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教學畢業論文

  社會醫學教學裝置的平均先程序度是衡量一個國家醫教水平的重要度量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臨床醫學八年制畢業生培養及現況調查 》

  [摘要]國內有關八年制醫學畢業生的就業資訊缺乏大樣本的統計分析。中南大學首屆八年制醫學生已畢業,本文就我校首屆八年制醫學畢業生的培養及就業情況做一簡單的調查分析和總結,期望對我校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和未畢業的八年制學子提供參考資訊。

  [關鍵詞]中南大學;八年制;培養模式;就業資訊;調查分析

  隨著醫學教育的改革,繼1917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和2001年北京大學醫學院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後,2004年5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又批准5所重點高等院校試辦臨床醫學八年制教育,包括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南大學[1]。中南大學首批八年制醫學生是從2004年入學的七年制中通過選拔和擇優錄取的。

  一、招生和培養

  中南大學首屆八年制共招收100名醫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採取嚴格的淘汰制度,在不同階段共淘汰了5名學生,並從其他專業中擇優選拔4名有志從事臨床醫學的學生進行了補充,最終中南大學首屆八年制共畢業99人,分別來自全國24個不同省份、直轄市或自治區,其中以湖南本地生源為主,約佔37%,其中男生48人,女生51人。中南大學首批八年制的培養模式相比七年制醫學教育增加一年的理工科基礎教育。在前兩年理工科基礎教育期間,100名醫學生被分成3個模組***物理模組、化學模組和資訊模組***,分別接受物理、化學和資訊專業方面的知識學習,目的是為了結合個人興趣培養有不同理工科基礎的綜合型醫學人才。完成兩年的理工科教育後,八年制醫學生在醫學院接受兩年相同的基礎醫學教育。在後面的臨床教育階段,八年制醫學生被分到湘雅醫院和湘雅二醫院兩個附屬教學醫院完成後期的臨床教學、實習和畢業。

  二、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

  對中南大學2004級99名首屆八年制醫學畢業生的工作單位和從事專業進行調查,共蒐集了95位畢業生的資訊,調查結果如下。

  ***一***就業單位情況。截止2015年3月,受訪的95名中南大學首屆八年制畢業生已全部就業,就業單位主要集中在湖南、浙江、北京三個省或直轄市,分佈於全國12個省份的26家省市級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基本上為高校附屬醫院***見表2***。其中,超過半數的畢業生留在湘雅系統的附屬醫院工作***約佔60%***,湘雅醫院27人、湘雅二醫院20人、湘雅三醫院13人。其他省份分佈較多的主要有浙江省13人,主要就業單位為浙江省人民醫院***3人***、浙江省腫瘤醫院***4人***、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2人***、寧波大學附屬一醫院***1人***、寧波李惠利醫院***2人***、溫州醫學院附屬一醫院***1人***。其次是北京市有9人,包括北京阜外醫院5人,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腫瘤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各1人。再次是江蘇省有3人,分別是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人,蘇州大學附屬一醫院1人。其他省份分別較少。

  ***二***從事專業情況。95名中南大學首屆八年制畢業生大部分從事內、外科***約佔66%***,部分畢業生從事麻醉科和一些輔助科室,如放射科、超聲及病理科等***見附圖***。進一步分析畢業生在畢業前後選擇和從事專業的情況,結果發現58人從事的專業與畢業前選擇的專業一致或相關,37人***約40%***從事的專業與畢業前選擇的專業不一致。

  八年制的培養模式為非定向培養,這就決定了八年制畢業生就業的靈活性和主動選擇性。然而,導致約40%的畢業生從事與之前選擇專業不一致的現象的主要原因還是專業的供求失衡,如骨科、普外科等從事人員相對較多的專業,畢業學生相對較多而需求量少,導致部分從事骨科和普外科的學術畢業後不得不從事其他科室。而相對偏一點或一些小的科室,如胸外科、眼科、康復科等,因選擇的學生偏少,且目前這些科室處於飛速發展階段,其需求量大,所以從事這些專業畢業生可以順利就業。

  三、討論

  臨床醫學八年制是醫學教育改革的產物,和美國八年制醫學教育相比有很多不同,很多地方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和改進[1],目前仍在探索和摸索階段,國家沒有形成固定和統一的培養模式,不同的高等院校根據自己學校的特色有自己的培養體系。因八年制大規模招生是從2004年開始,目前已有三屆八年制畢業生逐步開始畢業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但目前就八年制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的研究,以及不同院校之間的八年制畢業生之間比較的研究均相對較少。

