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騎馬過程中保證安全

  騎馬是一件有趣但也有風險的戶外活動,那麼騎馬如何保證自己的安全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騎馬過程中保證安全的要點

  1、騎馬千萬不要靠近馬屁股,如果不遵守這一條,還沒騎馬就可能會受傷。一直說遠離馬屁股,但是經常看到很多人走過馬的時候離馬屁股太近。馬看到有個東西晃悠就會認為你會傷害它,就本能的進攻踢人,其實是自衛反映,被踢傷的故事太多了。所以不要離馬屁股太近。

  2、頭部最容易受傷,首先要保護頭。近年,連過去的安全帽都不允許戴了,現在規定必須戴三點固定式的頭盔。要選用和你的頭形適合的這種頭盔。每次騎馬必戴頭盔。

  3、不要大呼、小叫。碰到敏感的馬有可能使它受驚了出現危險,女生尤其要特別注意這點。

  4、背心可以保護胸部、肋骨和內臟,有減震作用,且外表緊身、舒適、瀟灑。選厚實、耐用的馬褲,可以防止擦傷。靴鞋最好是長筒馬靴,或者是高腰皮鞋,關鍵在要有不高不矮的後跟。高跟鞋和平底鞋都不行。特別是鞋底要光滑連續直到後跟,不能釘掌。鞋頭最好附有鋼板,可以保護腳不被踏傷。

  5、腳蹬千萬別踩得太深。踩進腳蹬太深是非常危險的。如果你踩得位置不對,千萬記住要隨時調整,因為這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

  6、騎馬時禁止戴各種裝飾品和化裝品。例如項鍊、耳墜和各種珠寶,因為這些東西很可能被纏住,使人受傷。這就象女機床工必須戴帽子,把長髮都收到帽子裡面去一樣。

  7、不要隨意放開馬韁繩。任何時候都不要放開馬韁。上馬的時候馬韁繩一定要拉緊,相當於車的手剎,馬不會挪動,然後再上馬。還有,經常碰到休息的時候,不會騎馬的就會隨意的鬆開馬韁繩,有很多人就是因為鬆開了韁繩,馬跑了。俗話說的好“馬韁在手,命在手”。

  8、行走奔跑時也不要離馬屁股太近。我有兩個慘痛教訓告誡我不要緊跟在馬後面跑。我曾經有一次跟在一個哥們的馬後面跑,他的馬突然轉彎,我的馬也緊跟著轉彎,太突然了我沒有防備差點掉下來,用手使勁抓住馬鞍沒掉下來,但是把手指掰了又由於沒有及時治療落下了小殘疾。

  9、千萬別在馬上換衣服。在馬上脫衣服是犯忌的,會導致馬受驚摔下馬來。

  10、鞍襠、鞍板要適合馬背,並且軟硬適度,才不會傷及馬背。每次騎馬前都要檢查蹬門,轉動軸要常滴油,保持活動,防止生繡。

  11、有條件的話可以向旅遊點借馬靴或是綁腿,這樣不僅能防止磨破腿,一旦落馬也可以避免將整隻腳套入馬蹬。為預防人被套蹬,用安全蹬當然最好。蹬寬應比靴底寬2釐米,使腳能自由滑脫。肚帶、扣帶,俗稱‘肚帶根子’,最容易斷掉,要經常檢查,及時修理。

  12、不要穿太長的衣服,否則飄起來可能驚嚇到馬。將有可能掉的物品都放下,如果從馬背上掉下會使馬突然朝反方向閃避將人摔下。

  13、上馬時要聽從馬主人的指導。馬見到生人都會緊張,不要在馬的附近打鬧,動作也要放緩。馬的眼睛可以看到270度的範圍,即使馴好的馬也容易大驚和後驚,所以上馬時一定要從馬的前方繞過,並且儘量站在馬的左邊。

  14、不要穿旅遊登山鞋騎馬。登山鞋鞋底的花紋非常深,而且鞋都較寬,尤其是男生的鞋,踩進腳蹬很不容易脫出來,所以不要穿登山鞋騎馬。旅遊鞋也有這樣的問題。

  15、不要中途換馬匹。如果不是萬不得已不要中途換馬。因為你不可能對每匹馬的特性都很熟悉。

  16、不要忘記檢查鞍具。很多時候出去野騎有可能沒有教練或者馬倌,或者他們忘記為咱們檢查鞍具,就要靠自己隨時檢查鞍具了。這是關係到安全的一個知識。因為有很多人騎馬因為鞍具出問題而導致落馬或受傷的。所以都要學會檢查鞍具。

