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最短的散文

  命運中的不速之客永遠比有速之客來得多。所以應付前一種客人,是人生的必修。他既為客,就是你拒絕不了的。所以怨天尤人沒有用,平安地儘快把客人送走,才是高明主人。下面是有,歡迎參閱。

  :青蟲之愛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這個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飄落的楊花墜,偷偷地夾在她的書頁裡。待她走進教室,翻開書,眼皮一翻,身子一軟,就悄無聲息地癱到桌子底下了。從此再不敢鍛鍊她。

  許多年過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廚,她在一旁幫忙。我擇柿子椒的時候,突然鑽出一條青蟲,胖如蠶豆,背上還長著簇簇黑刺。我下意識地將半個柿子椒像著了火的***扔出老遠。然後用殺蟲劑將那蟲子撲死,才想起酷怕蟲的女友,未曾聽到她驚呼,該不是嚇得暈厥過去了吧?

  回頭尋她,只見她神態自若地看著我,淡淡說,一條小蟲,何必如此慌張。我比剛才看到蟲子還愕然地說,啊,你居然不怕蟲子了?吃了什麼抗過敏藥?

  女友苦笑說,怕還是怕啊。只是我已經練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絕看不出破綻。你知道我為什麼怕蟲子嗎?我撇撇嘴說,我又不是你媽,我怎麼會知道啊!

  女友說,你可算說到點子上了,怕蟲就是和我媽有關。我小的時候,有一次叫蟲蟄了。從此以後我媽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蟲子,就大喊大叫地嚇唬我……一來二去的,我就成了條件反射,看到蟲子,真魂出竅。

  後來如何好的呢?我追問。

  女友說別急,聽我慢慢說。有一天,我抱著女兒上公園,那時她剛剛會講話。我們在林蔭路上走著,突然她說,媽媽……頭上……她說著,把一縷東西從我的發上摘下,託在手裡,邀功般地給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飛天外——一條五彩斑斕的蟲子,在女兒的小手內,顯得猙獰萬分。

  我第一個反應是要像以往一樣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為我抱著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會摔壞她。第二個反應是想撕肝裂膽地叫一聲。但我立即想到,萬萬叫不得。我一喊,就會嚇壞了我的孩子。於是我硬是把噴到舌尖的叫,嚥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蟲子丟在地上,女兒一定從此種下了蟲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媽媽是無所不能無所畏懼的,如果有什麼東西把媽媽嚇成了這個樣子,那這東西一定是極其可怕的。

  我顫顫巍巍地伸出手,長大以後第一次把一隻活的蟲子,捏在手心,翻過來掉過去地觀賞著那蟲子,還假裝很開心地咧著嘴,因為女兒正在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還難熬。女兒清澈無瑕的目光籠罩著我,我不能有絲毫的退縮,我不能把我病態的恐懼傳給她……

  不知過了多久,我把蟲子輕輕地放在了地上,我對女兒說,這是蟲子。蟲子沒什麼可怕的。有的蟲子有毒,你別用手去摸。不過,大多數蟲子是可以摸的……

  那隻蟲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遠了。女兒還對它揚揚小手,說“拜……”。我抱起女兒,半天一步都沒有走動。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溼。

  女友說完,好久好久,廚房裡寂靜無聲。我說,原來你的藥,就是你的女兒給你的啊。

  女友糾正道,我的藥,是我給我自己的,那就是對女兒的愛。

  :柔和

  “柔和”這個詞,細想起來挺有意思的。先說“和”字,由禾苗和口兩問部分組成,那涵義大概就是有了生長著的禾苗,嘴裡的食物就有了保障,人就該氣定神閒,和和氣氣了。

  這個規律,在農耕社會或許是顛撲不破的。那時只要人的溫飽得到解決,其他的都好說。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達進步。人的較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單是手中的糧,就無法撫平激盪的靈魂了。中國有句俗話,叫作“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可見胃充盈了之後,就有新的問題滋生,起碼無法達到完全的心平氣和。

