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智慧故事

   賣石頭

  從前,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共同生活在山上的一座寺廟裡。老和尚每天都在讀書唸經,小和尚每天都在砍柴挑水。

  有一天,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跑去找老和尚:“師父,師父,我想讀書……”老和尚看小和尚,什麼話也沒有說,回到房間裡搬了一塊石頭出來,說:“這樣吧,今天你把這塊石頭拿到山下的集市去賣。但是記住一點:無論別人出多少錢都不要賣。”

  小和尚想不通:為什麼讓我去賣石頭,而且有人買還不許賣?

  可是,沒有辦法,小和尚只好拿著石頭下山了。

  在集市裡,從清晨到下午,沒有一個人來瞧這塊石頭。

  快日落的時候,有個婦女走了過來,看石頭、又看小和尚,問:“小和尚,你這石頭是賣的嗎?”

  小和尚說:“是啊!”

  “這樣吧,我出五文錢買你這塊石頭。因為它的樣子很別緻,我想買回去在丈夫寫字的時候壓壓紙,這樣紙就不容易被風吹走。”

  小和尚想,一塊石頭能賣五文錢啊!但是,老和尚不准他賣啊!所以,小和尚只好說:“不賣,不賣!”

  婦女急了:“我出六文錢!”

  “不賣,不賣!”

  婦女沒有辦法,只好搖搖頭走了。

  傍晚的時候,小和尚帶著石頭回到山上。

  老和尚問:“怎麼樣?”

  小和尚遺憾地說:“師父,今天有個婦女竟然願意出六文錢買這塊石頭,但是你說不讓我賣,我只好沒賣!”

  老和尚問:“你明白了嗎?”

  小和尚感覺很奇怪,回答說:“不明白啊。”

  老和尚笑了笑,什麼也沒說,搬起石頭就走了。

  小和尚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砍柴。

  過了一個月,小和尚耐不住寂寞了,又來找老和尚:“師父,師父,我不想砍柴,我想讀書!”老和尚看小和尚,還是什麼也沒說,回到房間裡搬出那塊石頭。“這樣吧,這次你把這塊石頭拿到山下的米鋪老闆那裡去賣,但是,你要記住:無論他出多少錢都不要賣。”

  小和尚想不通:還讓我去賣石頭啊,上次人家出六文錢都沒賣!

  但是,沒有辦法,小和尚還是帶著石頭下山了。來到米鋪店,小和尚見到了米鋪老闆。

  米鋪老闆拿著那塊石頭端詳了半天說:“這樣吧!我沒有多少錢——我出500兩銀子買你這塊石頭!”

  小和尚嚇了一大跳,一塊石頭值500兩銀子啊!

  米鋪老闆解釋:“你不要看它只是一塊石頭,其實,它是一塊化石,我願意出500兩銀子來買這塊石頭!”

  小和尚連忙說:“不賣,不賣!”抱著石頭趕忙回去找老和尚。

  見了老和尚,說:“師父,師父,米鋪老闆說願意出500兩銀子來買這塊石頭,他說這是一塊化石。”

  老和尚問:“你明白了?”

  小和尚回答:“不明白。”

  老和尚又是笑笑,什麼也沒說,把這塊石頭搬走了。

  小和尚又沒辦法了,只好再去砍柴。

  又過了一個月,小和尚實在受不了了,就又去找老和尚:“師父,師父,我想讀書,我不想砍柴,也不想賣石頭了!”老和尚笑著看小和尚,還是什麼也沒說,又回到房間裡搬出那塊石頭,說:“這次呢,你還是去賣石頭。不過,這次是賣給山下珠寶店的老闆,還是記住:無論他出多少錢都不要賣!”

  小和尚受不了了:這麼貴的一塊化石,讓我三番五次地拿著去賣,還說人家出多少錢也不賣!可是,看著老和尚嚴肅的樣子,小和尚只好小心翼翼地帶著石頭下山了。

  來到珠寶店門口,他告訴門童,說有塊石頭帶給老闆看看。

  珠寶店的老闆正在睡午覺,聽說有一個小和尚帶石頭來賣,連忙躍起,奔了出來。看到小和尚,他連忙把石頭拿過來,端詳了半天,問小和尚:“這塊石頭是你的嗎?”

