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著想的人物事蹟材料
社會基層裡面有很多為民著想、為民服務的村官幹部,他們一心只想讓地方的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的生活的能夠得到改善。下面是小編跟大家分享的為民著想的事蹟,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1
22年前,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袁湖村是出了名的“窮窩子”。村民出行無路,孩子讀書沒學校,連外村急著嫁人的姑娘一提起袁湖村也是直搖頭。
如今,這裡鋪上了水泥路,村民們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樓,袁湖村成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百鎮千村”示範村。
這一切改變都源自於袁湖村的黨支部書記袁少敏和他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袁少敏工作法”。在去年揭曉的全國“黨的群眾路線工作法100例”中,“袁少敏工作法”作為湖北唯一入選案例,在全國推廣。
1993年,37歲的袁少敏被推選為村支部書記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 “想致富,先修路”,可要在全村修通水泥路絕非易事。
袁少敏剛提出由村民集資修路的想法,就遭到了反對。“選你出來,是希望你能帶著大夥致富,你可倒好,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向大夥要錢!”村民的反對並沒有讓袁少敏放棄,他堅定地說:“這個路一定要修!如果修不好,大家的錢我認賠。”
就這樣,袁少敏走村串戶、挨家挨戶收取集資款,硬是籌集了6萬多元修路資金。終於村裡第一條3公里的村級水泥路通了,村民們無不感嘆,“袁書記真是個‘牛脾氣’!不過,沒有袁書記的‘牛脾氣’,也沒有袁湖村的今天!”
面對村民的稱讚,袁少敏卻說,村裡的事都是“群眾說了算,群眾的事自己辦”,自己只是一個執行者。他告訴記者,以前,村級事務主要採取“幹部說群眾聽、幹部逼群眾幹”的行政命令式作法,群眾處於被動接受地位,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他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如果充分調動群眾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群眾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角”,事情反而能進行得更加順利。於是,他按照新農村建設“管理民主”的要求,引導村民們成立了村務理事會,真正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監、民事民決、民事民管。同時,組織成立了路燈管理協會、自來水管理協會、環境衛生管理協會等各類專項協會,由村民義務管理這些村級事務。這就是“袁少敏工作法”。
為了便於理事會和協會參與決策管理,袁少敏和村委會組織制定了《鄉規民約》《理事會章程》《理事會工作制度》《自來水管理制度》《路燈管理制度》《環境衛生評比制度》,以及“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等各類精神文明的評比制度,讓群眾來管理群眾,用制度來規範群眾。
靠著“袁少敏工作法”,袁湖村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在全鎮第一個修通了通村公路,第一個興建了村級水廠,第一個安裝了灣間路燈;建成了田成方、渠成網、林成行、路相通的1000畝香稻種植基地;新建了一棟430平方米的村辦公樓,配套建設了4處群眾休閒場所,修建了三個灣前景觀塘;7.5公里的村灣道路全部硬化,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配套建設下水道及排汙管網3900米,村民用上了潔淨的自來水,戶戶有水衝式廁所,65%的農戶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引進了一個年出欄肉豬5000頭規模的養豬場,能夠提供30餘個崗位供村民就近就業。
村民們樂滋滋地說:“如今的袁湖村都趕上城裡了。道路乾淨平坦,房子寬敞明亮,環境優美整潔,孩子有學上,我們有工上,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最重要的是,村裡的大事小事都是我們自己商量著辦,我們每個人都是主人翁!”