  17、不要把韁繩套在手上,因為容易使大拇指受傷。

  18、騎馬時不要噴香水。因為有些馬對香水的味道很敏感,因此很容易對騎馬者造成傷害。

  19、下馬時,最安全的辦法是由馬主人把馬牽住後再下。如果要下馬,一定要先調整好腳蹬的位置,腳後跟向下墜,然後一隻手抓緊鞍前的鐵環,另一隻手把韁繩帶向左邊,儘量讓馬頭向左邊歪,這樣即使馬驚了也只能圍著左邊跑小圈,不會把遊客拖走或是踢傷了。

  騎馬必備裝備

  1、馬鞍

  馬鞍是騎乘時最重要的裝備,工藝精良、大小合適的鞍子是人與馬在運動中和諧與舒適的重要保證。通常,通過馬與人的身高大小和運動專案來確定選擇什麼樣的馬鞍。

  2、馬鞭

  馬鞭以真皮或纖維製品製作,一般為長,中短三種,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普通騎乘通常使用中等長度的馬鞭。

  3、銜鐵

  銜鐵的種類有上千種,不同性格品種的馬對銜鐵的使用要求各不相同。銜鐵以不鏽鋼材質為主,表面光滑,重量適中,不生鏽不傷馬。

  4、水勒和韁繩

  水勒和韁繩如同馬的方向盤和制動系統,一般由皮革和PVC製作。好的水勒和韁繩有很好的柔韌效能,在騎乘運動中更能準確地傳遞動作資訊,實現人與馬的默契配合。

  5、馬褲

  在騎馬過程中免不了運動摩擦,馬褲可以幫助騎手方便動作。

  通常馬褲的樣式以胯部寬鬆,腿部收緊為主。胯部寬鬆、下腿收緊,騎乘時不妨礙動作。

  傳統馬褲通常以萊卡和棉質材料製成,具有很好的彈性。腿的內側至臀部採用化纖皮加層處理,提高馬褲的耐磨效能。好的馬褲設計時尚,做工考究,穿著貼身,亦風度瀟灑。

  6、騎士服

  騎士服有點類似於西裝,穿起來簡潔幹練,在專業比賽中要求騎手必須著騎士服。

  平時練習,可以不穿禮服,穿上舒適的有領POLO衫與馬褲上陣即可。但比賽就要遵守傳統禮儀,穿上正式禮服。

  障礙超越的禮服,跟一般的西裝差不多,顏色可為黑色或紅色。而馬場馬術的禮服,在初級的比賽為西裝式,在高階的比賽則為燕尾服式,顏色則必須為黑色或深藍色。

  7、馬刺

  馬刺是用來加強腳跟與馬肚溝通的訊號。多是不鏽鋼制,其尾端的設計有許多種,有圓的、方的、帶輪子的,甚至帶齒輪的,適合不同狀況的馬。

  初學者在上馬前,一定要請示教練,針對這次要騎乘的馬匹,選擇適當的馬刺。

  8、馬蹬

  馬蹬分為標準蹬和安全蹬,選擇大小適宜的馬蹬能夠提高騎乘的舒服度。

  9、頭盔

  好的馬術頭盔,要求能在一定的衝擊力作用下裂開,以分散撞擊力,儘可能的降低衝擊力對頭部造成的傷害。

  頭盔的材料通常是化工塑料和玻璃鋼,重量輕。頭盔一般分為障礙頭盔和速度賽盔,障礙頭盔適用於日常騎乘。

  10、手套

  套馬的韁繩非常的粗糙,很容易擦傷面板,手套就成為騎馬必不可少的一種裝備。

  通常手套的選擇要耐磨並且舒適感好。真皮的手套舒適感和實用性都很好,而化纖手套大多數掌面帶有膠粒,能夠增加摩擦以便抓緊韁繩。

  選購時注意手套的虎口以及小指和無名指之間是否增加一層皮墊,增強韁繩的摩擦。

  11、防護背心

  防護背心外形酷似防彈衣,一般由特種塑料泡沫製作。可以防止騎手墜馬時受傷,主要保護腰背脊椎,肩、肋及內臟等部位。

  騎手在初學騎馬和野外騎乘時,一定要挑選一款合適的防護背心。

  12、馬靴

  馬靴是騎士的重要標誌之一,分為長靴和短靴。馬靴對於腿部和腳部都有保護作用,防止騎馬時磨到腿腳,即使出現墜馬情況時也不容易出現危險。

  馬靴通常為優質的牛皮製作,結實耐用。通常靴頭尖,靴跟為方形,這有利於在落馬的時候人腳與馬蹬的脫離。靴頭有硬度是為了保護人腳在被馬蹄踩著時不會受傷。在正規的馬術運動比賽中必須要穿高統長靴,而普通的騎乘與訓練用長靴、短靴***配上護腿***就可以了。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