  小和尚說:“是啊!”

  “你是這個山上的小和尚嗎?”

  “是啊!”

  “是老和尚讓你來賣的嗎?”

  “是啊!”

  珠寶店老闆嘆了口氣,說:“這樣吧,我也沒有多少錢。我只有三家珠寶店、兩家當鋪和一些田產,我願意拿我所有的財產來換這塊石頭!”

  小和尚嚇得“撲通”一聲跌倒在地上:“這麼值錢啊!”

  珠寶店老闆解釋:“你不要看它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其實,它只是外面包裹了一層石頭的樣子,裡面是一塊無價的寶玉。就好像古代的‘和氏璧’一樣,在買開採前只是外表被掩蓋了而已。”

  小和尚恍然大悟,抱起石頭就飛奔著回山上了。從此以後,他靜心按照老和尚的旨意做事,最終成了有名的禪師。

   三道感悟

  中專的最後一年有一門課程叫“人生”。

  最後一節課,老師說要考試。“三道題目都很簡單,”老師笑眯眯地說,“記得父母生日的同學請舉手!”片刻,女生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有幾個男生畏畏縮縮地舉起了手,又放了下去。

  老師繼續問:“教學樓裡有三個清潔工,誰能叫出其中兩個人的名字?”這下大家都傻眼了。三年了,怎麼從來沒留意過她們?

  老師接著丟擲了第三道題:“你是否打過自己的耳光?”這一回,所有的學生都哧哧地笑了起來。打自己耳光,恐怕只有傻瓜或瘋子才幹得出來吧?

  嘈雜的議論聲漸漸平息下來了,老師說話了:“‘人生’這門課程,旨在引導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教導我們今後如何立身處世、如何成人成才。今天的三道考題,可以說是對同學們做了一個大概的檢驗。”

  “第一題——記住父母的生日。”老師在黑板上重重地寫下了“孝道”兩個字,“孝道教人善良,心存孝道的人,必定具有善的根苗,有善的根苗,才可能開出善花,結出善果。”

  “第二題——記住你身邊每一個人的名字。”老師又寫下了“尊重”兩個字,“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尊重別人的表現之一,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使人寬厚。基石寬厚方能負重,人心寬厚方可立業。”

  “最後一題——如果你不記得父母的生日,又叫不出清潔工人的名字,那麼,你就該打自己一記耳光了。”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下了“反省”二字,“反省促人進步,有反省才有悔悟,有悔悟才會有進步,才會有成才的可能。”

  讀者感悟

  三道看似簡單的題實則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一個人善良與否,決定了他將來是否有用;寬厚與否,決定了他將如何發揮作用;而能否不斷反省、不斷進步,則決定了他是否能持久向前,越來越有用!

   改惡遷善

  一

  有個名叫賈仁的,30多歲了還沒有生育,心中十分焦急。一天晚上,夢見到了一個府第,上寫著:“生育祠”。賈仁便叩問神明關於自己子嗣之事。那人取出一本簿子翻看後對他說:“你曾經***婦女,想求子女,那是不可能的。”賈仁聽後一驚,繼而十分誠懇地哀求道:“小民當時無知,乞求寬容贖罪。”神官說:“你雖有悔過之心,但必須勸十個人不犯邪淫***非正式夫妻關係不可發生兩性關係***才可以抵消過去犯下的罪業,才會有生育的希望。”賈仁醒來後下決心痛加懺悔,廣勸親朋好友戒邪淫,並且出錢印送戒淫勸化的善書和《玉曆寶鈔》,感化了不少人,後來果然生下了兩個兒子。

  二

  華亭縣的張某,年輕時曾設下圈套引誘婦女進行***。結婚後先後生下兩個兒子,但都因發育不良而夭折死亡,他自己也得了結核病,治療了很多年也不見好轉。後來他在朋友那裡讀到一本有關淫慾因果種種報應例項的書,感到後悔不已,知道自己的不幸是邪淫的惡報。於是他在神佛前發誓要永遠戒除邪淫,又出錢印了很多《玉曆寶鈔》等修陰功的善書廣為傳播。一年後他的病就治好了,不久一連生下了三個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