2
龍村鎮宮前村現有村“兩委”幹部10人,黨員140人。近年來,該村黨支部緊緊圍繞縣委“兩新兩特兩重點”發展戰略,帶領全體村民堅定信心,勵精圖治,奮發而為,破難攻堅,使該村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改變。該村黨支部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獲得鎮“四強”黨支部稱號,2011年被縣評為推動綠色的經濟崛起“四強”黨支部。
一、加強黨組織建設,增強黨支部戰鬥力。加強黨組織建設是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做好其它工作的關鍵。為此,該村黨支部始終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一是開展“創先爭優”主題實踐活動,通過“三會一課”制度,豐富黨組織生活,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加強黨性教育,提高為民服務能力。二是優化村幹部隊伍。村黨支部大力向黨員群眾宣傳村級換屆的目的、意義,積極引導選民把公道正派、致富能力強的優秀同志選進村“兩委”班子。通過換屆選舉,配齊了村“兩委”班子,實現了村“兩委”幹部交叉任職,優化了幹部年齡、履歷、文化,組建了一支“想幹事、會幹事、敢幹事、幹成事”的村幹部隊伍。三是抓好發展黨員工作。村黨支部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嚴格執行吸收黨員的“十六字方針”和入黨程式,積極引導優秀青年向黨組織靠攏。三年來共發展黨員11名,壯大了黨員隊伍,提高了黨支部的戰鬥力。四是建立完善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一事一議》、《村“兩委”議事規則》等十餘項規章制度,並帶頭執行制度的相關規定,使村裡的各項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二、創新發展思路,大力增加農民收入。針對宮前村地處偏遠山區,山高坡陡,耕地稀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相對較慢,群眾生活水平較低的現狀,村黨支部多次召開支部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廣泛徵求意見,並深入農戶進行廣泛調研,提出“優化發展環境,打造農產精品,實施旅遊休閒產業一體化發展,建設幸福新宮前”的發展思路,認真謀劃經濟發展藍圖並付諸實施。一是引進高效農業。村黨支部充分利用該村種梅粘茶傳統優勢,引進廣東潤盛農業投資有限公司進駐宮前村,建設梅粘茶生產基地,將梅粘茶進行包裝宣傳,打造“嘉應梅粘茶”精品,形成了採茶、炒茶、品茶、開發一體化的高效、精緻農業,讓放在深山人未識的客家農產精品走出大山,邁向市場。同時,村黨支部集約山坡地、閒散地3000多畝,引進鉅順公司開發種植油茶和藥材。二是開發紅色旅遊。村黨支部大力發展旅遊業,挖掘壽相第“九天十八井”文化,開發紅色旅遊,利用該村處於金龍村到睦賢水庫旅遊線路中段的地理優勢,將宮前打造成遊客的休閒驛站。通過一系列的經濟發展措施,2011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萬多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
三、把握民生重點,一心為民辦好事實事。搞好民生,保障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村黨支部不斷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積極為民辦好事做實事。一是設立獎教獎學基金。對該村的三間“完小”設立獎教獎學基金,至目前,共發放獎教獎學基金6萬元,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良好氛圍,促進教育水平上新臺階。二是加強村民培訓。三年來,該村組織了100多名勞動力參加鎮、村舉辦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免費培訓班。通過培訓,使參訓人員掌握了1-2門的生產實用技術和勞動管理技能,增強了致富本領。三是發動群眾參保。2011年,村支部發動村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305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479人,解決了群眾就醫難和老有所養問題。四是整治亂搭亂建。