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為什麼會有印度童婚
印度童婚***child marriage of India***是印度的一種婚姻習俗。有人認為始於吠陀時期。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都有大量記載,並肯定童婚,讓女孩子在發育之前結婚,父母死後可以昇天。那麼?
印度童婚歷史起源
印度婚姻習俗始於何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吠陀時期就存在。如《摩奴法典》 明確寫道:“30歲的男人應同12歲的幼女結婚 ,24歲的男子應同8歲的幼女結婚。”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多處記載了童婚習俗 。《梵天往世書》中甚至提到幼女4歲以後可以結婚 。
印度童婚歷史原因
按照習俗,幼女婚後仍住在孃家。11、12歲後去夫家,此後的命運就由夫家決定。印度童婚她們幹著與年齡不相符的家務,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經常遭夫家指責和打罵。有的十幾歲就做母親。守寡的少婦不許改嫁,要穿最粗劣的衣服,不準參加任何娛樂活動。童婚習俗嚴重地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是印度嚴重的社會問題 。印度政府1929年 通過禁止童婚法 ,但未奏效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18歲 ,但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價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常變來變去,但宗教經典卻是永恆的。
童婚是印度教長年沿襲的一項舊規。古代《摩奴法典》中規定,24歲的男子應同8歲的女孩結婚。其他宗教經典也提到,讓女孩子在發育之前結婚,父母死後可以昇天。因而,童婚在印度早就成為宗教教義的一部分。到了中世紀,印度戰火硝煙四起,印度教徒不願意同異族通婚,因此父母們便趕緊把未成年的女兒嫁出去。如此一來,印度的童婚現象就更為嚴重和普遍了。
相關影響
童婚習俗嚴重地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是印度嚴重的社會問題 。印度政府1929年通過禁止童婚法 ,但未奏效 。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18歲 ,但在許多地區,特別是山區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一是童婚是廉價的;二是童婚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
印度2005-2006年進行的一次全國家庭健康調查顯示,22.6%的女性16歲以前結婚,44.5%的女性16-17歲間結婚,2.6%的女性不到13歲結婚。
童婚女性更易進行三次以上的生育,生產兩個孩子的間隔不到兩年、多次意外懷孕、終止妊娠及絕育的可能性亦高,”研究人員寫道。
研究結果表明,受童婚影響的不僅是16-17歲的青春期少女,還有大批14-15歲年齡更小的女孩。研究人員稱,令人深省的是,印度現行政策及經濟發展並不能幫助農村女性及貧窮女性。
現狀介紹
印度2005-2006年進行的一次全國家庭健康調查顯示,22.6%的女性16歲以前結婚,44.5%的女性16-17歲間結婚,2.6%的女性不到13歲結婚。
印度政府已經意識到法律方面存在的漏洞,也多次明確表示了制止童婚的決心。一些邦政府已開始擬訂關於結婚登記的法律草案,“印度全國婦女委員會”也開始進行童婚危害教育的宣傳。然而,一些社會學者指出,在經濟落後的農村,人們大多認定教義重於法律,即使有了新的法律,長期遭受宗教傳統禁錮的人們也只能先顧及自己的吃穿,一旦覺得法律可能影響自己的經濟生活,他們就不會順從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