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選用抗生素時,往往走入誤區,認為藥物越貴越好,越新越好,然而不正確的使用,更加重了耐藥細菌的急劇增長。另一方面由於抗生素在臨床上應用量大、品種多、更新快、各類藥品之間相互關係複雜,聯合用藥日趨增多,預防用藥日趨廣泛。因此臨床上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及耐藥性仍逐年上升勢頭。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顯得尤為重要。
1、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則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臨床藥理概念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確保有效,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則。
2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2.1確定病原菌
儘早從患者的感染部位、血液等取樣培養分離致病菌,並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有針對性的選擇抗生素。
2.2 抗生素的選擇
抗生素使用合理與否,關係到治療的成敗。在選擇用藥時,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2.2.1首先要掌握抗生素的抗菌譜 各種抗生素都有不同的作用特點,因此所選的藥物的抗菌譜務必使其與所感染的微生物相適應,否則就無的放矢,既浪費錢財,又延誤病情。
2.2.2 抗生素療效與不良反應的輕重權衡:大多數抗生素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與治療目的無關的副作用或其他不良反應,以一般來說,應儘可能選擇對病人有益無害或益多害少的藥物,因此在用藥時必須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症,防止濫用藥物。比如腎功能減退應避免使用主要經腎排洩的而對腎臟有損害的抗菌藥物;肝功能減退應避免使用主要經肝代謝而對肝臟有損害的抗菌藥物;對新生兒、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等特殊人群應選用安全的抗菌藥物。
2.2.3 聯合用藥 聯合用藥可能使原有藥物作用增加,稱為協同作用;也可能使原有藥物作用減弱,稱為拮抗作用。提高治療效應,減弱毒副反應是聯合用藥的目的,反之,治療效應降低,毒副反應加大,會對患者產生有害反應。目前,一般將抗生素分為四大型別,第一類為繁殖期殺菌藥***Ⅰ***,如β-內醯胺類抗生素,第二類為靜止期殺菌藥***Ⅱ***,如氨基甙類、多粘菌素類抗生素等,第三類為快速抑菌藥***Ⅲ***,如四環素、大環內酯類,第四類為慢速抑菌藥***Ⅳ***,如磺胺類藥物等。聯合使用上述抗生素時,可產生協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無關和相加***Ⅰ+Ⅳ***四種效果,為達到聯合用藥的目的,需根據抗菌藥物的作用性質進行恰當的配伍。
總的說來在使用抗生素時應嚴格掌握適應症,凡屬可用可不用者儘量不用,而且除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針對性外,還必須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體內過程與療效關係。其中發熱原因不明者不宜採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儘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面板***。嚴格控制預防用抗生素的範圍在下列情況下可預防治療:風溼熱病人,定期採用青黴素G,以消滅咽部溶血性鏈球菌,防止風溼復發;風溼性或先天性心臟病進行手術前後用青黴素G或其它適當的抗生素,以防止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發生;感染灶切除時,依據病菌的敏感性而選用適當的抗生素;戰傷或複合外傷後,採用青黴素G或四環素族以防止氣性壞疽;結腸手術前採用新黴素等作腸道準備;嚴重燒傷後,在植皮前應用青黴素G消滅創面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