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學的攀巖要領

  學習攀登技術實踐性很強,必須在不斷攀登中練習,那麼新手必學的攀巖基礎要領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手必學攀巖要領一、手法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體向上運動和貼近巖壁。巖壁上的支點形狀很多,常見的也有幾十種。攀登者對這些支點的形狀要熟悉,知道對不同支點手應抓握何處,如何使力。根據支點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摳、捏、拉、攥、握、推等方法。

  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點可以有多種抓握方法,象有種支點是一個圓疙瘩上面有個小平臺,一般情況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為了使身體貼近巖壁,完全可以整個捏住,平拉。又如有時要兩隻手抓同一支點時,前手可先放棄最好抓握處,讓給後手,以免換手的麻煩。抓握支點時,尤其是水平用力時,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磨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儘量把拇指搭在支點上,對於常見的水平淺槽的支點,可把拇指扭過來,把指肚一側扣進平槽,或橫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

  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臥撐、引體向上、指掛引體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練習。現在國外一些高手已能達到單指引體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較長路線時可選擇容易地段兩隻手輪換休息。休息地段要選擇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且手上有較大支點處,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手臂拉直***彎曲時很難得到休息***,上體後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頂出,使下身貼近巖壁,把體重壓到腳上,以減小手臂負擔,做活動手指、抖手動作放鬆,並擦些鎂粉,以免打滑。

  新手必學攀巖要領二、腳法

  攀巖要想達到一定水平,必須學會腿腳的運用。腿的負重能力和爆發力都很大,而且耐力強,攀登中要充分利用腿腳力量。攀巖一般都穿特製的攀巖鞋,這種鞋鞋底由硬橡膠製成,前掌稍厚,鞋身由堅韌的皮革製作,鞋頭較尖,鞋底磨擦力大。穿上這種鞋,腳踩在窄到不到一釐米寬的支點上都可以穩固地支撐全身重量。

  在選購這種鞋時,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買大了。只要能穿進去就行,大腳趾在裡面是摳著的,不能伸直。鞋越緊腳,發力時越穩固。一些選手比賽時甚至要用快掛鉤在鞋後幫上硬把腳塞進去的。新手買鞋往往太大,一段時間後就會覺得腳上鬆鬆垮垮踩不上勁。

  一隻腳,能接觸支點的只有四處:鞋正前尖;鞋尖內側邊***拇趾***;鞋尖外側邊***四趾趾尖***和鞋後跟尖***主要是翻屋簷時用來掛腳***,而且只能踩進一指左右的寬度,不能太多,比如把整個腳掌放上去,為的是使腳在承力的情況下能夠左右旋轉移動,實行換腳、轉體等動作。換腳是一項基本的技術動作,攀登中經常使用。常見到一些初學的朋友換腳時是前腳使勁一蹬,躍起,後腳準確地落在前腳原在的支點上,看起來十分利落,但實際上是錯的,因為這樣一方面使手指吃勁較大,另一方面造成身體失衡,更重要的是在腳點較高時無法用這種方法換腳。

  正確方法要保證平穩,不增加手上的負擔,以從右腳換到左腳為例,先把左腳提到右腳上方,右腳以腳在支點上最右側為軸逆時針***向下看***轉動,把支點左側空出來,體重還在右腳上,左腳從上方切入,踩點,右腳須勢抽出,體重過渡到左腳。動作連慣起來,就象腳底抹了油一樣,右腳從支點滑出,左腳同時滑入,體重一直由雙腳負擔,手只用來調節平衡。雙腳在攀登過程中除了支承體重外,還常用來維持身體平衡。腳並不是總要踩在支點上,有時要把一條腿懸空伸出,來調身體重心的位置,使體重穩定地傳到另一隻腳上。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個登山者的營養補充計劃:

  如果有效的補充營養,運動過後不會讓人有過多的疲勞感,而且會精力充沛。

  首先就是早餐,如何吃早餐呢?如果你不想起的很早,選擇的爬山時間大約在11點左右,那麼早餐就可以和平時吃的早餐一樣,可以吃一些穀物麵包加一杯牛奶或豆漿,再加一個雞蛋。如果你來不及在家吃這些,那在外面的早餐店吃也行,可以把麵包換成燒餅或小包子。

  然後就要準備出發去爬山了,如果你選擇開車,那麼你一定要記得在車後備箱裡多放一些礦物質水,因為爬山會消耗人體大量的水分,要適時地補充。***以下提到的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的人帶的食物當然也要放在後備箱裡***。如果你是選擇公共交通出行,那麼在你的揹包裡除了帶2瓶水以外,還一定要帶一些牛肉乾,因為即便是你離目的地不遠,但是在乘坐公共交通時也會消耗你的能量,如果不帶一些高熱量食物,還沒到爬山的時間,也許就會感覺疲勞了。當然還要帶一些新鮮洗好的小黃瓜,***女士可以帶聖女果***,紅豆類飲品一個,蘋果一個,香蕉一個,酸奶一杯,餅乾一包,大杏仁幾顆即可,如果你還習慣帶一些別的零時當然也可以。

  計劃是11點左右爬山,估計你10點多就到了,那麼就可以在山下的比較乾淨整潔的飯店吃頓簡單一點的中午餐,這頓午餐很重要,吃的多了,爬不動,不吃的話,還沒有下山,就會保準餓,那點零食可是不夠的。所以此頓午餐一定要吃好,所謂吃好,就是要吃的舒服,可以點一個什錦炒飯再加一個小燉肉,加一個時蔬豆腐湯就可以了,這頓飯把三大產能營養素就都吃全了,既有碳水化合物,又有蛋白質和脂肪,當然蔬菜還能補充維生素。最主要的是餐館裡的餐一般都比較鹹,這樣不至於在爬山大量流汗的時候導致體內鈉的大量缺失。然後吃完飯就可以慢悠悠的走到山下,稍微的活動活動關節,在距離午飯後1小時左右,就可以爬山了。

  一開始要慢點爬,因為怕得太快,對心臟壓力會很大,而且在爬山的時候要適時地補充水分,並可以把香蕉吃掉,可以迅速的恢復體力,在十二點至十三點左右的時候,是心經當令的時候,可以在這個時段把紅豆類飲品喝掉,還可以加個蘋果。然後等你爬到山頂的時候,可以吃黃瓜或聖女果,在山頂吃這兩樣,你會有一種除了登高的喜悅感以外,它們的清新口感還會給你的身心帶來別樣的舒適和清爽感覺。如果餓了,可以再吃點牛肉乾和餅乾和酸奶。

  然後就是下山了,估計一邊遊玩一邊走的速度,會在下午17-18點左右的時候到達山底,此時是腎經當令,你可是適當的吃點堅果。

  等到晚上回家了,如果自己做飯可以煮點粥,炒個時令蔬菜,再補充點果汁,很清新的就可以準備休息了,如果你打算在外面吃,你可以選擇粥店或小火鍋店,但是要少吃肉多吃蔬菜,加一份手擀麵就可以了,回家一樣很輕鬆的準備休息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