名的愴然,而留在記憶深處的是那份揮之不去的濃濃的年味,那份常繞心頭的濃濃的親情友情。
如今的小孩子和年輕人在過年時都很少在外面成群結伴遊逛玩耍了,大都在家裡或者房子裡玩手機上網,他們很難了解和體會到我們那個年代的年味,那個年代過年的樂趣了。儘管年味變淡了,但我想只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傳承春節傳統,倡導更多的人文關懷,投入更多的愛心情感,我們的春節文化習俗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和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豐富多彩,年味會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