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傳統美德故事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名人故事,這些故事啟迪著我們要向他們學習,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張高義婦
詩曰:義婦高氏,尚未成婚,夫瞽不棄,竟歸張門。
宋朝有一個姓張的人,妻子高氏是餘姚縣人,還沒有嫁過去姓張的眼睛就瞎了。於是張家就差了媒人到高家去,對她的父母說:“我很不幸瞎了眼睛,再不想高攀你們了,叫你們的令愛另外嫁人吧。”高家的父親和母親本想同意。女兒流著眼淚說:“凡是男女兩家訂了婚以後,不論是禍是福,彼此就不能更改。現在我許給了人家以後,人家才瞎了眼睛,這是我命裡應當嫁一個瞎眼丈夫的緣故。假使我拋棄他,那麼誰還肯嫁給他做妻子呢?若是因為我沒有嫁他,而使他受凍捱餓,那麼我還有什麼顏面在世界上活著呢?”父母被女兒一番話感動了,答應仍舊讓她和姓張的結婚。高氏嫁到了張家以後,勤勤儉儉地服侍著丈夫,終身安然,鄉村裡的人都稱美她的賢德,就給她起了一個別號,叫“有義氣的婦人”。
:稷母責金
詩曰:齊田稷母,其子受金,責以廉潔,公正存心。
戰國時,齊國裡有一個叫田稷的人,在宣王手下拜了相,私下收了屬下官吏二千四百兩金子,他把這金子去送給他的母親,母親問這些金子從哪裡來的,田稷回答說:“是從屬下官吏那裡得來的。”母親就責備他說:“國家設有官爵來待你,用了很厚的俸祿來養你,你不能夠很廉潔、很公正來奉君王的命令,那就不是我的兒子了。”田稷很慚愧地走了出去,把金子還了屬下官吏,自己去請求齊宣王辦他的罪。齊宣王很重視他母親的行為,就仍舊叫他做相國。君子說:“田稷的母親天性既廉潔,又能夠教化兒子。”
【註釋】①稷:jì。
:房崔愧心
詩曰:崔氏佐①子,教化垂②箴,不在革面,須愧其心。
南北朝時北魏有個叫房愛親的人,妻子崔氏是河北清河人,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名叫房景伯,次子名叫房景光。崔氏親自教他們讀《易經》、《書經》、《詩經》、《禮記》、《春秋》、《孝經》、《論語》、《孟子》、《周禮》九部經書。後來她的大兒子房景伯在清河郡做太守,有一個貝邱縣的婦人,來向官府告她兒子不孝的行為,官府就要把婦人的兒子治罪。崔氏得知了這回事,就叫房景伯把那個婦人叫到衙門裡來,和自己同吃同住,又叫那個婦人的兒子跟在房景伯身邊,每逢房景伯去問候崔氏起居的時候,那個婦人的兒子就立在堂下看著。果然這樣不到十天工夫,那個婦人的兒子就說改悔了,要求回去。崔氏說:“這時候,他還是面子上的慚愧,並不是心裡真的慚愧,且不要理他。”後來過了二十多天,那個婦人的兒子叩著頭流了血出來,他的母親也流著眼淚要求回去了,於是才叫他們母子回去。後來那個婦人的兒子,竟以孝順出了名。
【註釋】①佐:zuǒ,輔佐別人的人。②垂:chuí,接近
:鄧後克己
詩曰:鄧後卻貢,禁獻珍異,減撤救飢,達旦不寐。
東漢和帝的皇后鄧綏①,是太傅鄧禹的孫女兒。她時時以制勝私慾為念,所以她的德行在後宮裡首屈一指。當冊立她做皇后的時候,她推辭避讓了多次。這時候,四方諸侯都竭力訪求奇珍異寶貢獻上來,自從鄧綏做了皇后以後,下令禁絕他們上貢,就是到了四節年關,也只准供給一些紙墨罷了。到後來鄧綏做了皇太后,天下多災,不是大水便是大旱,長達十年之久。鄧太后一聽百姓們受了飢餓,就一夜不睡到天明,自己減除了供奉去救災困,從此天下仍舊太平,年年有十足的收成。
【註釋】①綏:su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