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大國必須有自己的國服 選擇何樣的外交禮服

衣冠大國必須有自己的國服 選擇何樣的外交禮服

展望未來,我們在對外交中往應穿什麼樣的服裝?是否需要有自己的外交禮服?什麼樣的外交禮服才最能代表我們國家?

我認為,未來可能的選擇有以下四項:

一、西服“趨同”+民族服裝。

這是目前國際交往中人們著裝的大勢,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如此。現在,世界各國領導人、外交官著裝基本上都認同普通西服,而不是西方禮服。他們身著普通西服出席各種公務、禮儀活動,已成為潮流。而亞、非、拉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仍然堅持穿著具有本國傳統的服裝。這種“大集體小自由”著裝風格,符合多元文明發展趨勢。在這種西服“趨同”形勢下,我們似乎忘記了“小自由”,即穿中山裝,而是逐漸喜歡上西服,“從眾”了。鑑於目前流行的西服,在款式、顏色方面也呈現“趨同”的態勢,所以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出現是好現象。

二、西方禮服空間有限。

西方禮服只在西方某些國家流行。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領導人、外交官著裝實踐表明,我們不習慣穿它,今後這種狀況仍將繼續。但是,遇有特殊情況(如冰島的新年宴會以及一些西方國家的遞交國書儀式),應當靈活處理,我外交官也可酌情穿著西方禮服。

三、目前仍應選擇中山裝。

推翻清王朝以後,民國採用中山裝,是我國服裝改革史上一次巨大進步,因而被新中國所繼承,成為毛澤東等開國元勳們的標誌性服裝。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習慣穿西服的我國領導人、政府官員、外交官,對中山裝逐漸淡忘,致使中山裝陷於式微、尷尬境地。可是,在外交禮儀活動中,在需要穿著禮服的場合,我們的選擇有限,只有中山裝、旗袍而已。因此,建議政府出臺相關規定,在重要禮儀場合(如遞交國書、國家典禮活動等),仍應以中山裝為正式。在此特別強調,國家領導人身體力行是關鍵。

四、從長遠看,衣冠大國必須有自己的國服。

中山裝不景氣,說明它無法長久承擔國服重任。中華文明崛起,作為衣冠大國,我們怎能被淹沒?設計新國服,應當提到議事日程上了。國服設計不求快,但求穩,要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同時要從實際出發,做到既莊重、典雅,又美觀、實用。

事實上,為外交官設計禮服,我國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提起了。光緒三十四年(1909年)初,駐德公使孫寶琦曾電奏外務部,請求讓外交官舍棄朝服,而改穿西方禮服。推翻清王朝伊始,民國二年1月10日(1913年1月10日),外交部公佈《外交官領事官服制暫行章程》,為大使、公使等各級外交官設計了適合多種需求的禮服。不過,那些禮服顯然並未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沒有流傳下來。我們設計新國服時,必須吸取那次不成功的教訓。