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二年級班主任隨筆範文
隨筆,顧名思義:隨筆一記,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楊老師說:“興趣永遠大於意義”,她的課堂,總是多姿多彩,孩子們有著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都可以進課堂。楊老師給每個學生準備了百寶箱,孩子們外出遊玩時就帶在身邊,看到新奇的東西就可以放進百寶箱,帶回教室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一顆小小的松果從多種角度看,竟有多種不同的姿態,清晨,用聽診器竟能聽到大樹的聲音,這些,即使作為教師的我們也不知道。“讀寫是日常生活中的,他絕不僅是語文課程的東西。小朋友用眼看、用手摸、用心想、動手做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在楊老師這裡,無處不語文!孩子們熱愛語文、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更因為親近自然而變得更加有靈性,這讓我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教育之美在於沒有教育的痕跡”。
【篇二】
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在現實中,經常看到許多活潑好動,雖有些毛病,但渾身上下充滿靈氣的學生被一些“嚴師”訓教之後,“效果”顯著:這些學生變得溫順安靜了,由“敢想敢說敢做”變得“叫我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讓做的事不做”,或者乾脆“做了也不讓你知道”。有些教師把這種轉變效果視為成績,至於學生們的將來如何,他們則很少考慮。像這樣,教師只是把活潑變得安靜,把學生個性的東西“壓榨”成共性的東西還不那麼可怕,可怕的是教師的這種教育抑制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阻礙了學生智慧的提高,扼制一代創新人才的產生。
我們的教育不就應該像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自然風光那樣美好嗎?大樹挺拔,小草柔美,花兒鮮豔,還有那些不起眼的菌類也在綻放他們的光彩。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機智地面對得意忘形的孩子,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欣賞我們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個性,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快樂成長!
【篇三】
在聽楊老師講座的過程當中,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些巧妙的想法運用在我班的孩子身上,開學第一週我將表演式吟唱古文運用在課堂中,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我班中有一孩子提出疑問,他義正言辭的告訴我“老師,這樣我們上課不就成玩了麼”。課後我在反思,我們傳統的你教我學,正襟危坐的課堂教學在孩子們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就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便讓孩子覺得不容易理解,這更讓我深刻的覺得建立好玩的課堂,有趣的學習過程是我們每個老師很重要的責任。
“在一個人的童年時期,只有兩件事是帶給孩子溢位的,一件是遊戲,一件事閱讀。遊戲和閱讀不但構建了孩子個意義世界,並且在這種建構之中,孩子們真正獲得的事能力。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在最適合的年齡,給他們最適合的教育”孩子學習的興趣永遠大於學習的意義,建立在他們興趣之上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篇四】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事實上小學每堂課都十分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然一苗未正,何以成材。而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處於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髮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到中學學習時事半功倍,一生受益。
1、應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不要老師被老師牽著鼻子走,使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由自發轉為自覺。
2、逐步養成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記筆記要求學生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而不是照搬板書。
4、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量決定著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濃度。閱讀量大的學生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往往接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都較強。教師應對學生的課外閱讀給予指導和檢查,使之形成習慣。使學生把讀書作為一種人生樂趣,一生以書為友。
二、轉換課堂教學方式,增加課堂知識含量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了相當的發展,能運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求知慾特別旺盛。他們不滿足於課堂上拖沓的節奏和單一的資訊刺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以發散的方式增加一些新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習興趣,擴大知識面。為進入中學打好基石、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自信心、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往往決定學生到中學後能否很快適應的主要因素。在小學高年級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教師要改變那種一包到底的保姆式教育。
1、首先在觀念上要為學生灌輸獨立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和教師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學習是自己的職責,自己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一分勤勞一分收穫。
2、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上要捨得放,多給學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而不是當教師放手後無所適從。要把獨立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大教學密度,增加練習數量,真正做到精講多練,多些拓展,少些模仿,多些獨立,少些依附。
3、把教育的觸覺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從小學會樂觀積極地對待學習,增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困難,切忌在小學階段就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我想,當每個清晨小學生睡眼惺忪,爭開眼睛第一句話就說:我想上學,竊以為那才是我們教育的成功。
【篇五】
兩個月的假期又過去了,新學期又到來了。今年是我第一年來到思賢實驗小學工作。學校很美麗,老師很親切。為了讓老師更好地工作,學校安排了工作培訓。
今年,我被安排教一年級兩個班小朋友數學。對於一年級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活潑、無拘束。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以及根據學校的一些規章,我準備在一開始就著重培養小朋友們養成一些好習慣。
一、培養認真聽課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畢業,肯定會把幼兒園的一些習慣帶過來。很明顯的一點就是上課紀律。在幼兒園,課堂很活躍的,玩玩遊戲很開心的;而小學的課堂是有紀律規定的。一年級開始,學生就要正式開始學習書本基礎知識了,需要一個安靜的課堂環境,需要學生注意力集中。一年級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認真聽課。認真聽課首先要做到:小手不亂動、小腳放放好,背挺直、做神器,小耳朵認真聽、小眼睛認真看。這樣一個小口訣,教給小朋友,隨時念一念,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到。認真聽課習慣養成了,學習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二、培養認真做好課前準備的習慣
為了下一節課上得更順利,課前準備很重要。剛開學幾天,一年級學生剛剛認真上完一節課,想要在下節課有同樣角的表現,就要利用好下課的時間,上個廁所,喝點水,教師外轉一轉,外面休息休息,把下節課的書本準備好,10分鐘的休息利用好了,又可以精神地聽下一節課了。
三、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幼兒園或者家裡,大多都是老師、父母幫忙完成的,但到了小學,就要慢慢獨立了。垃圾不亂扔、飯前便後洗洗手,自己的課桌整整齊。
四、養成文明講禮的好習慣
一個有禮貌的人總是能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那就需要從小就培養。要教一年級學生遇到老師問好,上學要和爸爸媽媽說再見,學會使用“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堅持、用心去做的,過程辛苦,但回報很大。希望一年級的小朋友們能在一開始,就嚴於律己,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