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圖片

  2016年《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的圖片

>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圖***1***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圖***2***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圖***3***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圖***4***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圖***5***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圖***6***

  小學生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的手抄報的資料

  一、紀念長征:先輩的旗幟

  提起長征,許多文人墨客總要讚歎敬仰,佩服長征中的每一位戰士。長征就像一本宣傳冊,又像一臺播種機,它將老一輩革命先烈們的堅強不屈、捨己救人、嚴於律己、大公無私的精神一代又一代傳遞下去,聞名全世。

  長征就像一幅幅慘烈的圖畫。包受飢寒的戰士們在草地上行軍,到處都是沼澤,一不留心就會陷入泥潭;別的戰士去救,就會一同陷下去,越陷越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戰士們失去生命;戰士們在爬雪山時,衣服單薄,寒風刺骨,有的戰士身體都凍僵了,呼吸也極其困難,一不小心就會滑入深谷;還有戰士們過鐵索橋時,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手一邊抓著鐵索一邊和敵人勇猛的戰鬥,不小心就會掉入滾滾長江。

  紅軍長征過草地時,草地氣侯惡劣,變化無常。時而大霧茫茫,時而電閃雷鳴,時而烈日當空,時而寒風凜凜。茫茫草地上沼澤遍地,但水質惡劣,飲用後會生病,而且不小心就會陷入泥潭。就在這種惡劣的確環境下,很多同志生體生病,有的甚至失去生命。但是,紅軍戰士們以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頂風雪,冒嚴寒,吃草根,啃樹皮,經過艱苦地奮鬥,終於戰勝了不可想象的確困境,走出了茫茫草地。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事。記得暑假奧數班老師給我們佈置了幾道題。在做這些題時,有一道題很難,我左思右想,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答題思路。這時,惱怒的我把筆一扔,坐在沙發上大吼:“這是什麼破題材!”急躁之餘,我想到了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難,想到了翻雪山的磨練……漸漸地我平靜下來。紅軍長征中遇到了那麼多困難和挫折,還能勇往直前,我這點兒困難算什麼?怎麼能輕意放棄呢?想到這些,我重新理輕思路,用線段圖方式表達出題意,並認真思考,終於把這道題做出來了。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面對困難不要退縮,要勇往直前,知難而進,只要用心去做,什麼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和挫折。每當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總會想起紅軍長征堅強不屈、捨己為人、嚴於律己、知難而進的精神。這種精神使我克服重重困難,並會使我受益非淺。只要我們有這種長征精神,無論什麼困難也會被我們克服。這種精神將會永遠激勵我前進。

  二、長征

  在革命時期,紅軍主力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進行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征,其間經過11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蕪人煙的草地。在我眼中長征真是一個奇蹟,既要面對路途上的行走困難,又要面對敵人的攻擊,多麼令人震驚的壯舉呀!

  在《七律長征》這首詞中,***把崎嶇,逶迤的五嶺比作了細沙,細浪,把磅礴的烏蒙山比作泥丸,在這些比喻中,我看到了很大的反差,心中有許多疑問,如:怎麼能把那麼巨集偉的山變成那麼小的細沙,泥丸?這些要表達什麼呢?在《我的長征》這個電影中,我看到了前仆後繼的紅軍戰士;在《飛奪瀘定橋》中,我看到了英勇不屈,捨生取義的紅軍。這些表示著什麼?不就是表現了勇敢,勇猛,堅強不屈的紅軍戰士嗎?在***的筆下,把長征比作宣言書,宣傳隊和播種機。而在我眼中,長征是一部電影,演出了多少紅軍戰士的英勇;長征是一次展覽,告訴了人們什麼是好政府什麼是好軍隊;長征是一個警告,告訴國民黨,我們創造了奇蹟;長征還是一堂漫長的課,教會了人們,只有加入共產黨才是成功,正確的選擇。

  長征是中國歷史長河中不可抹掉的一筆,是奇蹟中的奇蹟。長征是怎麼成功的?是有共產黨的領導,最重要的是有堅強不屈,英勇善戰的紅軍戰士,他們是英雄,是長征中的點點星光。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榆次戰鬥,攻佔七百多座縣城,還犧牲了十幾萬人才到達目的地的。

  紅軍的英勇無畏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我眼中的長征不僅是一項了不起的奇蹟,更詮釋著紅軍們對我們祖國深深的熱愛和尊重。我眼中的長征更不僅僅是它的外表,還展現了它的內在。用***的話來說就是:“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而告終。”

  長征因五次反“圍剿”失敗而進行的,也是迫不得已的,但正是這個舉動,才儲存了紅軍的實力,為以後的革命事業積蓄了力量,同時鍛鍊了部隊的戰鬥力,培養了紅軍艱苦奮鬥的品質。在所到之處,革命思想得到了宣傳,為紅軍和革命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支援。

  紅軍在長征期間同甘共苦、同舟共濟,所謂“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張床”啊!

  我特別喜歡《七律長征》裡的一句話: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我認為這就是我眼中的長征,紅軍不怕,不畏懼,他們哪怕犧牲,也要為中國革命事業發展創造條件;還要為中國選擇一條正確的路線,為了祖國,他們拼了,我打心底佩服他們。

  長征,紅軍,一個奇蹟,一個奇蹟創造者,你們結合起來,就是幾個世紀都無法打敗的雄鷹!

  每當說起“長征”,大家可能腦子裡馬上就會出現的,就是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兩年中,中國工農紅軍離開了原來的根據地,舉行的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是的,“長征”一次的本意,莫過於此。長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創造的英雄壯舉,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長征以世所罕見的艱難困苦,鑄造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象徵。

  在中國工農紅軍漫漫的長征路上,遇到了許許多多難以想象到的困難。但是他們絲毫不畏險峻,憑藉著自己超強的毅力和堅忍不拔的品質,戰勝一切了困難,成為了一個個不被後世所遺忘的英雄。他們的精神和品質是不朽的,是值得人們去珍惜去回憶的。

  我眼中的“長征”,是鋪滿荊棘的,或許只有踏平它們,才能繼續向前衝。心無雜念,才能粉碎一切障礙。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經歷過困難和坎坷,並且將它們化解,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未來的發展,或是開闢一片新的天地。或許,現在的我們,不用像以前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了,但這不代表我們就可以不去面對困難,迎難而上。

  長征,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良藥,救濟著能讓我更好地面對生活,不畏艱辛和困難;“長征”,對於我來說,更是一種能夠讓我面對艱難困苦時臨危不亂的生活食量,處處影響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