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裝之衣魂

唐裝之衣魂

   “唐裝”不是唐朝服裝的發展,而是中式服裝的通稱。早在20世紀初,在當時國內“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不僅海外華人這樣稱呼中國式的傳統服裝,而且在粵港澳一帶同胞中亦以唐裝、西裝識別中西打扮。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另外,唐代是中國的盛世,也是中國人的驕傲。海外華人身在洋人中間,穿上這種“唐裝”,表示不甘被埋沒,因此這也是一種強化和表現自己的符號。

   唐裝是以立領、敞領、斜襟、對襟、盤花扣、織錦緞等為特徵的“古裝式樣”,可以說是滿裝的延續和改良。唐裝的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釦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分組成。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同時唐裝還飾有中國傳統的圖案——五色土、龍、鳳、仙鶴、蝴蝶、牡丹、荷花、龍字、壽字、福字……或團花或散花。

   而今成為社會當紅潮流的唐裝,其實是傳統風格的中國式服裝。其作為時尚,在整體上又相容著一些現代元素,也就是說現在穿著的唐裝已經進行了很多改良。據餘鶯(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之一)所說,現在的中式服裝很少用連袖,因為連袖就等於服裝沒有肩部,也不能用墊肩,那樣肩部就不夠美觀;傳統中式服裝是不收腰的,女士穿著缺乏曲線美,現在的中式服裝都改成收腰的了;過去的裙子下襬非常窄,走路只能邁碎步,現在把裙襬做大了,便於活動;還有像旗袍,傳統的開襟特別高,現代人儘管比過去開放得多,但穿起來還是有點彆扭,所以開襟就低多了。所以說,現在的唐裝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品。它既吸取了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和麵料,同時又吸取了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優勢,使古老的唐裝重新登上了時尚舞臺。

   在此我們想通過唐裝的色彩、圖案、制料等內容來探尋中國傳統文化,從而使人們重視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並將其融入到現代社會中,使中華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唐裝與傳統裝飾文化

   1、唐裝的色彩體現了傳統裝飾的色彩觀念

   色彩作為一種物理性現象與傳統文化觀念相關聯,被作為一種象徵手段加以比附。色彩與特定的觀念相關聯的原因,與人的時間活動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關係,客觀自然界生命迴圈的特徵也表現在自然界有規律的色彩的變換上。星轉鬥移、四時交替、日月晨昏、天地互映,這一切自然現象把自然裝扮得五彩斑斕,先民對大自然的現象予以描述、總結並加以附會,將色彩分為青、紅、黃、白、黑五種:“青,生也。象物生時之色也。”“赤,赫也。太陽之色也。”“黃,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啟也。如冰啟時之色也。”“黑,晦也。如晦冥之色也。”(劉熙《釋名》卷四)人們從自然現象中獲得了這五種基本的色相,並體會到這五色與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時間有著密切的利害關係,所以被中國古代視為五種“正色”,並賦予其吉利祥瑞的意義。中國傳統裝飾由於較多地使用正色,從而成就了豔麗濃烈、豐富鮮明的色彩氣象。現今流行的唐裝也基本上是正色:以斑斕的紅、藍、黑色為主,兼有明黃、金黃、墨綠等。體現了中國傳統裝飾的色彩觀念。如:

   青色為植物初生之色,象徵著青春和生命。

   黑色在上古時代被中國的先人認為是支配萬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時天子的冕服為黑色。後來隨著封建集權專制的發展,人們把對天神(黑色)的崇拜轉向對大地(黃色)的崇拜,所以形成“黃為貴”的傳統觀念。

   黃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代表,我們的母親河——黃河的顏色就是黃色,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我們中華民族又是黃色人種。其次,黃色是中國曆代皇帝的專用顏色,不論是皇帝的“龍袍”,還是皇宮的裝飾、用具都是以黃色為主。可以說黃色既代表“權力”又代表“霸氣”。再次,黃色是中國最崇拜的神物“龍”的基本顏色,它也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既代表神聖,又代表吉祥。
紅色是中國的顏色,是喜慶的顏色,紅色有很多種。中國紅:是最具中國傳統的色彩。尤其家逢喜事都要大量使用紅色,因為只有熱烈的紅色才最能表達人們心中快樂的心情。玫瑰紅:今年除中國紅之外,玫瑰紅色是唐裝中最美的色彩。夾有紫色氣質的玫瑰紅色比紅色少一些激昂,但又多了一絲神祕和優雅。深紅色:色彩比大紅暗一些的深紅色除具有紅色的底蘊之外,沉穩及雍容則又更勝一籌。
白色在中國許多民俗活動中象徵著慘淡悲哀,是一種不吉利的色彩。而西方婚俗中則崇尚白色,如白色的婚紗,白色象徵純潔。現在唐裝並不乏白色之作,說明唐裝也融入了西方的、流行的因素。

   色彩的象徵性在中國傳統文化史上與人們的認知方式相聯絡,並影響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營造觀念。

   2、唐裝的圖案體現了傳統裝飾的吉祥意念

   一個民族的裝飾特點滲透著一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中西裝飾在對圖案的選擇上也呈現五花八門之勢。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流行華麗的花卉圖案,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受洛可可裝飾風格的影響,流行表現S形或旋渦形的藤草和輕淡柔和的庭院花草放樣。中國則以團花狀的圖案表示吉祥的祝願,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九龍戲珠等團花,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又如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鳳穿牡丹等圖案,反映了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希望。

   中國的唐裝圖案也以中國傳統裝飾紋樣之一的團花為主。所謂團花,就是花紋呈四周放射或旋轉式紋樣,可以由牡丹、梅、蘭、竹、菊等花卉分別表現,也有福、祿、壽、雙喜等文字圖案,還有“萬”字花、蝙蝠、石榴等圖案。這些圖案都是中國傳統裝飾用來象徵吉祥、喜慶的符號。如蝙蝠取音“福”,石榴取意“多子”。最高“級別”的,莫過於龍、鳳圖案了,這些歷代只有帝、後專用的符號,如今已歸還百姓。龍因為威武勇猛,並且多與氣候天象相聯絡,加上古代帝王對它的神權附會,它便在文化上獲得了神聖、勇猛、吉祥的審美意義,成為吉祥圖案中長盛不衰的裝飾主題。鳳以其百鳥之王的位置與婉約美麗的女性寓意,也成為吉祥圖案中的永恆題材。龍的威嚴與鳳的淑美,二者常被結合描繪成大團花、小團花或雙龍戲珠、鳳舞牡丹、龍鳳成祥的紋樣,用織花、提花、繡花、貼補花的工藝和豐富的色彩,讓美盡情揮灑,讓吉祥盡情流溢。

   唐裝能否長久流行,我們認為並不在於服裝的形態如何,而在於如何更新。如果只是簡單地把老祖宗開發的東西拿出來,這絕對不是弘揚民族文化。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我們的傳統服裝和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現代審美情趣結合起來,創造出既是中國的又是現代的民族服裝,並在傳統服飾設計中融入西方時尚元素,即走一條時尚加民族特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