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如何清潔外陰方法是什麼

  孕婦在懷孕期間,身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下體分泌物也會增多且有些異常,那麼孕婦怎麼清潔外陰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孕婦清潔外陰的方法,歡迎閱讀。

  孕婦清潔外陰的方法

  1、只需要清洗外陰和陰部即可,陰道具有自潔能力,正常情況下,陰道中的糖原在陰道桿菌的作用下可分解為乳酸,從而能夠維持陰道內正常的酸性環境,能夠抑制在弱鹼環境中繁殖的病原體。

  2、陰部面板會有大小便殘留,需要經常清洗,保持陰部的衛生,但是也要避免過度清潔,因為清潔過度很可能會破壞陰部面板中的保護膜,從而破壞陰道的自潔系統,甚至還會導致陰部出現乾燥、瘙癢的症狀。

  3、孕早期孕媽媽受體內激素快速增加的影響,新陳代謝的速度加快,陰道的上皮細胞和宮頸腺體分泌增多,會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的現象,這些分泌物一般呈現乳白色,無刺激也無味,但這並不表示陰道不乾淨。每天用溫水清洗至少兩次以上。

  4、每天晚上用溫水清洗外陰。

  5、在大便之後,要用手指由前向後擦拭乾淨,並養成用溫水清洗或沖洗肛門的習慣。

  6、在清洗陰部時最好採用溫水淋浴沖洗的方式,若條件不便,也可以用專用盆清洗。在使用專用盆之前一定要清洗乾淨,而且毛巾洗完之後要晾晒在陽光及通風處,否則毛巾在陰暗環境中很容易滋生細菌。

  7、一些孕婦為了保證私處的清潔衛生,常用一些藥水沖洗陰道,其實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沖洗時由於不知深淺,藥物容易進入體內,對胎兒造成影響。建議孕婦用溫水清洗私處即可,如無必要無需採用護理液清洗私處,以免化學成分改變私處環境。

  8、懷孕期間是不建議清洗陰道內的,否則孕早期容易出現先兆流產的情況。

  9、手是病菌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清洗陰部前應先洗淨雙手,然後從前向後清洗外陰,再洗大、小***,最後洗肛門周圍及肛門。

  清潔陰部的注意事項

  潔陰的原則應該是:維護女性生殖道的天然防線,不破壞陰道內的生態平衡,不讓外界的病原體進入陰道。一般地說,需注意以下幾點:

  1、備好自己的專用清洗盆和專用清洗用具、毛巾。清洗用具在使用前要洗淨,毛巾使用後要晒乾或在通風處晾乾,最好在太陽下曝晒,有利於殺菌消毒。因毛巾日久不見陽光,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

  2、用溫的清水就足夠了,不太主張用洗液,因為有的洗液會影響陰道的PH值,而且有些洗液裡面會含一些化學藥物成份,有可能面板對它有過敏現象或者這些成份對外陰面板有刺激作用,那反而不好了。陰道有一個酸性的環境,而且還寄生了很多菌群對我們有好處,清洗陰道的話會影響這些天然的屏障。

  3、大便後用手紙由前向後揩拭乾淨,並最好養成用溫水清洗或沖洗肛門的習慣。若不揩淨,肛門口留有糞漬,汙染了內褲,糞漬內含有的腸道細菌會趁機拐入陰道,引起炎症。

  4、例假期間,要用溫水勤洗外陰,勤換衛生巾,以免血漬成為細菌的培養基。

  5、清洗時不要使用鹼性大的肥皂或高錳酸鉀等化學物質以免改變陰道正常的酸性環境。

  6、一般說來,大夫給開的兩種藥,一種是沖洗陰道的,一種是洗外陰的,還不是太一樣。洗外陰的情況下,有一些藥物確實效果非常好,清熱利溼通過中醫的原理緩解你的症狀,症狀重的患者會開一些沖洗外陰的藥物。有一些是放在陰道里面發揮作用的,以前我們主張有陰道炎就沖洗,後來逐漸越來越認識到陰道的自然防禦機能,在一般情況下可以不做沖洗,但是必要的時候也不是說就絕對不能沖洗,看你的具體情況。

  7、孕婦不能用任何陰道沖洗劑。因為母親體內有一個精子在體內,所以整個的免疫力都會下降,經常會發生黴菌性陰道炎,如果得了黴菌性陰道炎,要用專門為孕婦治療黴菌性陰道炎的藥。不建議網友自己在家裡隨便買沖洗劑沖洗,還是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8、生殖道感染是很多婦女面臨的疾病。它不但會給患者在身體上造成傷害,而且陰部的瘙癢、難聞的氣味及夫妻性生活時的疼痛都給患者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傷害。掌握正確的衛生知識,在生活中注重預防疾病的發生,才是遠離痛苦的根本。

  孕婦怎麼保養陰部

  1、儘量選用棉織、柔和、寬鬆的內褲,晚上睡覺時穿四角或不穿內褲。

  2、平時多注意喝水,多喝一些果汁、優酪乳,能夠起到預防或舒緩陰道和尿道感染的作用。

  3、要儘量減少陰部潮溼悶熱,儘量少穿緊身褲、皮褲。

  4、儘量坐會就起來活動。

  5、儘量避免使用容易導致陰部接觸面板炎的物品,如含香精有顏色的衛生棉、衛生紙、護墊等。

  6、如果有異樣白帶***量多且有臭味***,應在第一時間就醫,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7、由於懷孕期間孕婦的分泌物增多,孕婦應該勤換洗內褲,並且洗後應該放到太陽下暴晒。

  8、避免計劃外妊娠,少做或不做人工流產。注意流產後及產褥期的衛生,預防感染。

  妊娠期常見的婦科病

  1、非特異性陰道炎

  異物***子宮託、遺留棉球及紗布***、損傷、腐蝕性化學藥物、過敏反應、放射治療後、長期子宮出血以及機體抵抗力降低等,均能為病原體創造條件而引起繼發感染。常見的病原體多為一般化膿性細菌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過度不合理清洗陰道內部也可導致非特異性陰道炎。

  2、黴菌性陰道炎

  白色念珠菌是致病菌,這種腐物寄生菌平時生存於人的面板、粘膜、消化道及其他臟器中,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白色念珠菌就會繁殖,達到一定量時,人體就會發病。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增加,酸性增強時,白色念珠菌會繁殖引起陰道炎,故本病常見於孕期、糖尿病患者及接受雌激素治療的患者。此外,本病可以通過性、公共浴池、浴盆、浴巾、游泳衣、衣服、醫療器械和敷料等傳播。

  3、子宮頸炎

  長期慢性機械性刺激是導致宮頸炎的主要誘因,如性生活過頻或流產,分娩及人流術等可損傷宮頸,導致細菌侵襲而形成炎症,或是由於化膿菌直接感染,或是高濃度的酸性或鹼性溶液沖洗陰道,或是陰道內放置或遺留異物感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