該村作為金龍村到睦賢水庫旅遊線路中的沿線重點村,今年7月份以來,該支部全力落實鎮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突出整治“亂搭亂建”行動,全面開展路邊、河邊、山邊的綠化、亮化、美化活動,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村垃圾收集、清運的衛生管理長效機制,著力營造宜居宜業的優美環境。四是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爭取上級支援,積極發動鄉賢能人捐助,完善基礎設施,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發動鄒旭東等鄉賢以及社會各界籌資300多萬元建成長132米、寬6.5米橫跨琴江的黃牛坳大橋,方便了兩岸群眾生產生活;多方籌資200多萬元動工興建長160多米寬8米的宮前大橋;投資53萬元對沙公塘至玉麼片環村路和蘇麼坪至村址共長3.8公里的村道硬底化;擴寬了宮前至凹上片一條長5公里的道路,修築了坪上片鴨麻塘一條長1.2公里的機耕道,暢通村民致富發展之路;籌資對凹上片、坪上片5公里的河道進行疏通;開挖淤積嚴重的新作塘山塘,確保了200畝農田灌溉用水。
四、狠抓信訪維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該村黨支部主動承接信訪維穩重心下移工作,充分發揮村級信訪維穩工作站的作用,建立了集綜合治理、治保、調解等職能為一體的村級信訪機構,堅持每半月開展一次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每月召開一次矛盾糾紛調處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治安形勢分析會,把各種矛盾化解在基層,達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近年來,圓滿調處了河排山發生的群體性打架事件、玉麼片地墳被毀事件、蘇麼坪與坪上片群眾因道路引起爭執等引發的諸多棘手矛盾糾紛,為全村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肯定。
3
大力發展種養業,他引領計生戶增收致富
原來的汶溪村計生戶只是在田裡栽種水稻,在地裡種植玉米、小麥等。但是收割回來的稻穀、玉米、小麥除了滿足一日三餐外,所剩無幾,計生戶的收入微乎其微。那時候的汶溪村計生戶圴收入1213元。自李文龍2001年當上村裡“一把手”和村計生協會會長及縣人大代表後,感到責任更大,從那時候起,他多方籌措資金500萬餘元,修通硬化了全村10個村民小組的社社通公路,修建硬化了產業路12000平方米,連通了10個組的家家戶戶。路修通後,過去難賣的農產品不僅暢銷,而且還提高了“身價”,就拿四季豆來說,今年開春後一開始,四季豆每公斤能賣到5元錢,比未修通公路前賣一公斤四季豆多得3元多。緊接著他又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全力打造蔬菜種植、龍眼、養豬這三大主導骨幹支柱產業,改變該村計生戶以前習慣於種水稻、玉米、紅苕等收入為主的傳統農業習慣。因此,李文龍曾多次召開村支兩委成員會議、村計生協會會員會議、黨員會議、村、社幹部會議,把自己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想法提到會上研究,通過大家充分討論一致認為:在田裡種植水稻填飽肚子的基礎上,在地裡發展蔬菜、龍眼,在圈裡養豬三大骨幹支柱產業掙票子的作法帶領計生戶脫貧致富是正確的。通過村支兩委幹部、社幹部、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統一意見後,李文龍當時就說:“看準的事,說幹就幹,不能打退堂鼓。一個共產黨員、村社的領頭雁,就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群眾辦幾件實實在在的實事,帶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想方設法讓計生戶富起來,才不愧對人民賦予的權力和全村計生戶群眾對我們的希望。”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會後他深入村社計生戶家中,開始做宣傳發動工作,誰知他話一說出來,就遭到了包括本家親戚在內的村上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們一致反對。“你娃娃懂個啥,是蔬菜能填飽肚子還是糧食能填飽肚子?”為了做通計生戶們的思想工作,轉變計生戶長期種植水稻、玉米、紅苕等搞收入的傳統農業種植觀念,於是李文龍發動本村轄區內的縣鎮人大代表、村支兩委成員、村計生協會會員,黨員帶頭調整產業結構種植蔬菜,自己也拿出1畝承包地來種上了海椒、蕃茄、四季豆等優質地膜蔬菜,再拿出1畝地種植傳統玉米作收入對照。由於他自費訂閱了《長江蔬菜》雜誌,經常閱讀蔬菜種植技術方面的書刊,加強田間管理,各類蔬菜長勢良好,加之上市早,賣了好價錢。計生戶們親眼見他1畝地海椒一季賣了4600餘元,而同樣1畝地種植玉米的卻賣了700多元。這一比一算,計生戶們終於心服口服。