  本文的調查統計了中南大學首屆臨床醫學八年制畢業生的培養及就業情況,總體來說,因為是第一屆八年制,其培養模式也是在以往的七年制培養模式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通過加強醫學前的通識教育即理工科學習來擴大醫學生的視野,為的是以後在醫學領域能有更多的創新思維。

  目前國內八年制院校的八年制醫學生的培養也不盡相同,如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為“5+3”模式,浙江大學醫學部為“4+4”模式,但其本質基本一致,基本都包含了通識教育、基礎醫學教育和臨床醫學教育[2]。首屆畢業生的招生考慮到湖南本地的生源為主,工作基本為國內大型三甲醫院。因八年制培養為非定向,其學習期間專業的選擇不影響以後就業專業的選擇。

  牛海濤[3]等分析了八年制學術的素質和就業特點,認為八年制教育“重基礎、寬口徑;八年一貫,可塑性強”,畢業後適合在國家級、區域性省級綜合醫院、高等醫學院校的醫療機構等部分工作。就八年制醫學畢業生從事專業來看,中南大學首屆八年制約40%的畢業生從事的專業與畢業前選擇的專業不一致,大部分畢業生***約66%***還是從事內、外科。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還是與八年制醫學的特點以及當前的就業形勢有關。

  王蓓[4]早在2008年就對北京大學八年制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做了調查分析,調查認為八年制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存在就業意向與用人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主要包括畢業生就業期望與政策嚮導“錯位”,自我定位與用人要求“不符”,醫學院校應通過各種途徑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關於中南大學首屆八年制畢業生的科研、生活、出國等其他各方面的情況,我們將在後續的中南大學八年制畢業生的調查分析中統一分析。目前國內在該領域的研究相對較少,就國內其他八年制院校的畢業生來看,中山醫學院八年制畢業生的科研情況較好。

  根據中山醫學院的網上調查顯示的結果***截止到2015年2月23日***,中山醫學院參與調查的每一位畢業生均發表過核心期刊的文章,其中有66.67%的畢業生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的文章在2-3篇,93.33%的畢業生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收錄的文章[5]。在出國學習方面,第二軍醫大學首屆八年制45%學員在畢業前擁有出國學習和交流的機會[6],表現出了其培養模式的國際視野和教學工作的國際化。對於八年制醫學畢業生的生活、工作等情況的滿意度缺乏相關的文獻和研究。

  [參考文獻]

  [1]李亞平,範學工,樑莉,等.中美兩國八年制博士教育發展的比較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2010***1***:118,121.

  [2]白一,龔雲輝,劉希婧,等.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現狀[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誌***電子版***,2014,10***1***:113-115.

  [3]牛海濤,陳曦.臨床醫學八年制學術的素質與就業特點[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3,3***4***:42-43.

  [4]王蓓.淺談我校醫學八年制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指導[J].現代企業文化,2008***35***:80-81.

  [5]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就業情況調查問卷[EB/OL].[2015-2-23]..

  [6]鍾飛,左喬,李凱,等.第二軍醫大學首屆八年制醫學生培養回顧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2***:116-117.

  篇二

  《 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分析 》

  摘要: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跨多個臨床專業的邊緣學科,有其自身的學科特殊性。目前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尚處於探索階段,為了更好地做好急診醫學人才培養,我院對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

  關鍵詞:急診醫學;教學方法;探索

  0引言

  急診醫學是一門新興的跨多個臨床專業的邊緣學科,與其他臨床學科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始終處於處理急危重症的最前沿。面對大量未經篩選的急危重症患者,其處理原則強調“時效性”和“生命第一”的原則,要求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救助患者生命,這就對急診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等醫學院校作為培養專科醫師的首發站任重而道遠。為此,我們針對我院的急診醫學教學情況,結合兄弟院校的教學經驗,對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做了以下有益探索,現報道如下:

  1課堂理論教學

  1.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我院急診醫學專業授課教師均為副高以上職稱,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戰經驗,良好的醫德醫風。授課教師均採用集體備課形式,授課前先在教研室進行試講,通過後方可給學生上課,以保證授課內容的準確性和課時安排的合理性,提高授課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率。同時我院還加強了後備教師儲備,要求青年教師參與教研室備課、聽課環節,參加教學比賽,對於青年優秀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同時在職稱晉升方面予以政策傾斜。

