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花語是什麼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你瞭解它的花語嗎?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各位客官喜歡!

  蒲公英的花語

  蒲公英就這樣在天空飄著,直到有一天飄的累了終於想要停歇,想要留在一個還算安逸的地方。

  可是偏偏當他想留下來的時候,風卻又把它帶走了,永遠無法停留……或許這就是它的命運,短暫的緣分

  因此蒲公英的花語就是——無法停留的愛

  蒲公英的介紹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

  蒲公英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據說誰能找到紫色的蒲公英誰就能得到完美的愛情。

  蒲公英植物體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膽鹼、有機酸、菊糖等多種健康營養成分。有利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功效。蒲公英可生吃、炒食、做湯,是藥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花期4~9月,果期5-10月。

  蒲公英的形態特徵

  蒲公英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圓柱狀,黑褐色,粗壯。葉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釐米,蒲公英寬1-5釐米,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端裂片較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全緣或具齒,每側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通常具齒,平展或倒向,裂片間常夾生小齒,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

  蒲公英花葶1至數個,與葉等長或稍長,高10-25釐米,含白色乳汁,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直徑約30-40毫米;總苞鍾狀,長12-14毫米,淡綠色;總苞片2-3層,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10毫米,寬1-2毫米,邊緣寬膜質,基部淡綠色,上部紫紅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狀突起;內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10-16毫米,寬2-3毫米,先端紫紅色,具小角狀突起;舌狀花黃色,舌片長約8毫米,寬約1.5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花葯和柱頭暗綠色。

  蒲公英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長約4-5毫米,寬約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頂端逐漸收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喙長6-10毫米,纖細;冠毛白色,長約6毫米。

  蒲公英屬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頭狀花序,種子上有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乾燥的根,略呈圓錐狀,彎曲,長4~10釐米,表面棕褐色,皺縮,根頭部有棕色或黃白色的毛茸,或已脫落。葉皺縮成團,或成捲曲的條片。外表綠褐色或暗灰綠色,葉背主脈明顯。有時有不完整的頭狀花序。氣微,味微苦。以葉多、色灰綠、根完整、無雜質者為佳。

  蒲公英的病害防治

  蒲公英抗病力強,很少發生病害,感染病菌大部分是由於地下害蟲咬傷根部引起感染所致。

  蒲公英根系為肉質直根系,地下害蟲危害較為嚴重,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地老虎等。

  防治方法:是在種植蒲公英的地塊提前一年秋翻晒土及冬灌,可殺滅蟲卵、幼蟲及部分越冬蛹;也可用糖醋液、馬糞和燈光誘蟲,清晨集中捕殺;將豆餅或麥麩5kg炒香,或用秕穀5kg煮熟晾至半乾,再用90%晶體敵百蟲150g對水將毒餌拌潮,畝用毒餌1.5-2.5kg,撒在地裡或苗床上;地下害蟲為害嚴重時可用5%辛硫磷顆粒劑1-1.5kg與15-30kg細土混勻後撒入地面並耕耙,或於定植前溝施毒土。以人藥為目的栽培時不使用化學藥劑殺蟲。

  葉斑病

  葉面初生針尖大小褪綠色至淺褐色小斑點,後擴充套件成圓形至橢圓形或不規則狀,中心暗灰色至褐色,邊緣有褐色線隆起,直徑3~8毫米,個別病斑20毫米。

  斑枯病

  初於下部葉片上出現褐色小斑點,後擴充套件成黑褐色圓形或近圓形至不規則形斑,大小5~10毫米,外部有一不明顯黃色暈圈。後期病斑邊緣呈黑褐色。

  鏽病

  主要危害葉片和莖。初在葉片上現淺黃色小斑點,葉背對應處也生出小褪綠斑。後產生稍隆起的皰狀物,皰狀物破裂後,散出大量黃褐色粉狀物,葉片上病斑多時,葉緣上卷。

  上述三種病害的防治方法

  注意田間衛生,結合採摘收集病殘體攜出田外燒燬;清溝排水,避免偏施氮肥,適時噴施植寶素等,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抵抗力;發病初期開始噴灑42%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20.67%萬興乳油2000~30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每10~15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枯萎病

  初發病時葉色變淺發黃,萎蔫下垂,莖基部也變成淺褐色。橫剖莖基部可見維管束變為褐色,向上擴充套件枝條的維管束也逐漸變成淡褐色,向下擴充套件致根部外皮壞死或變黑腐爛。有的莖基部裂開,溼度大時產生白黴。

  防治方法

  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加強田間管理,與其他作物輪作;選種適宜本地的抗病品種;選擇宜排水的沙性土壤栽種;合理灌溉,儘量避免田間過溼或雨後積水;發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400倍液、或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0.4~0.5升,視病情連續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