來年春播,想不到用不著李文龍串東家走西家苦口婆心做工作,計生戶們更不約而同在自家的承包地裡種上了地膜香瓜、蕃茄、海椒、窩瓜,茄子、黃瓜等各類蔬菜。這一年全村種植地暯蔬菜1500畝,純收入現金600萬餘元,僅蔬菜一項戶圴純收入5000元。讓廣大計生戶農民看到了希望。昔日“一窮二白”的汶溪村一下子變成了全鎮有名的富裕村。這一下計生戶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但李文龍並沒有滿足。他意識到,要想讓計生戶農民們收入不斷上臺階,還得圍繞土地做文章,讓土地生金!於是他2004年5月,2005年4月,2006年6月李文龍分別自費到北京大學、中國農科院、重慶市農科院、山東省的壽光等地學習培訓和考察學習冬溫式大棚蔬菜技術,經過刻苦學習,李文龍終於掌握了這門冬溫式大棚蔬菜新技術。
學成歸來,李文龍根據本村的土地特點、氣候、自然生產條件反覆試驗,不僅熟練掌握了學到的大棚技術,而且對大棚從方位、棚頂結構、大棚骨架、覆蓋薄膜等4個方面進行了大膽改革,終於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溫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這時已是2006年8月,李文龍決定立即上實體大棚。可是無論他怎麼做工作,就是沒人建。因為建一個大棚需要5000餘元,對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計生戶農民來說,拿這麼多錢本來就比較困難,更何況還是頭一次搞,風險相當大。但李文龍認為,這把幫助計生戶群眾致富的“金鑰匙”不能丟。於是,他號召全村10個村民小組每組挑選一個敢於創新,能起帶富作用、有經濟頭腦的10名黨員幹部先打頭陣。做示範給計生戶群眾看,看到個別黨員幹部信心不足,李文龍便耐心細緻地做工作:“革命戰爭時代,黨的任務是領導群眾打天下;和平建設時期,共產黨員的最大責任就是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搞大棚蔬菜雖然風險很大,但咱們都對黨旗宣過誓,這個風險咱黨員幹部不擔誰擔?”10個大棚很快在汶溪村的10個村民小組黨員幹部家的大田裡建了起來。8月建棚,9月播種,12月底鮮嫩的黃瓜就上了市!到第二年5月初,10個蔬菜大棚最低的收入5萬元,最高的收入10萬多元。以前全村沒有一個萬元戶,這次一下冒出了10個!計生戶們眼紅了,心動了,紛紛要求建大棚。第四年,全村大棚一下子發展到規模大小不一的2800個,當年戶均增收1萬多元。在此基礎上,他組織村支兩委班子成員、村社幹部、帶富能力強的村組計生協會會員、部分黨員到山東的壽光考察學習冬溫式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知名的中囯農科院、重慶市農科院和全國種植瓜菜出名的山東省的壽光掛上“鉤”,從那裡引來名、特、優、稀高產新品種,引進新技術、配方施肥、節水澆灌、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把外地有名的“種瓜把式”、“種菜大王”和縣農廣校專家教授請進村來,在田間地頭向廣大計生戶群眾傳授簡便易行的種植高招,使汶溪村逐步有了特色農業。但瓜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使銷售又成了一大難題,於是李文龍帶領村支兩委成員和村部分計生協會會員、10個村民小組的組長分別兵分8路到湖北省的利川、四川省的廣安、重慶市的涪陵、石柱、豐都、黔江、主城區等地四處跑市場,找銷路,拉來了四川的廣安、湖北省的利川市、黔江等地一批客商,計生戶們就在地裡把蔬菜摘下來,足不出戶就賣給了客商,再也不用提著籃子、推著三輪車子到農貿市場裡去叫賣。截止目前,全村發展到了大棚蔬菜和地膜蔬菜4000畝,創產值2500多萬元。隨著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全村蔬菜形成了產業,李文龍因勢利導,不失時機成立了豐都縣鴻運果菜專業合作社,形成了汶溪村蔬菜特色品牌,“無農藥放心菜生產基地”。其中甘藍蓮花白、辣椒等7個蔬菜品種榮獲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稱號。現為了大棚蔬菜的改進種植特色蔬菜,李文龍從去年起又帶頭示範種植50畝的雙孢菇,引進種植葡萄、草莓等新品種。在他的帶動下,黨員計生戶譚龍清、計生戶譚興凡等20戶農戶分別流轉土地種植大棚蔬菜、葡萄、草莓、雙孢菇等新品種20畝以上,戶圴收入現金20萬元以上,發展產業大戶20戶,全村共流轉土地500畝種植葡萄、草莓、雙孢菇等新品種,現僅一項又為計生戶群眾增加收入600多萬元,人均增收500元。
