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楊應該怎麼養

  黃楊也稱作瓜子黃楊、豆瓣黃楊,生長速度較慢,但是其觀賞價值較高。那麼,接下來小編帶你去了解一下它們的奇妙世界吧。

  黃洋的生長習性:

  耐陰喜光,在一般室內外條件下均可保持生長良好。長期廕庇環境中,葉片雖可保持翠綠,但易導致枝條徒長或變弱。

  喜溼潤,可耐連續一月左右的陰雨天氣,但忌長時間積水。

  耐旱,只要地表土壤或盆土不至完全乾透,無異常表現。

  耐熱耐寒,可經受夏日暴晒和耐攝氏零下20左右度的嚴寒,但夏季高溫潮溼時應多通風透光。

  對土壤要求不嚴,以輕鬆肥沃的沙質壤土為佳,盆栽亦可以蛭石、泥炭或土壤配合使用,耐鹼性較強。

  分櫱性極強,耐修剪,易成型。

  秋季光照充分並進入休眠狀態後,葉片可轉為紅色。

  可四季換盆或移栽,夏季或新芽萌發時移栽應注意遮陰並防止盆土過溼,否則易導致原有葉片脫葉。

  黃洋的栽培管理:

  黃楊樹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沙土、壤土、褐土地都能種植,但最好是含有機質豐富的。

  土地:整地時要求地型平整。結合深翻,加施有機肥,每畝2000公斤左右。施基肥時應注意有機肥一定要充分腐熟,深施在栽植穴內。

  栽植時間在北京地區的氣候條件下,栽植幼苗以春季為主,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前兩三天為宜。

  黃楊樹露地栽植一般株行距:0.5×1.5或0.4×1.2米,每畝栽植約1000~1500株。隨著樹齡的增長,以後可以隔株起苗。北海道黃楊樹營養缽苗可以穴植或溝植。

  栽苗前根據計劃的行株距打線定點,按點挖穴或是按栽植的行距開溝,開溝深度應大於苗根深度,約為40公分深。

  栽植前應深施基肥,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與土拌均,施入穴底。栽植時將苗木去掉營養缽,按株距排列溝中,使根系接觸土壤,填土踩實。覆土後踩實時,不可將土球踩碎,應踩在土球與樹穴空隙處。覆土深度以比原有土印略深,以免灌水后土壤下沉而露出根系,影響成活。

  澆水澆水是保證栽苗成活的主要措施,特別是北方春季乾旱少雨,蒸發量大,如果供水不足,會嚴重影響苗木成活率。栽苗後可每隔4至6行在行間用土培起壟,以利灌水。要求栽苗後24小時內灌第一次水,隔3至5天灌第二次水,再隔5至7天灌第三次水,灌完三水之後,可根據天氣和苗木情況再決定是否灌水。水量不可過大或過小,水量過大,土壤變軟,苗木容易倒伏;水量過小,影響成活。栽植苗經灌水或較多的降雨後,苗木易倒伏、傾斜或露根,如發生此類現象,應立即扶直、培土、踩實,否則由於苗木正在發芽生長,幾天之內苗幹就會變彎。扶苗時,可先將苗根附近的土挖開,將苗木扶正,找直行間和株間方向,然後還土踏實。栽苗後經連續三次灌溉,苗床土下陷且出現坑窪時,應及時進行平整、填土。也可結合中耕將地面耬平,以使苗木受水量一致,防止旱澇不均。黃楊樹比較喜水,在澆水上應掌握“寧溼勿幹”的原則。在幼苗時期,根系較淺,對水分敏感,一般以保持表層土壤溼潤為度,應少量多次的灌溉。在苗木速生時期,生長迅速,需水量大,應大水灌溉,使之有溼有幹,澆足灌透。但在生長後期,為防止苗木徒長,促進木質化,則應停止灌溉。一般在夏未就應開始控制澆水。灌溉時間:每次澆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晨和傍晚,不要在氣溫最高的中午進行。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是苗期管理的一項經常性工作。中耕和除草是兩個概念,但可以結合進行。一般中耕除草最好在雨後或灌溉後進行,在土壤溼潤時將草連根拔掉,鬆土效果也好。苗木新栽不久,大部分土面暴露於空氣當中,不僅土壤極易乾燥,而且易生雜草,此期間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以利於促使苗木根系發育。一般苗根附近應稍淺耕,株行間可適當加深,通常3至5釐米。雨季中耕,促進氣體交換和氣態水的蒸發,可以防止苗木瀝澇。北方地區一般春季乾旱,秋季雜草已停止生長,這兩個時期應以中耕為主,夏季則以除草為主。雜草的速生期是在雨季前後,這一時期要加強除草,除草要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對多年生雜草必須將其地下部全部挖出,否則,將越來越難清除。

