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預習有哪些方法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做好課前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習能力和養成自學的習慣。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有效預習的技巧,希望可以幫到你!

  有效預習的技巧

  ***1***要分類預習

  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可以分為三類:—是課前預習,二是階段預習,三是學期預習。課前預習,就是在上新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章或多章的內容;學期預習,就是在假期中預習下學期的內容。這三種預習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絡的,每個學生應該在學習的空閒時間自覺地安排和分類預習。

  ***2***選擇好預習時間

  這裡所指的預習時間是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最好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後的剩餘時間裡,根據時間的多少來確定預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當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課外時間裡預習。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抓緊時間在上課前幾分鐘把馬上要講的課文快速瀏覽一遍,也比一點不預習好得多。

  ***3***不要全面預習

  預習時,不要—下子全面鋪開,全面預習是不現實的,一是時間難保證,二是精力難保證,三是質量難保證。預習要先選擇自己感到吃力的內容先預習,時間緊時,先查出生字、生詞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時間更緊迫時,就先把新課快速閱讀—遍。“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認為作業時間緊,就放棄預習。

  ***4***迅速瀏覽新課

  預習時,先把要預習的內容快速瀏覽—遍,使自己對新課心中有數,初步知道新課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後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第二遍。

  ***5***帶著問題細讀第二遍

  通過第—遍對新課文的快速瀏覽,自己對新課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瞭解,然後帶著第一遍瀏覽時發現的問題,認真細讀第二遍。閱讀第二遍時,速度要放慢一些,一邊細讀,一邊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來反覆思考,對不認識的生字、生詞,要立即查工具書搞明白,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記下來帶到課堂上,聽課時再去解決。

  ***6***要邊閱讀邊記筆記

  第二遍閱讀的時間,就是做筆記的時間。預習筆記有兩種:—種是記在書上,另—種是記在本上。在書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邊在書的空白處或有關內容下圈點勾畫或批註;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一邊把重點和不懂的內容綱要記在本上。

  ***7***要找出重點和疑點

  預習中,—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認真的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8***閱讀與查資料相結合

  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對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生詞和不懂的內容,要立即查字典、詞典和其它參考資料,把生字、生詞在書上注音、註解。

  ***9***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預習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夠獨立思考,發現問題 課前預習,提出問題。預習中要先思考,後查資料;先發現問題,後提出問題;先看清意思,然後再做筆記。

  ***10***不同學科採用不同的方法

  此外,要特別注意兩點,一、預習不等同於提前學習,它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給高效率聽課作好鋪墊,因此不必耗費大量精力時間徹底搞清一切,很多同學在試圖養成預習習慣的開始往往出現此類情況,以至不堪重負很快放棄。二、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聽講,萬不可因為課前預習、對課上知識已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鬆心懈怠,否則與捨本逐末無二。

  預習的方法有哪些

  1、閱讀法。閱讀是預習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應把書本上有關內容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馬觀花”。對於陌生的新知識,決不能僅看一遍,而要多看幾遍,反覆研讀,可在重點和難點部位做記號,以引起自己足夠的注意。

  2、聯想法。聯想是預習不可缺少的貫穿於全過程的重要方式。由於語文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絡。因此,在預習時總會引起一些聯想。聯想的過程,實際也是將知識融匯貫通、初步掌握的過程。有了聯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發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對學好語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正如列寧所說:“想象是極其可貴的品質。”

  3、設問法。從某種角度講,能對某物提出問題,說明對該事物是瞭解的,同樣,若對預習的內容能提出幾個為什麼,則說明預習是成功的,不怕不會學,就怕沒問題。在預習時,除了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外,還應逐步鍛鍊自己變換思維的角度,要一題多問,故設難關,以求甚解的自學能力。可見預習時應特別避免的是那種表面無所不知,其實一無所知,頭腦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設問,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預習全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通過預習,對新知識的掌握會做到心中有數,對已學會的知識自己會感到輕鬆自如。

  預習的步驟

  1、總覽單元。現行中學語文課本都是以單元做為基本單位的,同一單元的幾篇課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識和規律。因此,對整個單元瀏覽一遍,預先形成一個知識系統,明確單元要點,高屋建瓴,可少走彎路,便於對比和總結。

  2、分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觀察”美景的“視窗”,充分利用這個視窗,也就佔據了“攻擊”課文的有利地勢。有的題目啟人深思,有的題目吸引讀者。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經歷、文化素養和思想觀念往往影響他作品的風格。

  4、瞭解背景。文章都是為時而作,有針對而寫,有感而發的。對背景的瞭解有利於把握文章的寫作目的和中心內容,課文中選入的偉大作家魯迅的文章,有些內容與背景有直接的聯絡。

  5、思考練習。對課後的思考和練習,若能事先思考,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在老師講授時,就會找到這些問題的思考角度或解答。這樣既提高了作業的質量,同時又節省了時間。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它對培養我們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學霸的預習建議

  1、最好在上課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學的課程全部預習一遍。

  2、預習的時間安排在每天的複習時間之後,因為知識是環環相扣的,把前面的基礎掌握好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3、預習時,請把本章節的內容詳細看一遍,插圖和下面的備註最好都不要疏漏。

  4、預習是為上課聽講做準備,因為老師沒有講過這部分內容,所以有疑惑是在所難免的。

  5、預習時,力求做到獨立思考、解決困惑,對於無法理解的內容,請用記號筆標註,提醒自己上課時認真聽老師講解這一點。

  6、自己實在想不通,又等不及想搞明白,可以找同學討論。通過和同學的互助把問題搞明白,也是很好的手段。

  7、各個科目預習的側重點不同,歷史、政治、語文等科目,默看一兩遍就行。英語最好按照單詞——課文——生詞——聽力的步驟走一遍。理科的話,可以自己推導一下每個知識點。預習要多思考,不然就是白費時間。

  8、這樣進行預習吧:先以章節為單位通讀課本,瞭解大概內容。然後標記處自己不懂的,並進行一定思考。預習如果只看書本,走馬觀花看一遍,並沒有什麼效果。

  9、預習之後,對知識體系和知識本身有一個大體瞭解,對知識應用方法也有一個初步的感覺,才叫有效的預習。

  10、不預習就聽課,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僅會影響後面的聽課進度,而且在課後也得花好大一部分時間進行理解。就算如此,往往也不能熟練地掌握,總有一種“夾生飯”的感覺。

  11、高中比初中更需要預習,高中與初中最大的不同在於高中需要更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自學能力,而鍛鍊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預習將要學習的功課。

  12、對於知識點繁雜的章節,可以在紙上列一個圖表,分層次的將這章的知識點列舉出來,這樣不僅可以讓你聽課時頭腦更清晰,還會降低複習時的難度。

  13、課前預習的程度和花費的時間要因人而異:基礎薄弱的同學,預習應該更加仔細和深入,最好頭一天就進行,如果能做預習筆記更好。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抓住每節課的空檔時間預習,這樣效率更高。

  14、寒暑假都是預習的好時機,你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不用顧慮作業和考試。

  15、在預習的過程中,並不要求自己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種方法,只要求自己知道這門課是講什麼的,有哪些內容,有哪些新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辦法,並對其中感興趣的地方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