在帶領計生戶農民種好大棚蔬菜的同時,李文龍還帶領計生戶大力發展龍眼、柑桔種植。為幫助計生戶購買優質龍眼種苗,李文龍獨自到福建省找尋優質種苗,買好種苗返程時,李文龍發現,除去購買車票的錢後,自己身上僅剩4.5元錢了。他用僅有的4.5元錢買了5個饅頭和一瓶礦泉水。在火車上的兩天一夜裡,餓了,就啃冰冷乾硬的饅頭,再喝幾口水。如今,汶溪村龍眼種植面積已達1000畝,優質柑桔種植面積達到3000餘畝,為確保計生戶果園儘快獲益,李文龍專門聘請農技專家,對全村果園進行統一管護。
李文龍不僅帶領計生戶發展種植業,還帶領計生戶發展肉牛和生豬養殖,目前,該村已有800餘戶計生戶農民從事肉牛養殖,年出欄肉牛近5000頭;村裡還湧現出了一批生豬養殖大戶,全村生豬年出欄達2萬餘頭。種養業的發展,為計生戶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目前,該村計生戶年人均純收入已達9638元,,戶均年收入7萬餘元。果園全部掛果後,計生戶人均將增收2000餘元,加上務工所得,人均年收入將實現上萬元。
改變村容村貌,築巢引鳳
為了改變村容村貌,把髒亂差的印象從人們的腦海中抹去,李文龍根據汶溪村的公廁設定少,村民倒放垃圾難,汙水排放不暢等實際問題,開始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整修道路中,他請專家設計方案,在道路兩側鋪設了排水道,徹底解決了積水問題;在村內主要幹道兩側規化了綠化帶,栽植了風景樹,風景樹下設定了花臺,每個花臺上種上了花草。為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並使之經常化、制度化,李文龍採取向上爭一點,村民議事會籌措一點,村、社幹部、共產黨員、縣鎮人大代表捐一點的“三個一”辦法籌措資金134萬元,修建日處理汙水50噸的汙水處理站2處,安裝汙水管網18000米,購置環保垃圾運輸車3輛,滾式垃圾桶28個,新建生活垃圾臺20個,規定了垃圾廢舊物集中放在滾式垃圾桶內集中清運制度,併成立了由8人組成的村衛生保潔員,每天清掃主幹村道,使村貌發生顯著變化,鄉親們個個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11年,汶溪村被重慶市評為市級衛生村。現在汶溪村正在努力建立國家級生態環境示範村。
村容村貌的改變,使汶溪村具備了築巢引鳳的條件。一些企業家紛紛到汶溪村投資建廠。目前已有重慶鑫犇食品有限公司、豐都縣鴻運果菜專業合作社、華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豐都縣民爆物品有限公司、重慶綠島源建材有限公司、船泊製造修理廠、重慶遷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落戶汶溪村。這樣既給村勞動力提供1000多個就業崗位,又使因上有老人下有小,又有孩子在豐二中讀高三當年面臨考大學不能外出打工的計生戶群眾足不出村就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
讓全村人民都過得更好
筆者所到採訪之處,說起汶溪村黨委書記、縣人大代表、村計生協會會長李文龍,該村計生戶們都豎起大拇指說:“現在的村幹部和過去不一樣,不僅有文化,腦子靈,還在帶領群眾致富方面點子多、路子廣。” 自從李文龍從2001年當選為村計生協會會長、縣人大代表和汶溪村黨委書記至今,李文龍帶領全村黨員開展了黨員服務承諾制活動,特別是在今年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李文龍採取黨員領導幹部“一對二”、一般黨員“一對一”結對幫扶方式,發動全村120名黨員與貧困戶計生戶結成幫扶對子,手把手開展幫扶。如今年,李文龍親自到自己所幫扶的汶溪村6組譚倫清家幫他制定“農戶增收致富小康方案”、動員譚倫清家承包舉家外出打工,家裡無人耕種的土地48畝種植地膜海椒、蕃茄、茄子、黃瓜等蔬菜和溫室大棚蔬菜。李代表利用自己在西南農業大學,豐都縣農業廣播學校及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所學到的技術,手把手進行技術指導,科學施肥,殺蟲治病,結果所幫扶的譚倫清家48畝蔬菜面積現已收入現金24.2萬元。譚倫清一家人逢人便說:“要不是李代表,我們一家人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他真是我們的好代表、好書記。”
高家鎮汶溪村3組70歲的秦仕權老人2006年12月8日晚因得胃化膿病,疼得直在地下打滾,需要到豐都縣人民醫院動手術治療,當時他家的兒子譚小平、女譚素瓊分別成家立業另立門戶,而且全部都在浙江打工,家裡無錢治病,這家2個老人是李文龍幫扶的貧困戶,當李文龍知道這個情況後,親自連夜連晚把秦仕權老人送到豐都縣人民醫院,給這位老人交了8000元錢的住院費,當晚動了手術,挽救了這位老人的生命。病好後秦仕權老人逢人便說:“李書記真是我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他,我這把‘老骨頭’早已不在人世間了!”