  追肥追肥可及時補充苗木在生長髮育旺盛時期對養分的大量需要,促進苗木的生長髮育,提高質量。北海道黃楊樹在幼苗期需要的磷比較多,而生長旺季需要氮比較多,到秋季停止生長時期則需較多的鉀。在苗木栽植後,可葉面噴施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宜在陰天或早、晚空氣溼潤時進行。一般每月葉面噴施三至四次磷酸二氫鉀即可。新移植的北海道黃楊樹苗木,應抓緊在前期施肥,但要注意肥料濃度不能太大,以免灼傷新根。在苗木速生期,應加大施肥量和增加施肥次數,每月不少於一次,追施氮肥可用尿素,分幹施和溼施兩種方法。幹施可撒施和溝施,撒施是將化肥均勻撒施到苗間土上,施後淺鋤1~2次加以覆土;溝施是在苗木行間開溝,一般距苗根15~20cm處,把化肥施入溝內,然後覆土。溝施時要注意開溝深度應在根系的分佈層,以利苗木對肥料的吸收。溼施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全面澆灑在苗床上或行間,最好在施後再灌水一次,避免灼害。施用氮肥應在春夏進行,最後一次施氮肥不能遲過“立秋”。以防苗木徒長,降低北海道黃楊樹幼苗的越冬能力。8~9月份一定要停施氮肥,施肥以磷、鉀肥為主。促進北海道黃楊樹苗木的木質化和根系生長,提高苗木抗寒能力。

  整形和修剪北海道黃楊樹本身具有很強的頂端優勢,其萌芽力強,成枝力相對較弱,通過適當的整形修剪可培養出理想的主幹、豐滿的側枝,使樹體圓滿、勻稱、緊湊、牢固。北海道黃楊樹在修剪上既適宜冬剪也適宜夏剪。一般整形修剪多放在夏秋樹木生長季進行。隨著整形修剪,剪下的枝條可以進行扦插繁育。整形一般是對幼樹而言,而修剪是對大樹***或大苗***而言。苗期的整形修剪對以後的樹體、樹姿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北海道黃楊樹小苗一般都具有明顯的主杆,側枝大多生在樹體的中下部。在整形修剪時一般不採用截幹,保留主幹,保持頂梢的生長勢,為使以後樹體生長能夠通直高大。對幼樹基部的側枝則可整個短截;或做輕短截,只保留少量芽即可。北海道黃楊樹作為觀賞樹形,以尖塔形、圓錐形較多。一般情況下對成樹的修剪只是剪除自幹莖萌生的徒長枝及競爭枝,避免形成雙頭雙幹現象。如果出現多頭現象,影響樹冠的高度發展,應及早找出主枝或替代主枝,培養高生長的優勢,同時使側枝分佈均勻。一般在培養骨架枝時下部只露出30~40cm樹幹,上面再讓各主枝均勻分佈;也可根據需要留高樹幹,具體視以後應用情況而定。

  苗木保護幼苗時期,苗木組織幼嫩,加之栽種時間不長,植株根系不很發達,紮根不深,此時苗木抗逆性不強。苗期保護工作十分重要。在生產中必須採取正確的栽培技術,促使苗木生長健壯,增強抗性,為苗木創造出不利於災害性因子發生發展的環境條件,這樣才能提高苗木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