  1.2轉變傳統教學模式

  我院於年開設急診醫學課程,由於早期教學經驗不足,基本按照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即按照不同系統,不同疾病,從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及鑑別診斷和治療對學生進行縱向思維培養,但教學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較低,感覺是在重複以前所學的專業課程,體現不出急診醫學專業的特點。②臨床實習階段,學生感覺像無頭蒼蠅,找不到頭緒,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機結合,動手能力較差。

  通過幾年的摸索和參考其他醫學院校的教學經驗,發現以教學法結合典型病例或情景模擬的新型教學模式更能收到良好效果。這是因為新型教學模式是以患者疾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強調以常見急症鑑別為主線的橫向臨床思維培養盯。

  1.3加強教學質量管理

  授課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和教案進行授課,教研室主任協同教學質量管理科對任課教師授課情況進行抽查,課程結束後要求學生無記名反饋教師授課情況,並根據評分量表打分,以此作為教師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2醫院臨床教學

  2.1急診入科宣教

  急診科工作環境、工作性質與其他科室相比存在很大差異性,為了減少學生對陌生科室的心理恐懼,儘快進人實習狀態,我們安排具有豐富帶教經驗主治以上醫師對實習生進行人科宣教,其內容包括急診科佈局、工作環境、急診科規章制度、常見急症搶救程式、急診病例書寫規範及要求、法律法規教育等。通過宣教,學生們能較快進人實習狀態,學習興趣較前明顯提高。

  2.2強化診斷思維

  對於急症患者,首要任務是評估生命體徵是否平穩,首先要排除風險最高、威脅生命的病因,先安排最必要的檢查,並在檢查時做好必要的急救準備。對於生命體徵不平穩的危重患者,在診斷未明的情況下,應堅持診斷與治療同步,邊搶救邊檢查,不能消極等待化驗及輔助檢查結果,體現“生命第一”原則。我院臨床教學側重以常見急症就診時的症狀和體徵為中心,強化鑑別診斷思路及處理流程,經過針對性強化訓練,使得學生在接診病人時做到心中有數。

  2.3強化技能訓練

  由於目前患者及家屬法律意識和自我維權意識的逐步增強,很多急救技術還無法在患者身上實施,故急救技能訓練更多在模擬人身上進行。我們採用學生先看教學視訊,然後老師操作示範,最後分組模擬訓練和技能考核的方法。學生模擬訓練時帶教老師必須在場,針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及時糾正,然後督促學生反覆練習,直到學生完全掌握技術要領。對於技能考核合格的學生,老師可根據患者病情以及與家屬溝通的難易程度,適時讓學生進行現場急救技能操作,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由學生到醫生的角色轉換。

  2.4參與診療活動

  學生掌握了常見急症的鑑別和處理流程後必須參與診療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鞏固三基知識。對於病情及時間允許的患者,老師在場的情況下可側重讓學生參與診療活動,如量血壓、做心電圖、採集病史、查體、書寫病歷等活動,必要時老師予以指導、補充。對於病情危重患者,學生應對老師的診療過程做好詳細記錄,搶救結束後,作為危重病例進行討論,總結經驗教訓,這樣可強化學生科學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敏銳的現場反應能力。

  2.5加強醫患溝通

  急診科是醫院醫療糾紛的高發區,而產生糾紛的根本原因更多在於患者對服務態度的不滿,而非專業技術水平。良好的醫患溝通是贏得患者滿意的重要一環,要做好醫患溝通,首要環節就是學會換位思考,只有真正站在患者及家屬的位置,才能體會到他們對疾病充滿了焦慮、不安、甚至是恐懼,很容易對醫生產生不滿情緒。所以我們在帶教過程中反覆強調服務態度、溝通技巧,並在診療過程中始終以熱忱耐心的服務給學生起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讓整個診療活動在緊張而和諧的過程中進行。

  2.6規範出科考核

  學生實習結束時,帶教老師需根據實習大綱對學生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常見急症的診斷程式及處理流程和心肺復甦、氣管插管等常見急救技術。對於考核不合格的學生要求重新補考,直到合格為止。

  總之,急診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其人才的培養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總結、提高。

  參考文獻:

  羅學巨集急診醫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楊鐵城,於東明教學法在急診醫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國急救復甦與災害醫學雜誌

  陳爾秀,張正良,袁國蓮,等急診醫學臨床教學改革探討西北醫學教育

  劉樹元,王立秋急診臨床教學中急救思維培養的探索中國急救復甦與災害醫學雜誌

  唐子人,李春盛急診醫學教學方法初探中國病案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