每逢過春節,李文龍從沒忘記村裡的貧困計生戶和五保戶,經常自掏腰包扶貧濟困。並還親自把救濟款和食用油、大米等慰問品送進貧困計生戶家中,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每年春耕時節,他都要挨家挨戶走訪備耕情況,對無法備耕的貧困計生戶,李文龍親自到信用社幫助聯絡貸款,村民有事需要幫忙,無論大小,他都會放在心上,從不推辭。
認真履職 當好代表
“他不僅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書記,而且還是一個抓鐵有痕的縣人大代表,汶溪村村民江家榮、譚龍清、秦仕權、譚倫清等群眾在筆者釆訪時如此說道”。他是2001年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和汶溪村黨委書記的,於2001年當選豐都縣第十五、十六、十七屆人大代表。13年來,時刻牢記人民代表肩負重任,始終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原則,善於體察民情,敢於為民代言,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辦事,以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代表的良好形象,為發展農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人民代表具有先進性和代表性,就是要具有較強的依法履職意識和參政議政能力,最大限度地反映社會各階層各方面選民意見、願望和要求”。李代表在筆者釆訪他時如此說道。為此,他注意在兩個方面努力當好人大代表。一方面是堅持學習理論。村裡的工作較為繁雜,但他以釘子精神每天都要擠出一定的時間讀書看報、學習檔案、學習理論,特別是當了代表以後,我更加註重學習《憲法》、《地方組織法》、《代表法》、《監督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同時,積極參加人大舉辦的培訓班,從中吸取豐富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另一方面積極參加代表活動。通過代表活動了解民情民意,他常說參加代表活動是在履行代表職責,這是權力又是義務,如果當一名代表不履行責任,不參加活動,也就失去了當人民代表的意義。因此,他始終積極認真地參加每一次活動,不管是代表大會還是代表團活動,或是視察、調查、檢查、評議,他都能召之即來,即使是村裡有重要任務,個人家庭有重要事情他也要以代表活動為主,合理安排時間,保證準時參加活動。
在當13年代表以來,李文龍每次在縣鎮人代會議中積極諫言獻策,把平時瞭解的有關情況反映出來,在活動中,他認真聽、認真看,然後充分發表個人意見。13年來他先後提出《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關於農村已退的村老幹部補助費問題》、《如何解決村級幹部工資偏低》等建議,得到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日常把群眾關心的難點、熱點作為他建議的重點,村級小學合併後,接送學生的通勤車存在安全隱患,他向高家鎮政府提出建議得到了鎮政府的重視,下發了《高家鎮關於進一步加強學生通勤車輛管理的有關規定》的政府檔案,現在對學生通勤車進行了規範化管理,學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再如由於城鎮化建設和高速公路建設佔用了農民土地、農村經濟結構和政策形勢的變化,農村非農業人員,沒有地種、無口糧吃、無經濟收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惠農政策沒有他們的份,為此,他通過調查瞭解實際情況後提出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並給予了答覆,表示抓緊研究解決。同時,他堅持持之以恆精神,問題解決不好就繼續提建議,如農村山坪塘整治不裝水,只是白天裝太陽,晩上裝月亮的整治和管理問題,已列為十七屆二次人代會議案,有關部門正在對農村山坪塘的整治進行規劃設計,使問題有望解決。13年來,他提出的群眾意見和建議30多條,受到了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大部分建議都得到了解決。13年如一日,李文龍同志以一個人大代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默默地耕耘著。
心繫國策 銳意進取
李文龍不僅積極為民辦實事、做好事,為民鼓與呼,認真當好村書記和縣人大代表,還痴心一片系國策。李文龍上任之初,汶溪村計劃生育基礎工作差,村計生協會工作停滯不前,造成群眾計生意識淡薄,違法生育的事常有發生,是鎮裡有名的計生“後進村”。為了摘掉“後進帽子”,李文龍帶領村“兩委”班子想方設法改變計生落後面貌。首先召開協會會員代表大會,通過民主選舉一批經濟能人、有威望的人進入了新一屆協會理事機構,建立健全了會長、副會長、祕書長、會員小組長、會員、會員聯絡戶的計生群眾自治網路,形成“兩委負總責、村民搞自治、協會當骨幹、群眾做主人”的計生工作新機制。其次是新一屆協會理事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計劃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計劃生育村規民約》、《協會活動制度》等制度並統一上牆,接受村民監督。通過制度的完善,使汶溪村計生群眾自治有章可循,實現了計生群眾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式化。三是以宣傳開路,依託協會平臺來推進人口計生工作落實。