  再說“柔”這個字。通常想起它的時候,好像稀泥一灘,沒什麼盤骨的模樣。但細琢磨,上半部是“矛”,下半部是“木”——一支木頭削成的矛,看來還是蠻有力度和進攻性的。柔是褒義,比如“柔韌、以柔克剛、剛柔相濟、百炬鋼化作指柔……”,都說明它和陽剛有著同樣重要的美學和實踐價值。

  記得早年當醫學生的時候,一天課上先生問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時候,什麼濃度為好?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越高越好啦!先生說,錯了。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清的濃度調得柔和一些,潤物無聲地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於是我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

  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撥弩長,依舊扼守尊嚴的藝術。柔和是內在的原則和外在的彈性充滿和諧的統一,柔和是虛懷若谷的謙遜啊。不信,你看看報上徵婚廣告淨是徵詢性格柔和的伴侶。人們希望目光是柔和的,語調是柔和的,面龐的線條是柔和的,身體的張力是柔和的……

  當我們輕輕念出“柔和”這個詞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縷縷藍色的溫潤,瀰漫在脣舌之間。

  有人追索柔和,以為那是速度和技巧的掌握。書刊上有不少教授柔和的小訣竅,比如怎樣讓嗓音柔和,手勢柔和……我見了一個女孩子,為了使性情顯出柔和,在手心用油筆寫了大大的“慢”字,天天描一遍,掌總是藍的。以致揚手時常嚇人一跳,以為她練了邪門武功。併為自己規定每說一句話之前,在心中默數從1到10……她除了讓人感到木吶和喜怒無常外,與柔和不搭界。

  一個人的心如若為柔和,所有對外的柔和形式的摹仿和操練,都是沙上樓閣。

  看看天空和海洋吧。當它們最美麗和博大,最安寧和清潔的時候,它們是柔和的。

  只有成長了自己的心,才會在不經意之間,收穫了柔和。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輕靈地捲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力量的內斂和高度自信的寧馨兒。願你一定在某一個清晨,感覺出柔和像雲霧一般悄然襲身。

  :兒子的創意

  兒子在家裡亂翻我的雜誌。突然說:“我準備到日本旅遊一次。”因為他經常異想天開,我置之不理。

  他很鄭重地說:“這上面寫著一個有關宗教博物館建築的創意徵文比賽。金牌獲得者,免費到日本觀光旅遊。”說著,把一本海外刊物遞給我。

  我看也不看地說:“關於宗教,你懂得多少?關於建築,你懂得多少?你還是好好做功課吧。”

  他毫不氣餒地說:“可是我有創意啊,比如博物館裡可以點燃藏香,給人一種濃郁的宗教氣氛。比如博物館裡可以賣齋飯,讓人色香味立體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斷他說:“別比如了。我記得你小時候連積木都搭不好,還侈談什麼建築!”

  十幾歲的兒子好脾氣,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語道:“在地面挖一個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後把這個博物館蓋在底下……”

  我說:“噢,那不成了地下宮殿?”

  兒子不理我,遐想著說:“博物館用透明的建築材料砌成外牆,這樣,參觀的人們時時刻刻感到土地的存在,產生一種神祕感。地面部分設計成螺旋狀的飛梯,象徵著人類將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劃了一個上大下小的圖形。

  我不客氣地打斷他:“挖到地下那麼深的地方,會有水湧出來,積成一個火山口樣的湖泊。

  想過沒有?還有你設計的飛梯,空中的螺旋狀,多麼危險!還有……”

  兒子擺擺手說:“媽媽,您說的問題都是問題。不過那是工程師們的事,不關我的創意。媽媽,您知道什麼是創意嗎?那就是最富於創造性的意見啊!”

  我嘆了一口氣說:“好了,隨你瞎想好了。不過我要提醒你一句,對於一個學生來說,我以為最好的創意莫過於一個好成績了。”

  兒子在電腦上完成了他的創意。付郵之前,我說:“可以讓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嗎?”

  他翻了我一眼說:“您是評委嗎?”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長時間過去了,兒子收到了一個寫著他的名字並稱他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發起部門寄來的。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