在李文龍向縣、鎮政府和縣計生委資助下,村上建起了3000米的人口文化長廊,建了一個300多平方米的人口文化活動場所,一個400多平方米的人口文化舞臺,組建了一支人口文藝宣傳隊,每有重大節日和在農閒時節,人口文藝宣傳隊都以群眾喜聞樂見歌舞、小品、說唱、快板等形式傳播婚育文明、典型事蹟、人口計生知識、重慶市單獨兩孩政策等,營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自從李文龍當選為村計生協會會長以來,每月都要組織中心戶長集中學習政策、交流資訊;在春節、“5•29”會員活動日、“7•11”人口日等節日,他組織協會利用開展各種特色的文體活動,大力宣傳計生法規、優生優育、科技致富等知識;他還爭取上級協會對生產、生育、生活方面遇到困難的計生戶給予幫扶;每年兒童節、重陽節等,他都自己出資走訪慰問計生戶、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李文龍利用晚上串門的機會向群眾宣傳計生政策,動員群眾落實計生政策。在李文龍的關心、動員下,中心戶長秦玉連主動放棄生育二孩,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會員譚昌富夫婦在秦玉連的影響下,也自覺領取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在李文龍的努力和計生協會會員的帶動下,汶溪村群眾婚育觀念得到不斷轉變:2001年前汶溪村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為零,到2014年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就有30戶,其中秦玉連等10戶先後主動放棄生育第二個孩子。村裡每年還要評選表彰一批致富能人、文明家庭和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好妯娌,用身邊的典型事例教育周圍群眾。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在汶溪村蔚然成風,汶溪村人口計生工作步入了全市先進村行列,從2009年連續5年被評為市、縣、鎮級“兩無一提高村”。通過完善各種制度和開展各種宣傳服務活動,協會的吸引力不斷增大,協會會員由2001年的138名增加到現在的507名,佔總人口的11.8%。現在村民自覺參與計劃生育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由原來的“要我實行計劃生育“轉變為如今的“我要實行計劃生育”,群眾的生育觀念發生了根本轉變。一種自願參與、互相監督、互相管理的良好的計生氛圍正在汶溪村形成。汶溪村人口計生群眾自治格局已經形成。通過李文龍的努力和示範戶的帶動作用,現在婚育新風已吹遍汶溪村的每一個角落。
十三年來,李文龍以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名縣人大代表的責任感,把自己的精力和汗水灑在了家鄉這片熱土上,2006年至2007年李文龍分別到縣委組織部、縣移民局、縣政法委、縣科委、縣農委、縣民政局、縣供銷社等10多個縣級部門單位去爭取到資金150萬元,於2008年至2010年設計修建了佔地900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便民綜合服務中心、老人託養所、老人健身、醫療、農家書屋、辦公室、警務室、尚善調解室、留守兒童聊天室、蔬菜快速檢測室、電教遠端教育多功能室為一體的規範化、標準化村級活動場所15間和便民服務超市、農資超市及體育文化設施,成為村幹部議事、黨員學習、群眾娛樂的主陣地,也成了群眾發家致富的加油站和文明新風傳播間。投資390萬,改造農戶房屋325戶,完成房屋外牆漆7.7萬平方米,安裝琉璃瓦雨蓬2000米,硬化院壩4826平方米,硬化產業路2.2公里,新修沼氣池150口,貧困戶住房改造20戶,極大地改善了汶溪村的人居環境。同時每年還開展了“好家庭”、“平安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和“十星級文明戶”競賽活動,並對先進進行表彰,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村民,使全村村民的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優良風尚在汶溪村這塊土地上爭奇鬥豔,為全村的經濟建設和和諧村莊的構建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把全村精神文明建設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盤點碩果累累,成就鼓舞人心,物質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提升了,李文龍以身作則。寬以待人,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他的先進事蹟,光輝典範激勵著汶溪村的和諧發展,激勵著汶溪村走向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汶溪村變了,汶溪村富了,汶溪村新了,新時代營造了新形勢,新形勢孕育了新人事。汶溪村黨委書記、縣人大代表、村計生協會會長李文龍近13年來,靠自己的力量、智慧和膽識,開創了汶溪村一片新天地。連續13年榮獲鎮黨委、鎮政府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優秀黨員。2003年榮獲國家計劃生育先進個人。2006年、2009年分別榮獲重慶市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個人。2009年榮獲縣委、縣政府新農村建設先進個人,同年被縣人大會評為優秀人大代表和縣委、縣政府平安家庭戶。
2010年4月榮獲重慶市委“三項制度”落實先進個人。2011年被縣人大會評為優秀人大代表,2013年被縣人民法院評為優秀人民陪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